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庄太后病逝后,76岁老臣赶来哭丧,康熙:快快请起,你不用跪拜
古人云“伴君如伴虎”,古代大家都想走入仕途,从此飞黄腾达,光宗耀祖,但当成为皇帝的身边人后,能否保住性命才是最关乎紧要的事情。就算是安稳陪着皇帝走过一生的臣子,也逃不过“一朝天子一朝臣”的动荡。
但万事也有例外,清朝时期的康熙帝便是一名“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千古明君,他岁敌人有如寒冬,施以雷霆手段;而对自己任用的臣子十分有礼相待,从不怀疑。在清初满汉冲突的时候,他也从不打压,而是重用汉臣,使得天下安宁太平,开创了康乾盛世的局面。
能培养出这样一名优秀的明君的人不是康熙自己的父亲顺治帝,也不是他的母亲佟佳氏,而是他的祖母孝庄太后。康熙出生于1654年,但还尚且年幼的时候就被送出宫去,等7长大些回到宫中,8岁的时候又失去了父亲,1年后又失去了母亲。
“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欢”,这是康熙一生的遗憾,于是他便将自己所有的敬重都放在了曾对他悉心培养,并辅佐他称帝的祖母孝庄太后身上。孝庄是一名历史上相当杰出的女性政治家,她能在多尔衮和豪格争夺皇位的时候,扶持自己的儿子顺治帝上位,忍辱负重,保得江山太平;又能在康熙帝年少时鞠养教诲,巩固皇权。
所以不管是康熙帝,还是在清朝诸大臣心中,孝庄太后都是一名极其值得敬重的女性。但是就在1688年,康熙帝34岁这一年,孝庄太后重病去世,享年75岁。康熙帝恸哭不止,在念祝文的时候,竟当着群臣的面哭得涕泗交颐,在场所有的大臣也都无一不动容,悲呼声一片。
但这些臣子中还有一名特殊的老人,所有人都只能跪在地上哭泣,唯独他可以站在孝庄太后的棺材前。这位老人名为杜立德,出生于1611年,比孝庄还要老2岁,孝庄去世这一年,他已经77岁,还是重病之躯。
杜立德的身份也的确十分特殊,他原本是明朝年间的进士,但是他才刚刚于1643年中举,1644年明朝就灭亡了。好在顺治帝不顾孝庄的反对,坚持招用汉人为官,并且承认前朝官员们的才能,杜立德才能再度入仕。
杜立德为人小心谨慎,与人为善,尽管当时的汉人官员会在一定程度受到排挤,但他却一直都颇受皇帝的信任,还曾担任过太子少保等职位。1662年,康熙帝登基,杜立德仍得重用,先是担任礼部尚书,后又被康熙拜为国史院大学士,帮助康熙捉拿鳌拜。
1670年,59岁的杜立德成为保和殿大学士,并被晋封为太子太傅,并在几年后辅佐康熙平定了三藩之乱,受到了康熙极高的赞誉。不管是处置鳌拜,还是平定三藩,杜立德都是产于其中的功臣,这也使得康熙一直对他十分信任。
杜立德对权势和荣华富贵也没有什么欲望,一生之位忠心耿耿地侍奉明主,康熙对此都看在眼里。他为官清廉,康熙帝对其赞赏有加,还曾当众夸奖杜立德“不贪一钱,亦不妄杀一人。”
1679年,已经快70岁的杜立德觉得自己年迈无用,再帮不了康熙什么忙,便请辞还家。康熙万分不舍,再三挽留,以示对他的尊重,杜立德再留了3年,在实在是病到卧床不起的情况下再次乞休。
康熙见老臣已实在病重,便特地向杜立德赠送了一枚特制的“怡情洛社”的篆章,派人护送杜立德荣归故里。不过,即使杜立德已经不用过问国家大事,但宫里发生的大事还是时常关注的,他所受的荣宠也未曾结束。
《太宗实录》修成之后,康熙帝又封这名已经告老还乡的老人为太子太师,算是做到得文臣的极致。而且太子太师一般是重臣去世之后,才会被追赠的头衔,杜立德却在过世之前享受到了这等殊荣,可见康熙对他的欣赏与敬重。
1688年1月,孝庄太后去世的消息传来,杜立德悲痛万分,不顾病躯,连夜从天津赶到了宫中哭丧。在见到孝庄太后的灵柩后,杜立德即使腿脚不便,仍颤颤巍巍跪下嚎哭。康熙见此情景,赶紧招呼道:“快快请起,你不用一直跪拜。”
《清史稿》中记载:“二十六年,太皇太后丧,(杜)立德诣京师哭临,上念其老病不任拜起,命学士张英扶掖以行,慰劳甚至。”康熙对杜立德的倍重照顾也让众臣子们动容,更加爱戴这名对老臣关怀备至的君主。
公元1692年,杜立德离世,享年81岁,康熙帝虽不能亲至他的葬礼,却派出了皇子参加,并赐予其谥号为“文端”,谕曰:“杜立德秉性厚重,行事正大。直言敷奏,不肯苟随同列。可谓贤臣!”
1700年,已经46岁的康熙在南巡的时候路过天津,还特地来到杜立德的墓前祭拜,并赐予了“永言惟旧”四字。杜立德当真是“其生也荣,其死也哀”,他与康熙帝之间的君臣关系也让人羡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