经方心裁(116)黄土汤:经期过长、崩漏、恶露不绝、阴道转移癌灶性出血 -- 马氏妇科

 黄土汤

【原文】

下血,先便后血,此远血也,黄土汤主之。《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并治第十六》

黄土汤方亦主吐血、衄血

【组成与用法】

甘草  干地黄  白术  附子炮  阿胶  黄芩各三两  灶中黄土半斤

上七味,以水八升,煮取 三升,分温二服。

【功效】温阳健脾,养血止血。

【医案】

1.经期过长

初诊:2005年3月8日。廖某,24岁,末次月经2月26日来潮,经量正常,至今11天未净,经量减少,经色鲜红,无腹痛,尿妊娠试验阴性。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治法:凉血止血。

方剂:犀角地黄汤(《千金要方》)加味。

水牛角(先浸、先煎)30g  生地25g  生白芍10g  丹皮炭10g  地榆20g  槐花20g  侧柏叶10g  海螵蛸20g  荆芥炭10g  阿胶(烊冲)10g  贯众炭15g  仙鹤草20g,3剂。

二诊:2005年3月11日。服药之后阴道出血减少,昨晚起出血又增多,血色淡红。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治法:温阳健脾止血。

方剂:黄土汤合桃花汤加减。

淡附片5g  阿胶(烊冲)10g  黄芩炭10g  白术10g  生地炭12g  炙甘草5g  赤石脂30g  炮姜5g  仙鹤草30g  侧柏叶12g,3剂。

三诊:2005年3月15日。进药一剂,阴道出血即明显减少,今日出血已净,稍觉倦怠,舌脉如上。

中药守上方加党参20g,3剂。

2.崩漏

初诊:2005年3月29日。谭某,39岁,停经36天于3月15日来潮,开始经量一般,后来逐渐转多,两天来出血量骤然增多,血色鲜红,夹大量血块,下腹胀,倦怠无力。尿妊娠试验阴性。生育史:2-0-1-2。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西医拟诊:功能性子宫出血。

治法:温阳健脾,益气止血。

方剂:黄土汤合柏叶汤加减。

淡附片6g  赤石脂30g  炒黄芩10g  白术10g  生地10g  炙甘草6g  阿胶(烊冲)10g  炮姜5g  侧柏叶10g  艾叶炭6g  党参30g  山茱萸20g,3剂。

二诊:2005年4月1日。经量减少一半,色紫红,脐腹胀,倦怠。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中药守上方去党参、山茱萸,加益母草12g、香附炭6g,3剂。

三诊:2005年4月4日。经水将净,色暗,腹胀除,舌脉如上。

淡附片6g  赤石脂30g  炒黄芩10g  白术10g  生地10g  炙甘草6g  炮姜5g  阿胶(烊冲)10g  侧柏叶10g  艾叶炭6g  血余炭10g,3剂。

四诊:2005年4月6日。经水已净,倦怠,舌脉如上。妇科检查除外阴色素减退、子宫增大外,未见其他异常。B超检查子宫内膜厚度3mm,子宫63mm×50mm×60mm。西医诊断:子宫肥大症。

用归脾汤(《济生方》)加味善后。

3.崩漏

初诊:2005年8月2日。徐某,39岁,上次月经6月10日来潮,半月未净,于6月25日刮宫,7月1日病理检查提示:子宫内膜呈简单型增生。7月14日起阴道出血至今未净,曾肌注丙酸睾丸素针5天无效,血色暗红,血量一般,今略减少,夹血块,腰痛。平素月经周期经常提前一周,有痛经史,伴有恶心,头晕,冷汗出,经量较多,经色暗红,夹血块。经前无乳房发胀,纳可,寐安,大便数日一解。有乙型肝炎、慢性胃炎病史。月经史:19岁初潮,21~38天一周期,7天净。生育史:3-0-2-3,已行两侧输卵管结扎术。舌淡红,苔薄白,脉细。西医诊断:(1)功血。(2)清宫术后子宫出血。

治法:温阳健脾止血。

方剂:黄土汤加减。

赤石脂30g  生草6g  生地炭15g  白术10g  淡附子5g  黄芩炭10g  阿胶(烊)10g  仙鹤草30g  荆芥炭10g  党参15g,3剂。

二诊:2005年8月5日。阴道出血减少大半,今将净,经色暗红,舌脉如上。

中药守上方加炮姜5g、海螵蛸20g,4剂。

三诊:2005年8月9日。阴道出血净已3天,B超未见异常。妇科检查:外阴无殊,阴道通畅,宫颈光滑,宫体前位,偏大,质地中等,活动,无压痛,两侧附件压痛。

治法:调气清湿热。

方剂:四逆散加味。

柴胡10g  枳壳10g  白芍10g  败酱草10g  红藤15g  椿根皮15g  半枝莲15g  土茯苓15g  蒲公英15g  大蓟15g  小蓟15g  萆薢15g  生甘草6g,7剂。

4.恶露不绝

初诊:2005年8月22日。季某,39岁,6月29日顺利分娩一胎,阴道出血至今将近2个月未净,血量中等,血色鲜红,小腹隐痛偶作,现自哺乳,疲倦乏力。产后42天时B超检查,子宫及附件无殊。生育史:2-0-4-2。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妇科检查:外阴无殊,阴道通畅,宫颈口松,能容纳一指,宫体后位,正常大小,质地中等,活动,无压痛,两侧附件无压痛。西医诊断:产后子宫缩复不良。

治法:温阳健脾止血。

方剂:黄土汤加减。

赤石脂20g  生甘草6g  生地15g  白术10g  淡附子3g  阿胶(烊)10g  黄芩炭10g  党参20g  侧柏10g  艾叶炭5g,4剂。

二诊:2005年9月5日。阴道出血已净,大便秘结,舌脉如上。

中药守上方加女贞子30g、决明子20g,3剂。

5.阴道转移癌灶性出血

初诊:2005年11月22日。包某,74岁,2004年1月在上海某医院因右侧肾盂癌转移行右侧肾脏、膀胱以及子宫次切术,术后进行化疗和放疗。就诊时阴道出血4天,血量中等,血色鲜红,腰痛甚,两腿酸痛,纳欠佳,晨起口淡,二便正常,面色苍白,形体消瘦。7月30日血常规检查:白细胞5.5×109/L,红细胞3.01×1012/L(正常值3.5~5.0×1012/L),血小板235×109/L,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活动度、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时间均在正常范围。舌淡红,苍老感,苔薄白,脉细。妇科检查:子宫颈以及阴道两侧穹窿处见多个活动性出血点,部分出血点有增生隆起现象。

由于阴道出血呈活动状态,患者又贫血,故仅作出血部位阴道涂片细胞学检查。

治法:温阳健脾止血。

方剂:黄土汤加减。

赤石脂20g  生草6g  生地炭15g  白术10g  淡附子3g  阿胶(烊)10g  黄芩炭10g  红参(调冲)6g  仙鹤草20g  侧柏10g  血余炭10g,3剂。

二诊:2005年11月28日。进药一剂,阴道出血即净,阴道细胞学检查,细微镜下可见成片及散在脱落重度核异质细胞,可疑转移性肿瘤。

治法:健脾止血。

归脾汤(《济生方》)加阿胶(烊冲)10g、贯众15g、椿根皮15g。

【按语】

陈修园曰:“黄土汤不独粪后下血方也,凡吐血、衄血、大便血、小便血、妇人血崩及血痢久不止,可以统治之。以此方暖中宫土藏,又以寒热之品互用之,步步合法也。”传统上常常将黄土汤归类于温阳止血方剂的范畴。根据药物组成,方中灶心黄土温中止血,附子配白术温脾阳,补中气,阿胶、生地止血养阴,黄芩合生地制温热药之燥,甘草调和诸药,虽然方中热药寒药共存,但仍是一张振奋脾阳止血的方剂。

方中的灶心黄土温燥入脾,年久无货,且日后也无以继用,可以借味甘、涩,性温,功能收敛止血止带的赤石脂代替,以其两性相近故也。《别录》称赤石脂主“女子崩中、漏下……”。现代药理分析,灶心黄土的成分主要由硅酸铝、氧化铝和氧化铁组成,另含氧化钠、氧化钾、氧化镁、氧化钙等;赤石脂的主要成分也是硅酸铝,另外含铁、锰、镁、钙的氧化物等,两者的组成成份十分相近,这是它们可以互相代替的药理基础。只不过前方称黄土汤,而后者只能僭称其赤土汤了。

案1为经期过长,因其血色鲜红,而用凉血止血的犀角地黄汤加味治疗,稍效又剧,血色转为淡红,药随证变,改用黄土汤合桃花汤以温阳健脾止血,效如桴鼓。

案2为、案3均为崩漏,而案2血崩骤然量多,虽血色鲜红,有血块,但倦怠无力,舌淡红,脉沉细,仍作脾阳不振论治,以黄土汤合柏叶汤以温经止血,党参益气止血。山茱萸味酸,性微温,功具补益肝肾,收敛固涩。一般用于肝肾虚衰之证。《药性论》称其“止月水不定”,《本草正》称其“调经收血”,《现代中药药理与临床》(王本祥主编,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2004年出版)动物实验证实山茱萸所含马鞭草苷可促进兔血液凝固。因此,山茱萸是一味妇科血证的药物。对于势如山圮之血崩,用量必须加大,约15~30g,如在穷乡僻壤欲以独参汤治疗崩漏而求之不得时,即可用山茱萸替代。案3漏下血色暗红,血量一般,依据平素经期有痛经,恶心,头晕,冷汗出,舌淡红,脉细等脾胃寒凉现象,选用黄土汤加味治疗获效。

案4为恶露不绝,因B超检查未发现胎物残留,妇科检查时发现子宫颈口较松,诊断为产后子宫缩复不良,患者疲倦乏力,虽血色鲜红,但小腹隐痛偶作,此系脾阳不振,脾气虚弱引起的出血不止,用黄土汤加党参、侧柏、艾叶炭治疗而愈。

案5为阴道转移癌灶性出血,患者年逾古稀,经过癌症手术、放疗之后,又因阴道不断出血,致使出现“肉烁”(《素问·逆调论》)和“形肉已夺”(《灵枢·五禁》)的危象,由于腰痛腿酸,纳欠口淡,面色惨白,舌淡红,脉细,此失血在先,亡阳在即,先作脾阳虚论治,投以黄土汤加红参、仙鹤草、侧柏、血余炭,一剂血止,再补益气血以续式微之生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