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想突破,想赚钱,想变得牛逼,但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1
实习生和他的迷茫
下午同事派实习生去买烧饼,他回来八卦说烧饼店主的儿子可能要准备接班了,男孩子长得斯文白净,安安静静地在一边给老爸打下手。
这个烧饼店在本地很红,多年前就上过报纸。老板靠手艺已在杭州挣了三套房,每天天不亮就开着宝马来做饼。
和烧饼大叔一样的人物,还有前段时间在网络上被广泛讨论的煎饼大妈,因「老娘月入三万,会少你一个鸡蛋?」这样的言论,红极一时。
我问实习生怎么看煎饼大妈和烧饼大叔这样的社会人物。
像我这样的人 毛不易 - 明日之子 第8期
「 说完全不受刺激是假的。我大学毕业,在这座城市最高级的写字楼里实习,只有2800块的实习补贴,还不知道能不能转正。就算转正了,我看公司里已经工作很多年的人,也没有月入三万。
我也想突破,想赚钱,想变得牛逼,但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
这是我在“煎饼大妈”的新闻下,看到的最真实也最扎心的一条评论,大概也是实习生刚刚和我讲的内容。
以他的情况,既不会刻意讽刺看不起做煎饼的大妈,也不会发自内心去羡慕。但的确会感到迷茫和焦虑。
如马云爸爸说,不懂的话就大方讲出来,总比不懂装懂要好。同样,感到迷茫和焦虑,也大方地讲出来,并勇敢去面对,总比口头逞强,逃避问题要好。
诚实面对自己,讲出实话来,并没有什么丢脸的。
和这位年轻人一样,不少刚毕业进入职场的同学,恐怕总会想当然地在心里埋下这样一个逻辑:读书多=工作好=收入高,读书少=工作差=收入低。
然而,这个逻辑真的成立吗?答案你懂的。
2
学生时代的两大陷阱及后遗症
学生思维的形成,其实错不在学生。而是整个学生时代的大环境和评价机制,给身处其中的年轻人,造成了许多错觉。
学生时代,至少有两大陷阱。
一、大学里并不需要你有格局和眼光这种东西,并且竞争也只是单一维度的。
大学里目标体系哪怕再没目标没想法的人,在校园里读书的时候,也总可以为分数和排名奋斗吧。考试分数高,就能脱颖而出,拿奖学金,优先保研,学校里各种鲜花掌声资源通通都属于你。
父母和老师告诉你,只要成绩好了,想去读研也可以,出国留学也可以,用人单位也抢着要,前途自然不用愁……
在学校里,尽管学生们会在社团、学业、实习等当中进行平衡,但总体来说,你要完成的目标是相对单一的,路径是清晰可见的,这其实并不会对一个人的格局和眼光提出大的考验。
又由于学校的环境总体算是单一维度的竞争(学业为主,附带其他衍生物如社团实习等),这也不会涉及到资源和禀赋的部分(例如颜值、家庭出身、人脉资源等)。
然而进入社会,这一切立即变得与以往不同。
工作以后,其他条件相似的前提下,格局和眼光的不同,往往成了导向不同发展路径和结果最根本的原因。
前者决定了你看问题的空间广度,站在什么样的视角来审视你的工作,是就工作论工作,还是就行业就市场甚至就国家经济发展来论工作,结论迥异。后者决定了你看问题的时间跨度,是短视还是长远,有没有预见性,能不能提前敏感地发现机会并占好坑,是一个人的眼光问题。
工作场合的竞争,也立即从单一维度变成多维度的竞争,从个人变成家族,变成整个社交关系链的竞争。
二、在单一竞争维度上,奋斗的边际效用极高。
例如,基本上你只要多花时间和精力,成绩一定会有所提高。你多背一个小时单词书,你就能多记住五十个单词。
此时,以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轮不到拼天赋,努力的边际回报显著。
在校园环境中,“有志者事竟成”,“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样的道理是很容易成立的。
你看马云那么丑,进大学立志要追到师大的校花,最后不也实现了吗?你让马云毕业了再去追一个毕业的女神试试?怕是连见第二面的机会也不会有。
出了学校大门,马上进入多维竞争,家世、颜值、社交关系网、格局、眼光,甚至运气和历史进程全都开始发挥作用。
社会里的成功,是多种变量长期共同持续作用的结果。这结果发生的时点,还具有相当的偶然性。
很多年轻人对成功的理解错得一塌糊涂,他们认为,成功是某一个简单因素带来的。好比说,上了个好大学,就能找到好工作,找到好工作,就能收入高。这样的逻辑,不仅幼稚,还有些愚蠢。
读了很多书,不一定等于掌握了被市场认可的技能。掌握着市场认可的技能,如果不是在对的地方和对的时机释放出来,也无法带来高收入。
用线性归因的方式,来解释复杂系统的结果,是年轻人常犯的错误。
这样的错误,让他们误认为这世上似乎有捷径,好比上个名校,等于一辈子无忧。实践告诉他捷径走不通时,他就会愤怒沮丧失望,极端情况甚至还会了结自己性命。
复杂系统的结果,当然应该由复杂因素共同来解释。人们应该学会多因素归因模型,以及在此基础上对各个因素优先级的判断,进而才能找准奋斗的次序和发力的重心。如若不然,就像一只无头苍蝇,用尽了全力去奋斗,却走向了相反的方向。
3
一个人的奋斗,当然先要选对地方
说到奋斗,选择去哪里奋斗,也是奋斗本身的一部分。在哪里奋斗,是一个和格局、眼光、历史进程都息息相关的问题。
不用说北上深和老家不一样,就算同样是回小地方生活,回廊坊和回中西部的四线小城也完全不一样——后者在北京边上,能承接北京的溢出效应,2016年年内便实现房价翻倍,让投资那里的人,获得了「暴富」的机会。当然,这暴富需要眼光和格局。
不要说一般的写字楼白领,哪怕就算是拿着年薪百万的投行精英,如果不能加上杠杆,没有股权的加持,没有收割他人「剩余价值」的机会,那这份工作,本质上跟卖煎饼的大妈没有差异。
大妈是一天天重复着在烙饼,白领是一周周重复着在画PPT、做报表或者出差赶飞机。
从奋斗的平台,也就是去哪里奋斗这个问题上来说,白领为公司奋斗,有点to B的意味,煎饼大妈则是为自己奋斗,有点to C的含义。只要勤劳,大妈的灵活性和抗风险能力似乎更强——这个路口卖不掉,马上赶去下一个路口卖。
如果煎饼口味独特,她还可以积沙成塔,还有机会累积出一批忠实煎饼粉,收益比投行白领更高也不意外。想想陶华碧吧,那个全世界男子都为之销魂的中国最火辣的女人。
可白领呢?就比较难了,公司都会防着你掌握核心资源与重要客户,阻止你变得“稀缺”,不希望你拥有太强的不可替代性。因为这些会提升你的谈判筹码,会增加你离开时给公司造成的风险。
一个人的命运,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不要随便找个地方就瞎几把去奋斗。从战略上搞明白,哪里才是更适合你挥洒青春的地方,至少和奋斗本身一样重要。
4
即时迷茫,你也总可以做些什么
可是你也搞不清楚该去哪里奋斗,你也很绝望啊!能怎么办?
有一些意识是要刻意培养的,比如培养自己的格局和眼光,深刻认识剖析自己,感受时代变迁的方向,去试着寻找两者对接的那个点。
格局和眼光是个很大的话题,之后我专门开文章讲,此处讲一个微观的可执行的方法:模仿。没有错,就像你一开始练字那样,找来别人写得好看的字,去临摹。
就算没有特别想做的事情,但你总有一两个或尊重或喜欢或欣赏或崇拜的人吧。
商业大佬也好,娱乐明星也罢,再加上身边的亲朋好友,你喜欢他们,肯定是出于认同他们身上的某些特质。挖出这个特质,那也许就是你激情燃烧的方向。
喜欢彭于晏,就去系统学习健身,练出漂亮的身材,感受运动带来的比手术刀还厉害的整容效果。
喜欢巴菲特,就去看他的纪录片,读他的传记,收集关于他的报道,学习他的投资思维,一点一点开始滚雪球。
喜欢同校的学霸,就努力在另一个领域跟他站上同一个维度——他参加数学竞赛获奖,你就把英语练得突破天际。
此去经年,也许有一天殊途同归,也可能你就这样出发,中间转弯,然后找到了自己真正想要的,谁知道呢?
有一次,木村拓哉在电视台门口碰到一位女编导。对方化身小粉丝告诉他,她小时候就是因为爱看他的电视剧,为了偶像一心想加入电视行业,才去读了影视学校,一步一步走到了现在——不但拥有了喜欢的事业,还成为了偶像的同事。
因为木村的爆款剧集,不知有多少日本年轻人开始学钢琴,学滑冰,考检查官,当飞行员……
喜欢他,你就去成为他,或者去成为未知的你自己。
对有志青年来说,现今的中国,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一个拥有无限“可能性”的矿藏。
愤青有那么多东西可战斗,资青有那么多钞票可以赚,文青有那么多感情可以抒发。
历史还远远没有抵达它的尽头,通道还远未堵死,你也远未老去。你唯一需要做的,就是狂热地去相信,冷静地去思考,找到自己奋斗的地方。
虽千万人,汝往矣!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