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建议“要求”医生、护士洗手?

编  辑:高少卉

导读:

自从塞缪尔维斯Ignaz Semmelweis (1818-1865)要求诊疗患者前使用漂白粉溶液浸泡双手后,手卫生这一理念便被感染控制组织积极倡导。但是塞缪尔维斯真正的目的是为了停止疾病的传播,而非洗手!
本世纪50-60年代,国外医院的感染控制部门开始倡导手卫生的益处,而中国近年来医疗机构也开始大规模的倡导手卫生(我们落后美国约50年)。采取了大量的措施如培训教育,张贴各种宣传海报,使用各种干预产品,各种手卫生的监测计划(这是我们现在做的),目的是要提高医护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最初的时候,大量的论文指出减少医院感染第一NB的方法是手卫生,同时大量论文也指出随着手卫生依从性升高,医院感染率下降,所以大量的文献支持手卫生可以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但是唯一不支持这一结论的就是医护人员过低的手卫生依从性。
同时,大量的文献表明,全世界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为40%-60%,巴西平均水平27%(9%-58%),越南平均水平47%(5%-69%),土耳其平均水平63.8%,印度36.4%,美国38%,中国51.5%(跟您一样,我也不信)。
那么这么低的依从率,医护人员没听说过手卫生可以保护自已、保护家人和保护患者吗?自塞缪尔维斯起168年来一直宣教手卫生的重要性,可医护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为什么不是100%?

我们一直再说洗手,我们要求、命令甚至恳求我们的医护人员进行手卫生,但是如此低的依从性说明医护人员并不买帐,为什么?

有学者指出,手卫生习惯的建立其实是在一个人9到10岁的时候通过如厕训练获得的(小时候父母的教育“上完厕所要洗手”),所以医护人员手卫生行为理念是其小时候对于“脏”和“干净”的认识所建立的。所以这样就清楚了,医护人员在工作时所做的行为不一定都能引发他们这一从小建立的认识,他们认为不“脏”便无需洗手,如去隔离病房给患者换个液体,整理一下患者的枕头和床单等这些并不能使医护人员觉得“脏”,因此不能激发他们关于“脏”的认识,便无法促使他们进行手卫生。

但对于定植患者,如定植MRSA、VRE等,这些患者并没有临床症状,显然他们仍有传播病原菌的风险,但是由于没有特别症状,护士不觉得他有什么特别的问题,所以这个时候护士便不会过于执行手卫生,但无疑,护士接触完定植患者后再去处理其他患者便有可能通过污染的手对其他患者造成感染。医护人员不会觉得被定植细菌污染的手和清洁的手有什么不一样,因为被定植菌污染的手并不使其感觉到难受,他们更愿意在接触明显可见污染物时去洗手或他们认为这个患者“有问题”!

如果我们一直要求医护人员去洗手,可能会给他们造成一个错误的观念,好像我们是想让他们洗手,而我们真实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让他们洗手提高手卫生依从性,而是为了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手卫生只是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的方法,而非我们要的“终极目标”。如果医护人员只是随便用水冲一下手,并不能达到清洁双手的效果,但达到了我们的洗手的“要求”,这不可笑吗?

我们是时候该告诉我们的医护人员我们真正的目的不是为了让他们洗手而洗手,而是希望他们不要成为细菌和疾病的传播者,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遵循手卫生指南进行手卫生。

为什么不建议你做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监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