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方法与技巧

折叠 编辑本段 作者简介

王凯旋,长沙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人文科学系党支部书记书记、系主任,长沙市首届优秀社会科学工作者。近年来,参编高职文科教材和中学生课外读物共6部;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学术论文32篇;发表杂文、言论100余篇;主持省市级课题2项;研究成果曾多次获省、市级"优秀论文奖"和"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

折叠 编辑本段 序文

写作要不要学习写作方法和技巧?我们不妨先看看古今大家的观点。梁代文艺理论家刘勰认为写作是有"术"的,他说:"文场笔苑,有术有门。务先大体,鉴必穷源。"(《文心雕龙·总述》)他还说:"执术驭篇,似善弈之穷数;弃术任心,如博塞之邀遇。"由此看来,刘勰是非常看重"执术"。他所谓"术",就是为文之"法",强调了研究掌握"术"(写作方法)的重要性。没有写作技法想获得成功,就像赌博一样,只能靠运气。

姚鼐云:"为文章者,有所法而后能,有所变而后大。"姚鼐是散文大家,他认为应先有所"法"而后才能写作。他对"定法"、"无定法"在给张阮林的信中发表过这样的见解:"文有一定之法,有无定之法。有定者,所以为严整也;无定者,所以为纵横变化也。二者相济而不相妨。故善用法者,非以窘吾才,乃所以达吾才也。"具体地说,"定法"是作者在写文章时必须遵照执行的一定的原则与要求。清代理论家沈德潜也认为:"诗贵性情,亦须论法,乱杂而无章,非诗也。然所谓法者,行所不得不行,止所不得不止,而起伏照应,承接转换,自神明变化于其中。"(《说诗晬语》卷上),他讲究写作方法,但也反对拘泥死法。刘熙载在他的《艺概·文概》中也说:"长于理则言有物,长于法则言有序。"强调只有讲"法"才能使文章条理清楚。

金人王若虚虽然说过"文无定法",但正是他说:"定体则无,大体须有。"(《滹南遗老集·文辨四》)固定的体式虽然没有,大体的法则却还是必须的。清代的章学诚也主张"文成法立",没有"定格"的,但也还是他说:"无定之中有一定焉。"(《文史通义·古文十弊》)在看似没有"定格"之中实际上却是有"一定规则的"。

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同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这句话告诉我们:写作的第一要素是积极的情感活动,写作时,首先要产生一种强烈的内心要求,否则是写不出,也写不好的。情感始终是写作的动力。叶圣陶先生还说:"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撰作。"写作中的"情"虽然重要,但只有"情"还不够,还要有"思"。而且"情"与"思"始终搅在一起,难分难辨,推动着写作过程向纵深发展,因此"思"是写作的又一要素。"同时,写作是一种技术,有所积蓄,是一回事;怎样用文字表达所积蓄的,使它恰到好处,让自己有如量倾吐的快感,人家有情感心通的妙趣,又是一回事"。这里所谈的是言语表达的问题,如何用文字恰到好处的表达,就是方法和技巧问题,应是写作的第三要素。写作离了这三点中的任何一点,都不会是成功的写作。

综上所述,古今大家是主张初学者应有定"法",文有定则,术有恒数。写作中必须遵守一定的规律,同时又须妙运从心,随手多变,不为固定的成法所束缚。这些见解,今天也是可作殷鉴的。

掌握写作方法和技巧,对于写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写作虽然是一种复杂而辛苦的脑力劳动,但人人都可以学,因为人人都有写作的潜能,就如同人人都有说话的潜能一样。即使目不识丁的山民村妇,说起一件事情来也往往滔滔不绝、绘声绘色,记录下来稍加修改,可能就是一篇很好的记叙文。既然"我口说我心"是件比较容易的事,"我手写我心"应该也不会太难。可事实就是这样,写作却难倒了我们很多学生,这是为什么?有人认为,是过早地被那些写作的清规戒律束缚住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激情。对于一个初学写作的人来说,这种认为也不无道理。其目的是鼓励大家摆脱束缚,放开手脚,多读多写、多观察、多思考,充分表现自我,彰显个性,不怕"胡说",就怕"没得说"。但不能由此而否定掌握方法和技巧在学习写作中的作用,何况要从"要我写"到"我要写",从"想写"到"会写",从"写得出"到"写得好",写作理论的学习和写作方法、技巧的掌握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现代文学家巴金曾经提倡过无技巧的艺术。他说:"艺术的最高境界是无技巧。"(《探索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这确实是体会至深的经验之谈。但我们不要误解,以为写作真的不要任何技巧,甚至越无技巧越好。其实,没有任何技巧的名篇佳作是不会有的,只是成熟的作者无求于技巧,或者运用技巧圆熟自如,达到出神入化、炉火纯青的地步,使你不觉得而已。巴金所说的最高境界,大概指的是此吧。当然,我们也不能把技巧绝对化,走到唯技巧论的极端。因为,决定文章价值的主要因素,还是内容,脱离了丰富而深刻的内容,文章的审美价值乃至艺术性,也就不复存在了。这一点,尤其应该引起同学们的重视。

写作方法、技巧的掌握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首先是无法之中求有法。通过观察、体验、多读、多写,学习并掌握一些写作的基本手法,且能将它们运用于写作实践。然后是有法之中求变化。进一步掌握包括写作的辨证艺术在内的多种写作手法,并能将它们纯熟自如、富于创造性地运用于写作实践。古人说:"学诗当识活法。""所谓活法者,规矩具备,而能出于规矩之外;变化不测,而亦不背规矩也。"识得"活法",并能运用"活法"是掌握写作方法和技巧的重要标志。

写作也如同游泳,懂得了一些游泳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还必须刻苦训练才有可能成为浪里白条的游泳高手。写作能力的达成和写作素养的提高,自始至终都离不开实践训练,都与个人平时的勤奋刻苦是直接联系的。郭沫若有句名言:"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高尔基说:"天才出于勤奋。"没有勤奋刻苦的精神,没有孜孜不倦的态度,是不可能把书读好的。"文学创作是没有捷经可走的,不要图'一举成名',不要怕'无效劳动',只有无数次的无效劳动才能使劳动有效。"(夏衍《生活·知识·技巧》)南宋大诗人陆游这样形容自己读书的背景:"韦编屡绝铁砚穿,口诵手抄那计年。"北宋文学家欧阳修也曾经介绍过自己读书的经验:"三上"读书法--厕上、枕上、马上。同样的道理,学习写作是否有成效,最终还是落到"勤奋"二字上。

本书收录文章四十篇,由写作过程、表达方式、写作技法三部分组成,这仅是大体的归类,没有标准,所以如此,只是为学习使用的方便,并无其他深意。

第一部分是"写作过程"。怎样认识写作活动的特点?怎样丰富生活储备、扩大知识积累?怎样锤炼语言、激发创作热情?怎样收集材料、提炼主题?怎样运思筹划、布局谋篇等等,正确回答这一系列问题是学习写作、提高写作水平的前提。

第二部分是"表达方式"。在行文过程中,根据反映客观事物和表达感情的需要,正确掌握叙述、描写、议论、说明、抒情这些表达方式,并且在写作过程中将各种表达方式巧妙地结合起来运用,是学习写作、提高写作水平的基础。

第三部分是"写作技法"。写作如同一种工艺品的制作,不能不讲究制作技法。掌握了高超的写作技法,才有可能写出不同凡响的文章;只懂得一般技法,就只能写出平庸的文章;如果什么技法也不懂,那就要自叹茶壶里装饺子,有嘴倒不出了。可见,掌握高超的写作技法,是学习写作、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

本书在创作中,曾大量参阅了一些论著、报刊杂志及有关文献资料,并吸收和引用了其中许多有价值的观点、经验和研究成果,在此,谨向所有为本书写作提供帮助的师长、同仁、朋友表示由衷的歉意和谢意。

由于自己学识浅薄,教学经验不足,书中许多观点不一定成熟,疏漏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敬祈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折叠 编辑本段 作品目录

前言…………………………………………………………………

一、写作过程

1.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

---谈生活积累…………………………………………………

2.腹有诗书气自华

---谈阅读积累…………………………………………………

3.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

---谈文学语言的锤炼 ………………………………………

4.顽强劳动而获得的奖赏

---谈创作灵感 ………………………………………………

5.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和灵魂

---谈审题与拟题 ……………………………………………

6.凡作文之道,构思为先

---谈文章的构思 ……………………………………………

7.袖手于前,始能疾书于后

---谈开拓思路 ………………………………………………

8.情者文之经

---谈感受能力的培养 ………………………………………

9.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谈想象能力的培养 ………………………………………

10.精骛八极,心游万仞

---谈"联想"的运用………………………………………

11.文以意为主

---谈主题的形成与提炼 …………………………………

12.着意原资妙选材

---谈材料的搜集与选用 …………………………………

13.冗繁削尽留清瘦

---谈文章的修改 …………………………………………

二、表达方式

14.惟能线索在手,则错综变化,惟吾能施

---谈叙述 …………………………………………………

15.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谈抒情 …………………………………………………

16.论如析薪,贵能破理

---谈议论 …………………………………………………

17.给人以知,教人以用

---谈说明…………………………………………………

18.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谈"开头"……………………………………………

19.一篇之妙,在乎落句

---谈"结尾"……………………………………………

20.气不可以不贯

---谈"过渡"与"照应"………………………………

21.性格,典型的成长和构成的历史

---谈情节…………………………………………………

22.洗尽铅华成素姿

---谈白描…………………………………………………

23.由微显著,平中见奇

---谈细节描写……………………………………………

24.烛幽发微 ,纤毫毕见

---谈人物的心理描写……………………………………

25.外形是理解人物的钥匙

---谈人物的外貌描写……………………………………

26.听其言而观其行

---谈人物的行动描写……………………………………

27.言者,心之声也

---谈人物的语言描写……………………………………

28.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

---谈景物描写……………………………………………

三、写作技法

29.正反抑扬,极尽曲折之妙

---谈"抑扬"技法………………………………………

30.忽纵忽擒,摇曳多姿

---谈"擒纵"技法………………………………………

31.形神互补,虚实相生

---谈"虚实"技法………………………………………

32.巧设悬念,引起波澜

---谈"悬念"技法………………………………………

33.疏密结合,详略得当

---谈"详略"技法………………………………………

34.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谈"张弛"技法………………………………………

35.牡丹虽好,还须绿叶扶持

---谈"衬托"技法………………………………………

36.有比较才有鉴别

---谈"对比"技法………………………………………

37.泼墨如云,铺张扬厉

---谈"铺陈"技法………………………………………

38.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谈"巧合"技法………………………………………

39.相映成趣,动静结合

---谈"动静"技法………………………………………

40.巧设伏笔,照应生辉

---谈"伏笔"技法………………………………………

折叠 编辑本段 原文摘录

……

写作的源泉来自社会生活,任何文章都是现实生活、客观事物在作者头脑中主观、能动的反映。没有社会生活作基础,写作就失去了源头。美国教育家B·科勒斯涅克说:"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涵盖的内容是广阔的,既包括人的各种生活状况,如务农、经商、教书、当兵,又包括生活中孕育出来的思想情感、心理活动,还包括各种发现、发明、创造的物质和科学技术。自然界的山水风物,社会生活的各种世象,都是生活的内容。魏晋著名学者王弼在《周易略例·明象章》中指出:"意以象尽,象以言著","言所以明象,象所以存意。"他认为文章具有三个因素:言---象---意,也就是文---象---道。三者的关系是言明象,象存意,象是核心。那么,"象"是什么呢?"象"就是文章所写的具体的事。它是构成文章本体、用来表"意"的内容材料。如人物、事件、景物、事例、数据、道理等。文章没有"象"就失去了中介,"文以明道"、"文以贯道"、"文以载道"就无从谈起。"象"的来源就是生活。例如在中考备考的动员大会上,一位学生代表的精彩演讲片断:

亲爱的同学们,现在我和你们一起都站在了人生新的起点,准备拥抱未来之路上绚丽的风景。此刻,你们都扛起了梦想的行囊吗?

"梦想是什么?"也许有人会这样发问。"梦想是火,照亮你前进的路途;、梦想是泉,洗涤你疲惫的双足……"也许有人要这么回答。其实,"梦想,是漂浮在心头的一缕美丽的诱惑;梦想,是豁亮在眼前的一桢灿烂的惊奇"。

一个人什么都可以没有,但不能没有梦想。你看:阳春百花吐艳,梦想是蛙鼓蝉鸣的激情;炎夏佳木繁阴,梦想是五谷丰登的欢愉;金秋硕果累累,梦想是银妆素裹的痴迷;严冬白雪皑皑,梦想是万物复苏的欣喜……有了梦想,你的生活才五彩斑斓;有了梦想,你的生命才光彩夺目。

当然,梦想不会轻易变成水井的吊索、骏马的缰绳、风筝的引线,而被你轻轻地捏在手中,要想探得深、奔得远、飞得高,还看你如何努力……

你看,在这段文字里,"意"就是"梦想","象"就是"火"、"泉",就是"蛙鼓蝉鸣"、"五谷丰登"、"银妆素裹"、"万物复苏",以及"水井的吊索"、"骏马的缰绳"、"风筝的引线"等。在这里,"意"与"象"的有机结合,借实显虚,虚实相生,将思想与事物相互渗透,彼此融合,把虚幻飘渺、迷离无迹的"梦想"述说得真切可感,令人遐思不已。可见,作者是有着扎实的生活功底的。

同学们平时作文为何搜肠刮肚、捉襟见肘、苦不堪言?言之无物的"客里空"、胡编乱造的"想当然"不是没有原因的。追根究底,就是"象"的缺乏。"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何况不是巧妇,要有"象"就得面向生活。叶圣陶先生说得好:"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叶圣陶《语文教育论文集》第225页)另外,生活还是作文的原形参照,文章的准确、生动与否,是否合乎情理,需要生活来衡量、检验,脱离了生活,也就失去了评判文章优劣的标准。我国著名写作学专家刘锡庆教授说:"写作的本质是精神的创造,个体生命力的生动外现,是写作主体的情感史、心灵史。因此,学生的作文应写'我'的自得之见,抒'我'的自然之情,用'我'的自由之笔,显'我'的自在之趣。"只有深入到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同学们的情感才会激发,才能抒自然之情,写自在之趣。文是由感而发的,只有在真情实感的触动下才能创造出传世的佳文。郭沫若的诗歌、鲁迅的杂文等无一不是这样。只有生活丰富,阅历丰富,感触颇深,理解颇深,思路才能开阔,联想才能丰富,也才能写出好的文章。所以,同学们要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必须架起生活与作文的桥梁,向生活学习,不断地扩大自己的生活领域,跟踪时代的步伐,把握时代脉搏的跳动,捕捉生活的热点,这样才能保持新鲜的、永不枯竭的写作源泉。那么,我们应该怎样从现实生活中收集、积累写作材料呢?

……

(0)

相关推荐

  • 第14讲  写作能力写作方法概述、写作技巧范文

    第14讲  写作能力写作方法概述、写作技巧范文

  • 巡察报告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来源:纪检监察实务.纪法实务 巡察报告是巡察成果的重要载体,是巡察组全体成员集体智慧的结晶,不仅体现了巡察组发现问题的能力和水平,也是巡察监督能否形成震慑的关键.高质量的巡察报告是县委了解掌握被巡察党 ...

  • 散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以及特点

    散文的写作方法 一.精于立意 "凡文以意为主".散文的"意"是存在于深厚的生活土壤和浩瀚的生活海洋中的.要获得它,必须依靠我们对生活的深入观察.感受.理解.因此 ...

  • 重磅干货!清华博导公开240页PPT论文写作方法和技巧

    来源:公众号大数据文摘 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长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刘洋老师近日公开了他在某次大会上,分享的关于机器翻译学术论文写作时的一些技巧与方法. 相信这些论文写作技巧,对所有学术研究和工作 ...

  • 小学生高年级语文作文指导:应用文的基本写作方法与技巧

    小学生作文指导:应用文写作技巧 掌握应用文写作语言的特点,即语言的信实性.针对性.规范化和专门化 作者运用语言的能力,主要体现在对各种文体语言的敏感和自觉把握.开拓上.应用文因其要交流业务.传递信息. ...

  • 申论写作方法和技巧|申论写作格式与方法

    申论写作方法和技巧|申论写作格式与方法 申论写作方法和技巧|申论写作格式与方法 2021省考申论写作备考技巧:议论文如何"开好头" 关注公众号:学习友,回复[考试]即可获取申论视频 ...

  • 生活经验比写作方法与技巧更重要

    #新父母晨诵#(对话叶圣陶) 8月6日 学习文艺的根源是生活经验 学习文艺的人,或是阅读,或是写作,就凭他当时所有的生活经验来理解,来创造.理解与创造的方法固然有百般,可以写成论文,写成专书,但大多是 ...

  • 知名作家漫谈写作方法与技巧

    作家应该是什么样的人?电影编剧.作家黄宗英1980年在一次座谈会上指出:"作家是以自己的血肉之躯,在生活的激流中,经受着火与冰的淬炼,和人民一起切身感受到社会的冷与暖.欢乐与痛苦.幸福与苦难 ...

  • 小学写读后感的写作方法及技巧(附范文)

    一.读后感的概念 读后感的概念有两重含义:一是真实的.不受任何约束的读后感,二是一种作文的体裁,考试时要接受各种条件的约束.下面这篇读后感,就接近于第一种读后 感.写这种读后感,主要是给自己看的,一定 ...

  • 写作方法|散文没你想得那么难之散文写作技巧详解

    散文是一种作者写自己经历见闻中的真情实感的灵活精干的文学体裁. 一.散文的三大特点 1.作者形象鲜明 作者在散文中的形象比较明显,常用第一人称叙述,个性鲜明,正象巴金所说"我的任何散文里都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