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是一辈子的课,情是一辈子的情:诗画语文“后工作室时代”再回首

再回首,恍然如梦,

三年的诗画相遇虽已告一段落;

再回首,我心依旧,

进阶的诗画旅程即将迎风起航。

如果说,人与人的相遇是一种偶然,那么一群诗画人,相遇后创造的那些美好,一定不是偶然,而是惺惺相惜、互相成就的必然。

诗画语文工作室三个年头悄然流逝,每一个工作室成员都翘首期待着下一个诗画语文阶段的到来。终于,“诗画语文”省级工作室获批,成立在即!

2021年5月21日,各成员回归“诗画语文”工作室,齐聚园岭实验小学,开展了“后工作室时代·再回首”活动。此次活动由工作室主持人肖绍国领衔,由工作室主任张卫红主持,特邀嘉宾林志芳老师示范授课并做讲座,另有工作室王冬梅老师主动请缨示范授课。

让春天挂在船上

温婉大方的林志芳老师,其实是一位大学老师,她是教育学博士,也是儿童阅读推广人,主要从事语文课程与教学方面的研究。今天,她以亲身示范的课堂实践,来印证她多年的教育教学的实践观察和理论研究,给在座的所有老师,带来了新的启迪。

这一课是古诗词《送鲍浩然之浙东》,作者是宋代的王观。林老师却以一首王立春的现代诗《你在烟花那边》开篇,让孩子们寻找藏在现代诗里的古诗词,给孩子们打开了一扇学习古诗词的窗,让诗中的“孟浩然、李白、烟花、孤帆、黄鹤楼、长江水······”讲述着“古诗词重述”,即运用原诗词中的典型元素,并且加入新的想象和创作。

接着,林老师简单讲解了词牌和词题,并让孩子们自由朗读诗词。然后,别出心裁地让同学们听了一段音乐——《柳永-雨霖铃(琴箫)》,并问:“用这首曲子来给《送鲍浩然之浙东》作朗诵配乐,是否合适呢?”孩子们确乎是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不得不督促自己进一步打开各方触角,去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情感,感受这首诗词的节奏和情感。

带着这个问题,林老师用她一贯的娓娓道来、文质兼美的语风,带领孩子们一同品味了这首词的情感。林老师抓住了词中的“反用比喻”的写法和“江南的春天”的意境,对比其他写“送别”、写“江南春”的诗词,并联系王观和鲍浩然的背景,让大家深刻领会到:这首送别词独树一帜,没有“把酒相送”,没有“折柳送别”、没有“长亭更短亭”,送别的时节也不是寒冷凄清的,不是“北风吹雁雪纷纷”,也不是“西出阳关无故人”。虽然有不舍,但是更多的是美好的祝福和祝愿。

自然,那首凄冷的《柳永-雨霖铃(琴箫)》是不合适的。于是,林老师带给我们另外一首曲子,伴着美好悠扬的中国曲,孩子们熟读成诵,将本首词吟诵得温婉而清丽,宛若林老师本人。

“山水重重,路途遥遥,鲍浩然日夜兼程,他真的回到江南,赶上了江南的春天,他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孩子们运用林老师的“古诗词重述”的方法,纷纷写下了自己的现代诗《你在浙东的春天里》,语惊四座,不得不让人折服。

让诗歌开在花里

王冬梅老师执教四年级课文《短诗三首》,虽然学生是三年级的,但是丝毫不影响课堂生发出熠熠光华。课堂伊始,一首《青花瓷》让我们陶醉,在周杰伦的浅吟低唱中,孩子们直观地懂得了什么是“押韵”,并且了解到了方文山——这位现代“素颜韵脚诗”作家。

通过时间轴,王老师向大家介绍了现代诗歌的百年发展,简明又形象。穿越时间轴,王老师带大家找到了一百年前的那位女诗人——冰心,她在中国现代诗歌中的地位不可或缺。

王老师带领孩子们分别读了《繁星》(一三一)、《繁星》(一五九)、《繁星》(七一),读出了节奏,读出了想象,读出了画面,读出了情思,读出了诗歌中表达的微妙的感觉。不仅如此,孩子们还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领悟到:创作现代诗,可以同声押韵,可以同字押韵,还可以不押韵。只要把自己想说的话一个一个、一句一句、一段一段地表达出来,你就可以在心中开出一朵美丽的诗歌之花。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天生的小诗人。

学完《短诗三首》后,王老师还给孩子们带来了几首网络上较为优质的几首儿童短诗,孩子们和听课的老师们都读得饶有趣味!尤其是那首《夏天》——在当下的烈火炎炎中,使人感到一丝清凉。

看书之前

把书放在冰箱里

冰一冰

再看

特别爽

课堂最后,王老师以自己的诗作《诗歌是什么》作结,引导学生课后思考“你心中的诗歌是什么”,并鼓励大家进行一两句诗歌创作。

让星空沐在净处

两位老师的示范授课结束后,林志芳老师给我们带来了讲座——《诗歌教学的文化自觉》,主要谈她这堂《送鲍浩然之浙东》背后的设计思考,以及她对诗歌教学的文化自觉的一点想法。

林老师的教学设计,包括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式的选择等,都是独具匠心的。她也通过一种“古诗词重述”的方式,打开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窗口,让古今互文,今夕相认。在诵读赏析部分,也是特意而为之,整堂课运用了三次音乐,作用分别是任务驱动、配乐朗诵、造境渲染。

另外,林老师提示我们注意细节的处理和方法的选用。首先,课堂中倡导小切口提问,不建议课堂中问很大的问题,比如“读完后有什么发现,有什么感觉”。其次,课堂的中要注意提取“象”,营造“境”。再次,做教学设计的时候要考虑“课堂叙事”和“教学修辞”。

课堂叙事,即教师用自己的语言,带孩子想象诗歌可能的一种情景。这样的叙事,既是对课文的补充,又是对孩子理解课文的深化。

教学修辞,是林老师在论文中提出的一个概念,就是把文学创作时的一些手法,比如:首尾呼应、留白、层递、突转、并列、反复等,用到教学设计当中来,在结构与结构、板块与板块之间,形成一种巧妙的关联,达到一种艺术化或者审美化的效果。

接着,林老师拓展了她的匠心之作——音画书《一起读诗》、《小学生小散文100课》。历时两年,几易其稿,目的是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让高品质的阅读滋养孩子长长的一生,让他们眼神清澈,文辞典雅,让我们所有人不至于因为过度忙碌而忘记仰望星空。

林老师虽然是第一次来诗画语文工作室,但是她说:“明明初相识,却亲切似故人。”因为在我们的精神血脉里,有太多相同的因子,那是诗,那是美,那是文化。

让心灵走向家园

诗画语文工作室主持人肖绍国,最后总结。他说:“林志芳老师是蜜蜂,采了古今中外各种有益的蜜来滋养我们的孩子。”

同时,他也深情地谈到,我们这次的活动其实是“回家”,回到诗画语文的家,回到母语的家,我们一直在回家······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也许我们一辈子也回不到那个“家”,但至少,我们一次次在芬芳的小径上,无限靠近我们心中的母语家园!

策划 / 张卫红

文字 / 刘舒婷

审核 / 张卫红

摄影 / 吴升坚

【关于作者】

诗画绍国(肖绍国)

生于江南小河旁,漂于岭南大海边。一生为一件大事而来——爱语文、教语文。苏轼评王维之诗画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之悟。诗乃文字,画乃画面,文字与画面的互现,是特级教师肖绍国“诗画语文”的理想和境界。原创、精致、诗画、小资,关注“诗画绍国”,给您一个不一样的母语世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