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主道第五原文翻译

主道第五

道者,万物之始,是非之纪也。是以明君守始以知万物之源,治纪以知善败之端。故虚静以待,令名自命也,令事自定也。虚则知实之情,静则知动者正。有言者自为名,有事者自为形,形名参同,君乃无事焉,归之其情。故曰:君无见其所欲,君见其所欲,臣自将雕琢;君无见其意,君见其意,臣将自表异。故曰:去好去恶,臣乃见素;去旧去智,臣乃自备。故有智而不以虑,使万物知其处;有贤而不以行,观臣下之所因;有勇而不以怒,使群臣尽其武。是故去智而有明,去贤而有功,去勇而有强。君臣守职,百官有常,因能而使之,是谓习常。故曰:寂乎其无位而处,漻乎莫得其所。明君无为于上,君臣竦惧乎下。明君之道,使智者尽其虑,而君因以断事,故君不躬于智;贤者勑其材,君因而任之,故君不躬于能;有功则君有其贤,有过则臣任其罪,故君不躬于名。是故不贤而为贤者师,不智而为智者正。臣有其劳,君有其成功,此之谓贤主之经也。

道在不可见,用在不可知君;虚静无事,以暗见疵。见而不见,闻而不闻,知而不知。知其言以往,勿变勿更,以参合阅焉。官有一人,勿令通言,则万物皆尽。函掩其迹,匿有端,下不能原;去其智,绝其能,下不能意。保吾所以往而稽同之,谨执其一柄一而固握之。绝其望,破其意,毋使人欲之,不谨其闭,不固其门,虎乃将在。不慎其事,不掩其情,贼乃将生。弑其主,代其所,人莫不与,故谓之虎。处其主之侧为一奸一臣,闻其主之忒,故谓之贼。散其一党一,收其余,闭其门,夺其辅,国乃无虎。大不可量,深不可测,同合刑名,审验法式,擅为者诛,国乃无贼。是故人主有五壅:臣闭其主曰壅,臣制财利曰壅,臣擅行令曰壅,臣得行义曰壅,臣得树人曰壅。臣闭其主,则主失位;臣制财利,则主失德;行令,则主失制;臣得行义,则主失明;臣得树人,则主失一党一。此人主之所以独擅也,非人臣之所以得一操一也。

人主之道,静退以为宝。不自一操一事而知拙与巧,不自计虑而知福与咎。是以不言而善应,不约而善增。言已应,则执其契;事已增,则一操一其符。符契之所合,赏罚之所生也。故群臣陈其言,君以其主授其事,事以责其功。功当其事,事当其言,则赏;功不当其事,事不当其言,则诛。明君之道,臣不得陈言而不当。是故明君之行赏也,暖乎如时雨,百姓利其泽;其行罚也,畏乎如雷霆,神圣不能解也。故明君无偷赏,无赦罚。赏偷,则功臣墯其业;赦罚,则一奸一臣易为非。是故诚有功,则虽疏贱必赏;诚有过,则虽近一爱一必诛。疏贱必赏,近一爱一必诛,则疏贱者不怠,而近一爱一者不骄也。

译文:

道是万物的本原,是非的准则。因此英明的君主把握本原来了解万物的起源,研究准则来了解成败的起因。所以虚无冷静地对待一切,让名称自然命定,让事情自然确定。虚无了,才知道实在的真相;冷静了,才知道行动的准则。进言者自会形成主张,办事者自会形成效果,效果和主张验证相合,君主就无所事事,而使事物呈现出真相。所以说:君主不要显露他的欲一望,君主显露他的欲一望,臣下将自我粉饰;君主不要显露他的意图,君主显露他的意图,臣下将自我伪装。所以说:除去一爱一好,除去厌恶,臣下就表现实情;除去成见,除去智慧,臣下就戒饬自己。所以君主有智慧也不用来思考,使万物处在它适当的位置上;存贤就也不表观为行动,以便察看臣下依据什么;有勇力也不用来逞威风,使臣下充分发挥他们的勇武。因此君主离开智慧却仍有明察,离开贤能却仍有功绩,离开勇力却仍有强力。群臣恪守职责,百官都有常法,君主根据才能使用他们,这叫遵循常规。所以说:寂静啊!君主好像没有处在君位上;廖廓啊!臣下不知道君主在哪里。明君在上面无为而治,群臣在下面诚惶诚恐。明君的原则是,使聪明人竭尽思虑,君主据此决断事情,所以君主的智力不会穷尽;鼓励贤者发挥才干,君主据此任用他们,所以君主的能力不会穷尽;有功劳则君主占有贤名,有过失则臣下承担罪责,所以君主的名声不会穷尽。因此不贤的却是贤人的老师,不智的却是智者的君长。臣下承担劳苦,君主享受成功,这就叫贤明君主的常法。

君主原则在于不能被臣下看透,君主作用在于不能被臣下了解;君主虚静无为,在暗中观察臣下的过失。看见好像没看见,听到好像没听到,知道好像不知道。了解臣下主张以后,不要变更,用验证办法来考察它。每个官职只有一人,不要让他们相互通气,那么万事万物的真相都会显露出来。君主掩盖行迹,隐藏念头,臣下就无法探测;去掉智慧,不用才能,臣下就无法揣度。保守自我意图而验证臣下,谨慎地抓住权一柄一而牢固地掌握它。杜绝臣下的窥一探,破除臣下的揣测,不要让人贪求君位。不小心门门,不紧闭门户,老虎就将闯入。不慎重从事,不掩盖真情,贼子就将产生。杀死君主,篡夺君位,人们没有不归附的,所以称他为老虎。在君主身边做一奸一臣,知晓君主过失,所以称他为贼子。解散他的朋一党一,收拾他的余孽,封闭他的门户,铲除他的帮凶,国家就没有老虎了。君道大不可量,深不可测,同一名实,检验法度,擅自行动的诛灭,国家就没有贼子了。因此君主有五种受蒙蔽的情况:臣下使君主闭塞是蒙蔽,臣下控制财利是蒙蔽,臣下擅自发令是蒙蔽,臣下私自给人好处是蒙蔽,臣下得以扶植一党一羽是蒙蔽。臣下使君主闭塞,君主就失去君位;臣下控制财利,君主就失去恩德;臣下擅自发令,君主就失去控制权;臣下私自给人好处,君主就失去英明;臣下得以扶植一党一羽,君主就失去支持者。这就是君主要独据、不能让臣下把持的原因。

君主的原则,以静退为贵。不亲自一操一持事务而知道臣下办事的拙和巧,不亲自考虑事情而知道臣下谋事的福和祸。因此君主不多说话而臣下就要很好地谋事,不作规定而臣下就要很好地办事。臣下已经提出主张,君主就拿来作为凭证;臣下已经作出事情,君主就拿来作为凭证。拿了凭证进行验核,就是赏罚产生的根据。所以群臣陈述他们的主张,君主根据他们的主张授予他们职事,依照职事责求他们的功效。功效符合职事,职事符合主张,就赏;功效不符合职事,职事不符合主张,就罚。明君的原则,要求臣下不能说话不算数。因此明君行赏,像及时雨那么温润,百姓都能受到他的恩惠;君主行罚,像雷霞那么可怕,就是神圣也不能解脱。所以明君不随便赏赐,不赦免惩罚。赏赐随便了,功臣就懈怠他的事业;惩罚赦免了,一奸一臣就容易于坏事。因此确实有功,即使疏远卑贱的人也一定赏赐;确实有罪,即使亲近喜一爱一的人也一定惩罚。疏贱必赏,近一爱一必罚,那么疏远卑贱的人就不会懈怠,而亲近喜一爱一的人就不会骄横了。

(0)

相关推荐

  • 儒道本来是一家——《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本义

    作者:翟玉忠 北京大学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研究员,中信改革发展研究院研究员.原<中国产经新闻>国际部主任,香港中国新闻出版社<法制新闻>杂志社新闻部主任,现任新法家网站中英文版总 ...

  • 《韩非子》解读 主道第五

    古风藏书 <韩非子>解读 主道第五 道者,万物之始,是非之纪也. 道是天下万事万物的根本,是世间是非曲直的准则. 始:本原,根本. 纪:纲纪,准则. 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二章: ...

  • 《韩非子》卷8扬权诗解2去智与巧参同形名

    <韩非子>卷8扬权诗解2去智与巧参同形名 题文诗: 谨修所事,待命于天,毋失其要,乃为圣人. 圣人之道,去智与巧,智巧不去,难以为常. 民人用之,其身多殃;主上用之,其国危亡. 因天之道, ...

  • 《韩非子》卷4爱臣诗解法义非宥隆威去奸

    <韩非子>卷4爱臣诗解法义非宥隆威去奸 题文诗: 爱臣太亲,必危其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 主妾无等,必危嫡子;兄弟不服,必危社稷; 千乘之君,无以防备,有百乘臣,必在其侧, 以徙其民,而 ...

  • 主道

    本篇主要讲做君主的原则 第一 君主要保持虚静无为的态度,不能让臣下窥测出君主的思想意向,以免臣下迎合君主以侥幸取宠. 第二 君主不要插手具体政务,要以静制动,以虚控实,在暗中监视百官的是非功过. 第三 ...

  • 《韩非子》制分第五十五原文翻译

    制分第五十五 夫凡国博君尊者,未尝非法重而可以至乎令行禁止于天下者也.是以君人者分爵制禄,则法必严以重之.夫国治则民安,事乱则邦危.法重者得人情,禁轻者失事实.且夫死力者,民之所有者也,情莫不出其 ...

  • 《韩非子》诡使第四十五原文翻译

    诡使第四十五 圣人之所以为治道者三:一曰"利",二曰"威",三曰"名".夫利者,所以得民也:威者,所以行令也:名者,上下之所同道也.非此三 ...

  •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第三十五原文翻译

    外储说右下第三十五 [经一] 赏罚共则禁令不行.何以明之?明之以造父.于期.子罕为出彘,田恒为圃池,故宋君.简公弑.患在王良.造父之共车,田连.成房之共琴也. [经二] 治强生于法,弱乱生于阿,君明于 ...

  • 《韩非子》安危第二十五原文翻译

    安危第二十五 安术有七,危道有六. 安术:一曰,赏罚随是非:二曰,祸福随善恶:三曰,死生随法度:四曰,有贤不肖而无一爱一恶:五曰,有愚智而无非誉:六曰,有尺寸而无意度:七曰,有信而无诈. 危道:一曰, ...

  • 《尉缭子》分塞令第十五原文翻译

    分塞令第十五 本篇主要论述军队营区的划分.警戒.禁令以及营区各级官吏的权限.其目的在于维持营区秩序和防止一奸一细潜入. 6一9.中军.左.右.前.后军,皆有分地,方之以行垣,而无通其交往.将有分地,帅 ...

  • 《尉缭子》攻权第五原文翻译

    攻权第五 攻,古代指攻城:权,即权谋.攻权,就是攻城的谋略.本篇主要论述攻城的原则.作者认为攻城的原则:首先是集中力量,决心坚定(力分者弱,心疑者背).其次是军队必须有严格的纪律,将帅要恩威并用以立威 ...

  • 《鬼谷子》飞箝第五原文翻译

    飞箝第五 [原文] 凡度权量能,所以征远来近.立势而制事,必先察同异,别是非之语,见内外之辞,知有无之数,决安危之计,定亲疏之事,然后乃权量之,其有隐括,乃可征,乃可求,乃可用. 引钩箝之辞,飞而箝之 ...

  • 韩非子 主道第五

    古风藏书 (国学导航·子部) 韩非子 主道第五 道者.萬物之始,是非之紀也.是以明君守始以知萬物之源,治紀以知善敗之端.故虛靜以待令,令名自命也,令事自定也.虛則知實之情,靜則知動者正.有言者自為名, ...

  • 《韩非子》心度第五十四原文翻译

    心度第五十四 圣人之治民,度于本,不从其欲,期于利民而已.故其与之刑,非所以恶民,一爱一之本也.刑胜而民静,赏繁而一奸一生.故治民者,刑胜,治之首也:赏繁,乱之本也.夫民之一性一,喜其乱而不亲其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