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杂病论真解》之“论阴阳不调和及桂枝汤证”
桂枝汤为《伤寒论》群方之冠,涉及到桂枝汤的条文计有22条之多,桂枝汤加减的方子计有43个。但是对于桂枝汤证病机的阐述却牵强附会不能令人满意。这直接影响到桂枝汤及其加减方的应用。
《医贯砭.阴阳论》:阴阳又各互为其根,阳根于阴,阴根于阳。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桂枝汤证病机为太阴阴阳不调和(阴阳平衡无偏胜,阴阳之间的关系不融洽)。桂枝汤的作用是调和阴阳(让阴阳关系融洽)。阴阳调和其意有二:一是在机体气机升降出入运行过程中,阴阳调和阳才能顺利入阴,如果阴阳不调和则阳不能顺利入阴。二是依据阴阳互根互用之理,阴阳调和则阳得阴润而不燥,阴得阳温而不寒,才能发挥阴阳各自的功能。阴阳不调和则阳不得阴润而燥,阴不得阳温而寒,阴阳各自为政,阴阳功能皆失常。《易经》六十四卦中有火水未济和水火既济二卦,火水未济即阴阳不调和,水火既济即阴阳调和,桂枝汤的作用就是把火水未济变成水火既济。打个比方说,夫妻关系紧张、冷战(阴阳不调和)导致生活和工作受到影响,来了和事佬(桂枝汤),夫妻关系变得和谐了(阴阳调和),生活和工作也步入正轨。调和营卫、调和气血等皆属调和阴阳范畴。
由于素体阴阳虚实的个体差异及传经深浅远近的不同,桂枝汤证其标证差异较大,万变不离其宗,其标证有三:阳不得阴润而燥,阴不得阳温而寒,阳入阴有碍气机不畅。打个比方说,站在大坝上,坝上、坝下、脚下的大坝三处的景色绝不相同,但是三者存在的共同基础是一样的,都是大坝。现归纳如下:
1、素体阳胜之人桂枝汤证以阳胜热证为主要临床表现(阴阳不调和,阳不得阴润而燥、阳入阴有碍郁而化热,好比坝上景色)。《伤寒论》第54条文: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
2、素体阳虚之人桂枝汤证以阳虚寒证为主要临床表现(阴阳不调和,阴不得阳温而寒,好比坝下景色)。《伤寒论》第276条文: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
3、素体阳明肃降有碍之人以气机不畅为主要临床表现(机体气机升降出入运行不息,阴阳不调和则阳入阴有碍气机不畅,好比大坝所阻,坝上、坝下交通不畅)。《伤寒论》第56条文: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其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当须发汗,若头痛者必衄,宜桂枝汤。
无论标证如何千变万化,桂枝汤证病机阴阳不调和(不和谐)不变,桂枝汤证典型脉诊不变。桂枝汤证典型脉诊:脉浮缓长,阳浮阴弱。阳浮阴弱其意有二:一是脉的阴阳虚实属性,左脉候阳右脉候阴,左脉浮,右脉虚、弱(合参第280条文“脉弱”解读)。二是病机的阴阳虚实之理,即阴阳不调和各自为政,阳不得阴润而热(阳浮),阴不得阳温而寒(阴弱)。
由于阴静阳动,调和阴阳有引阳入阴之功,故阴阳有偏胜时不能用桂枝汤,若误用桂枝汤等于引狼入室。桂枝汤加减证病机为阴阳不调和兼阴阳偏胜失衡,好比和事佬有偏心,偏于男方或偏于女方。知常达变。
桂枝汤证汗出既是自觉症状也是必须问诊的内容,更是触诊的内容之一,有的患者描述不真,很多时候要触诊才能判定有汗无汗,不能仅凭患者描述。当疑有桂枝汤证时,一定要触诊,摸摸有汗无汗,汗多汗少,局部汗出全身汗出。
桂枝汤方后服药方法有二:
1、若一服汗出病瘥,停后服,不必尽剂。
解:服药中病即止、用药勿过。中医治疗原则为损有余补不足,纠偏求平,服药过量则矫枉过正人为添病。
2、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
解:药用重剂,方法却是小剂量频进(与前文停后服不必尽剂相对)。西医微量泵给药方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医圣叮嘱:服药一勿过,过量则矫枉过正人为添病。二勿不及,服药量若不足则效不佳(服药量包括服药总量和单位时间服药量两部分)。
桂枝汤服药方法并非仅限于桂枝汤,其理通用于《伤寒论》全篇,甚至通用于西医。曾参此小剂量频进之法,用大剂安定挽救多名癫痫持续状态患者(6小时安定用量达300mg,绝大多数的医生24小时安定用量低于30mg,杯水车薪焉能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