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慢性腹泻,别被健脾止泻所误导

导读:慢性腹泻----是困扰很多朋友的一种疾病,也是造成人体某些脏腑虚损,尤其是脾胃虚弱的重要原因。

我们今天通过医圣仲景“六经三十六方”的太阴病第四方,来认识一下慢性腹泻的大致治疗思路,尤其是脾虚小肠-腹泻的具体治疗方法。


例案:腹痛腹泻 难受难忍

曾经一个患者问我说:“周医生,我腹泻好几年了,各种止泻药物都吃过,效果不好,前段时间胃胀,吃了健胃消食的药物,竟然不拉肚子了,这是怎么回事?”

其实,究其原因,在于腹泻有很多类型,每一种类型,都有不同的治疗方法。

从传统医学的角度看腹泻:主要有三种类型----即小肠泻、大肠泻和代谢性腹泻,

其中:小肠泻----属于太阴病腹泻、

大肠泻----属于厥阴病腹泻、

代谢性腹泻----则属于少阴腹泻。

     归纳:太阴小肠泻,厥阴大肠泻,少阴代谢性腹泻;

一、什么是小肠泻?为何归属于太阴病?

小肠功能----是人体进行消化吸收的重要场所;小肠可以智能处理进入人体的食物,把精微物质吸收,提供给人体做营养使用,同时把食物残渣,进一步推送到大肠,并最终排出体外;在中医中,形象的称这种功能为泌别清浊。

病机:当小肠的消化吸收出现问题,就会出现我们常说的消化不良,

表现:为腹部胀满不适、打嗝嗳气、肠鸣腹泻等症状,故而腹泻;腹泻只是小肠消化不良的一种表现形式,我们可以把这种腹泻,称为小肠泻。

属性:从医圣仲景的“六经三十六方”图中可以看到,太阴病体系,包括了脾脏和小肠两个脏器,故而小肠泻归属于太阴,属于太阴病,又被称为太阴腹泻。

太阴腹泻=小肠腹泻

二、治疗小肠腹泻,核心是健脾还是消食?

小肠作为人体消化系统的重要器官,其主要功能是消化吸收食物。从中医的角度讲,小肠的功能与机制具有三个层面的意义。

第一,消导为根基

小肠之腑,为受盛之官,接受从胃下来的食物,必然要把这些食物以一定的方式及速度消化掉;如果消化不掉,必然为病;故消化疏导,是其基本的功能属性。所以治疗小肠疾病,我们不可能离开具有消食导滞的药物,这也是有些患者讲“健胃消食可以治疗腹泻”的原因所在。

第二,益气温阳为关键。

从经络属性看,小肠属于手太阳小肠经;其功能的正常发挥,需要一定的热度,这样才能保证消化吸收的正常进行。我们看到很多朋友受凉后腹痛腹泻,就是因为小肠经的阳气不足,故而出现不耐寒凉的情形。

第三,清热常见奇效。

小肠经为阳经之脏腑;若是为食物郁热所扰,或兼加邪热,也可能导致慢性腹泻难以痊愈;这时候适当使用一些清热养阴祛火的药物,如黄芩、黄连、葛根等,往往可以收到奇效。

第四,健脾祛湿为必须。

从仲景“六经三十六方”功能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小肠与脾脏功能互通;故小肠的功能失常,必然会耗损脾脏之气;而脾虚有湿,亦会影响小肠之功能。因此,无论从哪个角度讲,健脾祛湿是治疗小肠腹泻的必须,只不过是用药权重有所差别而已。

归纳:太阴泻要点核心是消食导滞、温阳清热为选择健,脾祛湿有最大权重。

三、治疗腹泻,小肠难以独善其身,四通为方。

小肠作为胃与大肠的中间脏器,其治疗往往很难独善其身;大部分情况下需要兼加用药。        a 如小肠兼加有胃部的功能异常,如胃痛胃慢,反酸嗳气等,则需要小肠与胃同治,

治方:使用保和丸加减;

b 若小肠兼加大肠功能失常,腹泻间断出现,泻下急迫,则需要小肠与大肠同治,

治方:使用枳实导滞丸加减;

c 我们治疗小肠问题,部分情况下,常需要适当兼顾疏肝利胆。故我们治疗小肠之病,或者说小肠腹泻,一定是小肠、胃、大肠、胆,四者兼顾,四者皆通,

治方:四通方。

四、四通方总结

   歌诀:四通方中保和意,枳实导滞下部取,温阳清热二选一,健脾祛湿利胆取。

小结:关于小肠腹泻,我们不能拘泥于过去的健脾祛湿,而是要根据人体小肠脏腑的功能特点,精准选择用药。    健脾祛湿,只是其中的一项选择而已。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