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23教学手记——关于“写出真阅读”的“写出”与“阅读”

昨天的推文《写出真阅读》的目的是非常鲜明的,那就是让学生面对与作者同样的写作原点也写作,然后比对,以求让学生意识到作者的思维逻辑和表达魅力。教学内容是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的第一单元“论辩”,手记所记是学习柳宗元的《桐叶封弟辩》过程,学习时间是一课时。

教学的重点不在写,而在写后的读,让学生通过写学会如何关注文本的表达,进而学会读。因此,写的环节教学是粗放的。

今天收到了网友对学生写作结果的分析,让我重新思考了这节课。这位网友的分析细致具体,关键是站在了更高的位置上来分析学生写作的思维内涵,给了我许多启发。

更让我激动的是,她并不是一位语文老师,而是一位国际学校图书馆工作人员。

我觉得作为一线的语文老师更应该向她学习!

请欣赏她的文章:

孙老师,您的这篇文章-写出真阅读,我读完之后,有些想法。

您教这篇文章是想用它改善学生的认知局限和提高他们的思维高度的。

一堂课下来的实际结果与你的预期还是有差异的。

这里我想提出的不是这些差异,而是我们如何对待这些差异。

首先,问老师一个问题,出现这些差异是不是很正常的呢?我的答案-是正常的。为什么?因为他们有几个是从小接受过思维训练的呢?

韩愈的师说里提到:“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虽然他们最后和柳宗元的原文做对比,但是他们并不一定真正明白自己的问题在哪里。因为这些学生对那个时代的背景和那个背景下对君王的要求缺乏相应的认知和理解。还有,我对您的关于4个结果的点评有一些不太认同的地方。因为这些点评里面有的是靠否定和批评而非从学生的成长经历去考虑他们给出如此答案的原因,也没让这些学生知道如何去提升自己。还有,您一直强调质疑。他们连基本的事实都没弄明白,如何来质疑呢?最后,对学生的评估标准是把学生的思维能力放在同一高度设定的,这样的评分标准,思维力急需提高的学生,他们的写出来的作品的见解和深度自然比不过思维力高的那些学生。他们得不到好的评分,他们对自己的学习能力是会怀疑的,自信心自然会受到打击的。所以,我建议对他们的评估是要根据他们现有水平基础上能提高多少为考核标准。这样他们可以看到自己的学习进度,并由此产生前进的希望和动力。

要做到以上,首先要了解他们在哪个认知层次。

这里要谈到布鲁姆的六个认知层次 - 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估,创造。记忆是在基础曾,创造是在最高层。通过如下的两张图,我们发现如果学生的认知尚处在最底部的两层,要学生一下跳到高层次思考的分析层是很困难的。这个时候,就急需要老师的引导了。所以,我根据这个认知分层理论把您四个学生的各自的思考结果重新做了总结。

结果1, 给了这个结果的这个学生子起码是有责任感的。他们知道道理,但是未必完全懂知道为何是这样。所以他们才会给出这个答案。这个孩子处在布鲁姆的6个认知层次中从认知到理解过渡的地方。那么这样的学生是极其需要老师用问题去引导他们进一步探索。一些引导性的问题比如,你如何定义责任?如何定义劝说和阻止?如何鉴别他人的行为动机?如果你是周公,你会怎么做?这样,他们能很好地过渡到理解层次且对自己的理解能做出合理的解释。这样提问的好处是他们能坦诚地面对自己所处的认知阶段。由于知道自己该如何提升,他们的提升是循序渐渐的,他们就愿意去主动思考,试错。整个人会很自信且学习状态是积极的。

结果2,给出这个结果的学生他们对周公的行为是有所理解的。他们能结合历史知识和有限的一段文字做推测,他们的认知已涉及了应用和分析。但是他们对周公的行为的理解是有偏差的。对于这样的学生可以问一些这样的问题。周朝实施的是什么体制?这个体制的特点是什么?这个体制对君主的要求是什么?何为礼乐道德?何为君主的责任?礼乐道德和君主的责任的区别是什么?为何君主的话不可儿戏?最后再问周公的行为出发点是什么?这样做,是让学生通过理解那时候的时代背景对君王的要求,达到正确理解周公行为的目的。

结果3, 给出这个结果的学生对周公的言行的理解是偏离了。但她是懂周公行为的目的的。这位学生她是能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的。所以对于这样的学生问的问题是关于人性,制度及两者关系。不同制度对君主的责任要求,心理健康和君王责任的区别及如何让两者达到一个平衡。这样她/他会对人性和制度的关系有很深的理解。而并非拘泥于文本作者的写作方法和角度。我感觉这位同学是有创造力的。

结果4,这位同学在尝试评估周公的行为合理性的程度。老师认为这位同学的思维广。但是我有不同的看法。这位同学的思维并非广而是就事论事,因为这位同学始终围绕这周公劝谏的是否合理展开的。他能想到合理性,对周公的行为做出评估,他是很有认知高度的。但是,这位同学的评估角度是有点问题的。因为他并不是很明白周朝时期对君王的要求,她/他套用现代的管理理念去看待周朝那时的君主制度的管理理念。所以这位同学需要补充一些历史常识。对这位同学的引导可用的问题是周朝实施的是什么体制?这个体制的特点是什么?这个体制对君主的要求是什么?

最后,我想说的是让学生提高认知高度,这个认知到底是认识到什么?明白各时代下的体制及人的处境,他们不是对各种体制有了清醒的认识吗。而有了这种常识性的认知,他们就会对社会现象有自己的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这样,质疑不就是自然产生了吗?

以上是我对老师那篇文章的再思考。这要感谢老师愿意分享你的想法,才有我的再思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