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渣秒变学霸,我只做了这三点

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现在成了太多人焦虑的源头。
把输赢看的太重,压力、焦虑、彷徨伴随着输不起的想法,让越来越多的人把学习当成了一项沉重而不再纯粹的事情。
传统教育实际上是工业革命的产物,而工业化的前提就是标准化,所以我们就会人为划分专业 ,规定课程,按照分数来简单机械的判定我们的学习成果和个人能力,就是打破了完整的人的天性。

01

聪明的人,能把学习变成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其实,学习本身并不是这个样子的,根本不需要有这么多思想准备和包袱。
有很多关于如何学习的书籍都是传授“有效的方法”来提高学习成绩的。当然,方法也很重要,但是无论掌握了多么有效的学习方法,如果不能持之以恒,也无法取得效果。
要想保持学习的持续性,最重要的是把“无聊”的学习变成一件快乐的事情。越投入就会越开心,越开心就会更加投入。“投入”和“快乐”这两个车轮,能够持续地交替前进。能够轻松地,不受任何条条框框的束缚,以自由的意识去面对学习这件事。
瑟谷学校就是以乐趣作为学习出发点的典范,学校没有放学上学的固定时间,孩子们愿意来随时可以来,愿意走随时可以走,学校没有分班只有兴趣小组。不要以为孩子因为没有规范的限制就开始了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生活,恰恰相反,这里的孩子把自己可支配的时间安排的很充实,最重要的是,他们还很快乐。
如果你现在没有对学习很感兴趣,先试着从你最喜欢的一门课或者最能够获得成就感的领域去不断深挖和探索,积累自信,这个快乐学习的体验过程可以作为经验复制到你需要学习的其它领域中。

02

聪明的人,能无意识地发挥出“专注力”

有一项试验,研究人员对全球80多所顶尖院校做了一项跟踪调查,他们惊喜的发现,那些在生活、工作中获得成就的大多数人,智商并没有真正起到决定作用,而是因为他们都在无意识地发挥“投入的力量”,即“专注力”。不仅学习如此,其他兴趣爱好或别人难以理解的其他领域也是如此。
在日常生活中,只要执着地投入于某件事情,就会收获相应的成果。
《如何成为一个会学习的人》一书中,作者以自己为例,他从小很喜欢甚至是痴迷于下棋,并因为下棋获了很多奖。因为这个爱好,不仅让他收获了自信,还培养了他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专注执着的性格。
在这本书中,作者把他的学习方法,整理成了一套人人可以自学的知识体系,包括:全身心投入的“心理意识”,这是让大家理解“专注力”的第一步;介绍了专注力,还有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记忆力的具体方法。
在学习中,这三种能力缺一不可;介绍了如何建立专注力的机制。掌握了这些,就可以消除对学习的畏难意识,打造对学习全身心投入的状态;介绍了持续地快乐学习的诀窍。

03

学习是一门需要有“目标设定”的艺术

学习内容由低到高分为五个级别:数据、信息、知识、理解、智慧。但是传统教育把主要时间都用在了信息传递方面。
约翰杜威认为:“传统教育的最大瑕疵就是,它未能在学生学习目的的构建过程中得到学生的积极配合”。
我们为了什么而学习?什么样的学习才是好的学习方式?如果我们还是把以考取高分这种短视的目标作为学习目标,而没有搭建起长期的系统的学习格局的话,学习能力培养和动力也只会变成一个短期的行为。
自律是在于他制定了清晰的目标之后,严格要求自己去执行;高效是在于他执行的过程中,有很多的方法和工具。
所以我们的天性以为我们努力地记笔记,多重复几遍,多背几遍,似乎能够记得住,但事实上不是。
人们都不喜欢挑战自己,也不喜欢挫败感。相比较而言,一遍一遍地划线要轻松得多。可惜,这种轻松的、短期的学习行为是无效的。
因为那些方法没法起到连续、巩固的作用,只会让人误以为自己已经掌握了。
换句流行话,就是:你只是假装在努力!
让学习能够成为连续的、系统的习惯,就要拥有更高远的学习格局,更远大的学习目标,这样学习带来的效果才能真正得到转化。
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区别,往往不是看他智商和情商有多高,而是要看他学习的能力有多强。学习不一定让你的能力马上变强,但强大的人之所以强大,主要离不开他自身的学习力。
在《如何成为一个会学习的人》中,作者系统地分享了50多个具有实操性的学习方法,包括:如何让学习变得不强迫,不应付,如何从被动学习变主动思考,如何与学习拖延症说拜拜,等等。相信学习了这些方法,可以给你在学习的道路上,提供非常有力的引导和保障。
学习需要挑战天性,也需要付出努力,而好的学习方法可以让我们提高学习效率,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唯有学习才能让我们走得更远,走得更踏实,不落后于时代。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