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被篡改之前的《道德经》出土,其中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

在白话文纵行的世界当中要接受文言文已经是一件难事,谁能想到现今的文言文翻译中还有错误。当真实的《道德经》重现世界,大家才发现原来自己熟知已久的《道德经》竟然是错误的!那么,1973年,被篡改之前的《道德经》出去,其中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

出土的《道德经》

1973年,从长沙出土的一本《道德经》引起文献学者的惊呼,在这片考古基地当中,人们找到了《道德经》的原著,虽然因为时间的变化太大,能够出土的文物只有其中几张了。不过这几张的《道德经》上有密密麻麻的记载,当文献学家一一比对的时候发现惊天秘密。

在我们现有的《道德经》中其实存在不合理的解释,这种解释总是让读者在阅读的时候有所不适,但是往往古文的原因所以没有多加追究,实际上,20世纪70年代出土的这些文物就充分暴露了这个问题。

《道德经》是道家的绝学,在大家的印象当中,道家给人的感觉是一种死板的学派,对凡事都要求得一板一眼,所以投射到《道德经》中自然也会有这样的感觉。死板的成见加上古文的考验,道家就这样一直在背黑锅。

在出土的文物当中出现了一个词汇叫做“大器免成”,这个词在我们现有的版本当中是“大器晚成”,两个词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事实上表达的意思截然相反。大器免成是在强调每个人的天赋,如果这个人有足够的天赋,即便不管他都会成为人才。

大器晚成对我们来说更熟悉,所以我们自然也知道是什么意思。这个词语往往强调的是人才形成一般都很晚,实际上就是说想要成为人才必须经历各种磨练以后才能成功,这样的说法和原文的意思差别很大。

从这个词语当中就能看出道家的古板也很有可能存在问题,强调自然形成的道家靠近自然并且相信命运,对于那些要成为人才的人抱着天生注定的信念,这样的观念使得道家看起来反倒不是强调想要成为人才就要按照标准进行。

大器晚成只是其中一个,文献学家也通过这次的考古找到了真正符合“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以及“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的=相对应的话。

谁是一切的源头

在我们一直以来的信息当中,《道德经》有一句话叫做“故有无之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然而在出土的文物当中,我们却发现原版本当中多了一个“之”字,这个字的出现一下就能够改变原意。

原本这句话的意思是认为阴阳相生之间会带动万物的产生,你生我,我生你,但是在出土的文物当中却并不是这样。文献中明确表示万物的产生都是从无开始的,正是因为有无所以才能够有世界。

两种都是在探讨从何生,但是一种是在同阶层比较。我们都是存在的,世间万物都是存在的,我们之所以能够出现这么多的不同就是因为我们能够有联系。

只是我们的种类不同,可以是动物也可以是植物。可以是有生命的,也可以是没生命的存在,但是我们之所以存在是靠着对彼此的影响。

后者的意思跨越了这种说法,它更像是人分三六九等一般,把世界的存在和不存在划分为对等面。正是因为有这些对等面,所以探究世界上一切存在的来源时会认为是没有所产生的,这种说法才是真正能够和后面的各种说法进行接轨的解释。

《道德经》是道家的著作,过在周朝之前名叫《德道经》,这本书所涵盖的内容是对道家思想的一种高度概括,而书中的两个字“道”和“德”有着完全不一样的意思,两个字的排序代表着学派认为谁是基础,谁是衍生。

周朝之前的《德道经》就说明了时代下的认知,这个时候的道家认为德是人们能够生活下去的理由,而道是要求人们必须学会遵守。遵守礼仪才能让人类社会得以繁荣发展,能够看得出来对于人类的思想束缚。

人类本就是从猿猴进化而来的生物,进入周朝也只是人类完成了第一性质跨越,这个时候的人们和猿猴有非常大的差别,但是没有明确的文化和束缚,这就意味着人类还是不能够有自制力,大家往往都是用欲望来控制身体,难免会破获建立的社会秩序。

道家此时提出来的想法要求人们学会克制,通过建立的这种公认的标准使得社会能够进入到一种程序运行的状态

人们能够各司其职地忙碌自己的生活,农民和农妇负责自己的土地,市井人们做着维持生活的生意满足自己,而有权势的人们应该完成自己的责任做好维护社会秩序的人。

这种理想状态当然是好,但还是在周朝以后被儒家文化所替代,道家的说法太过于纯天然,这种靠近自然的追求确实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但是儒家文化有明确的行文规定,统治者阶层更能通过儒家文化的思想来稳定自己的统治。

这种人类社会的产物和对天地之间的感悟,很明显还是前者的影响力会更强劲一些。这也是道家最终没有办法在人类社会的平面上来完成对天地间的感悟,不过作为旁支文化,道家当中的许多理念都被认可。

在道家中能够通过自我的意识来调节生活的状态,在工作或者生活中的遭遇有的时候是心境的一种外在放射。心情好的时候保持着积极的生活状态,我们在面对工作或者挑战时都会充满活力。

但是当心情变得很差劲的时候,我们却总能够发现自己身边的情况总是会状况百出,这就是一种差别。正是这种指导和对天地间的感悟引起大家的共鸣,《道德经》才能也成为流传至今的一本经典。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