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台历说字——前
甲骨文台历群的老师们、朋友们大家好!
今天学习分享的是甲骨文台历上的前字,小时候很喜欢听人讲故事。然后开头会说到从前啊,或者很久很久以前,还有人们常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那这个前的古文字是什么意思呢?
【甲骨文台历,前】
【前的字形理解】
我们一起来看甲骨文台历上对前的解释:
会意字,说文,前,不行而进谓之前,从止在舟上,甲骨文从止在凡上,象高圈足盤形,篆文从舟乃凡之讹,李孝定谓,止在盤中,乃洗足之意,为湔之原字,前进字乃借义,或又从行,示行进之义。 甲骨文台历
理解为前是会意字,说文从止在舟上就是像人站在船上的之形。在说文中说止,下基也,象艸木出有址,故以上为足。意思是止象艸木长出的地方是固定的,上面是是树的枝桠,下面是根基。徐灝在《说文注笺》中称,凡从止之字,其义皆为足趾。甲骨文止象人的脚丫,上半部分是脚趾头,下半部分是脚掌。止的本义指足,脚,后来指脚趾。甲骨文舟象船形,两边像船梆,中间的二条线,由于在甲骨文中“凡”形与“舟”形相近,因而“凡”误作了“舟”。不行而进谓之前,意思是人虽然不走路,但船朝前行进,人也就前进了。
【甲骨文,舟】
止在舟上,不行而进还有一个小故事:说的是孔子的弟子子贡久出不归,孔子与弟子们占卦,得到鼎卦,大家都说“无足",子贡不会来了。只有颜回一个人偷偷地在笑。孔子说,颜回在笑,是说子贡会来吧。颜回道:所谓“无足”,是说乘船前来,就要到了。第二天早上子贡真的回来了,应验了颜回的推断。
【甲骨文,凡,盘】
甲骨文从止在凡中,凡是盘的初文,甲骨文、金文凡像盘的形状,凡的本义是指盤,现在的凡为引申义专用。盘子之义便另造了形声字“槃”、“盤”来表示。槃、盤,如今皆简作“盘”。盤形体一般比较大,像盆、大口、深腹、无足或有圈足、多有两耳或四耳,小篆从舟是凡(盤)的讹变。李孝定说,止在盤中为洗脚的意思,前本是湔的本字,湔的本意为洗。如湔,濯也《三苍》。
【前的引申义】
前进的前是假借之义,或者从行,指向前行进的意思。比如我们国家的国歌中最后面有:前进!前进!前进!进!
前又引申为物体的正面,与后相对,如屋前屋后。
前又指位置次序靠前,比如他坐在最前面一排。
前也指前面未到的,指未来,如前程,前景。
从时间顺序讲,前又指行为发生较早的。如前功尽弃。
前也指时间顺序的前后,比如前几年,以前等等。
前还指年辈长资历深或者是以前的人。比如前辈,前人。
【前的文献引用】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前的文献引用以及出处。
第一个:
是兴神物,以前民用。 《易·系辞上》
前,是引导的意思,神物指蓍,蓍是多年生草木植物,全草可入药,茎叶可制香料。揲蓍是古代问卜的一种方式,用揲蓍以来占卜吉凶。这句话理解为圣人用神物蓍草以占事,引导百姓日常使用,以避凶趋吉。古代揲蓍时要非常严谨的对待,首先要诚心诚意,焚香沐浴,然后要在一个干净的地方举行,整个过程要恭敬虔诚。
【蓍草】
下一个文献:
祝前尸出户,踊如初。 《仪礼·士虞礼》
祝指主祭人,前在这指的是正面,尸指古代祭祀时代表死者受祭的人。踊指的是脚的动作吧,这句话的意思是主祭人面朝受祭的人出户,踊还是跟原来一样。
士虞礼,整个丧礼是围绕着处理死者的遗体和魂灵两个主题进行的,就是"迎魂而返",将死者的精气迎回殡宫,进行祭祀。
儒家认为,亲人的精气与神明永存于天地之间,有着佑善惩恶的能力,子女的思念也不会因时空而阻断。祭祀是沟通生者与逝者的方式,既可以表达子女对亲人绵绵不绝的思念,同时祈求列祖列宗的福佑。
第三个文献: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论语·子罕》
这是孔子的弟子颜渊说的话,整段话是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颜渊又称颜回。是春秋末期鲁国人,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为孔门七十二贤之首,素以德行著称。这段话的理解是指颜回跟孔子学习一段时间后,感叹道∶老师讲的道理,越仰望越显得高远,越钻研越觉得坚深,看似在面前,一会又出现在背后。老师循序渐进地教我,用语言来打开我的智慧,用礼义来约束我的行为,现在我想停止不学也不可能了。尽管我已经用尽了我的力量,可是距离老师讲的道理依然很远,我想去追从,却总感到跟不上。
【望庐山瀑布】
下一个文献: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唐李白《望庐山瀑布》
这是诗仙李白游庐山有感而作的一首诗,描绘了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香炉指庐山的香炉峰,形状尖圆,像座香炉。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挂前川” 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
最后一个文献: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前,指过去。诗人陈子昂是唐朝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很有才学,受到武则天的赏识,升为右拾遗。后世也称他为陈拾遗。后随建安王武攸宜出征时遭到他的排斥。在燕地时他登上古老的 幽州台,想起古代 燕昭王重用大将 乐毅等,象燕昭王那样礼贤下士,知人善人的贤君已不复可见,俯仰今古,瞻望未来,他深刻地体会到生不逢时理想无法实现的痛苦和悲哀。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心来,从而唱出了“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