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迷土司(上篇)
在1500万年前的亚洲猿类始祖腊玛古猿的故乡,一条从滇东沾益马雄山脚石灰崖洞中喷涌而出的泉水,横穿迤东南来到开远以后,这水调头东流,直奔珠江出海,汇入茫茫太平洋。这条汉史记为南盘江,彝文说成是“拦谷尼审侯”大转弯之地的江水,滋润着阿迷的一草一木,哺育了腊玛古猿的后代,成就了彝人先民的辉煌。阿迷土司就是在这种得天独厚的条件下成长起来的。
其实,在彝族文献典籍记载中,彝人以滇池为中心,滇王尝羌驻地晋宁为都城时,以木、火、金为据封禅,东、南、西三大城邦,古曲靖石城封为俄者罗,为日出之东京城,后由于夜郎国崛起,改为阿者罗,开远被封为俄木罗,为南方吉火之城,楚雄封为俄罗,为西京。
俄木罗宋时为阿迷部,元朝称为阿宁,明清又叫阿迷。语言变迁,未改其义。
说起阿迷的彝人土司,普名声算是承祖宗之余威,创伟业称霸一方的枭雄。普名声在其妾江西籍歌女万彩莲的协助下,如虎涂翼,演绎了一曲曲豪迈而悲壮的生活画卷。
普名声是阿迷东山彝族土司,万氏嫫是明洪武年间江西籍移民的后裔,真名叫万彩莲。普名声与万氏嫫是一家子,两个在明朝末年发动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阿迷反明之战,震惊了崇祯皇帝,吓坏了云南巡抚。在民间留下不少富有传奇色彩的传说。
东山再起
普名声祖上是阿迷东山彝族土司世家,传到他时已是第十四代。他的远祖普和宁,是元朝末年阿宁万户府的土官,朱元璋平定云南后归顺明朝,明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还到南京朝觐,被明太祖敕封为阿迷世袭土知州。
到明朝万历年间普名声出生时,老普家已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做得最大的官,就是马者哨的哨头了。屋漏偏逢连夜雨,船破又遇顶头风。老普家祖上不知是哪一辈与宁州(华宁)禄土司结下世仇,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老禄家来寻仇,将普名声的祖父普者辂、父亲普维蕃杀死,烧了老普家的房,掳了老普家的财,还扬言要将老普家斩草除根。那时普名声年纪还小,老普家为保住他这棵独苗,连夜将他送到阿迷城内避难。
普名声逃到阿迷,临安知府梁梦贵怕宁州禄土司强盛起来,不好控制,就批示阿迷州官王抚民将他保护起来,以后给禄土司当个对手。同时,专门派临安守军的一名武将,传授给普名声十八般武艺。数年以后,普名声长大成人,生得浓眉大眼,腰圆臂粗,勇武过人。因为人长得黑,众人都叫他黑倮倮。临安府让他继承了马者哨哨头的职位,还让他把老普家被打散的土司兵丁招募起来,帮助他训练一支其他土司无法相比的武装,重新东山再起。
转眼中秋节到,普名声知恩图报,驮了几十驮东山泡核桃、板栗、蜂蜜等山货给阿迷州官送礼。马队踏进东门后,敲锣打鼓,招摇过市,惹得阿迷州民纷纷围来瞧热闹、看稀奇。鼓号声也惊动了一幢高宅大院中的一个姑娘。这位姑娘生着丹凤眼,身段苗条,却不爱闺中女红,专好爬高上低,比拳划脚。来提亲的秀才、举人踩破了门槛,她一个也看不上,所以年到二十还依然独守空闺。为此父母急得长吁短叹,为她的婚事还专门到西门龙潭观音寺求签问卦,求得一注“闺身志远心性大,阳刚气壮情中挂;时到三五雀窝落,东山并日是夫家”的签语,问解签师傅是什么意思,解签师傅笑笑说:“此签不消解,时到自然知”。父母急不得,这天又拿着万彩莲说,叫她要有点姑娘样。正在说的时候,街上鼓乐齐鸣,万彩莲人在家中坐,心早就被勾走了,父母的话哪里还听得进,提起脚来跑到街上,追着瞧热闹去了。
阿迷州官王抚民得知普名声来送礼,赶快迎出衙门,说了几句“腻居客气”的客套话后,想试试这个黑倮倮的武艺,就说:“大侄子,单认得你天天跑马射箭,也认不得你学呢如何?刚好这棵树上吊着一个雀窝,你一箭射得下来吗?”普名声早就想在阿迷州官面前露上一手,正愁找不着机会。见阿迷州官发话,就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扭头一望,衙门照壁后有一棵大龙树,雀窝就吊在一枝树枝上,足有十来丈高,就故作没有多少把握地说:“唉哟,这么高!王老爷叫我射又不敢不射,射不下来时王老爷别笑。”边说边张弓搭箭,“刷”地一箭射出,那雀窝应声落下,正落在万彩莲的怀里,普名声一看到万彩莲的娇俏模样,动了心。万彩莲一望普名声野性帅劲十足,也一见钟情。
王州官看他们一个有情,一个有意,就做个顺水人情,到万家给普名声当媒人。万举贤此时才恍然大悟观音寺那卦签语,“时到三五”不正是八月十五?“东山并日”不就是这东山姓普的黑倮倮?看来姑娘的姻缘,老天已经注定。况且州官老爷亲自做媒,是多大的脸面,姑娘又心爱意爱,哪有不同意的?尽快择个良辰吉日把姑娘嫁了过去。
衣锦还乡
万彩莲虽然性子刚野,但毕竟生于书香世家,识文断字的功夫比普名声强,看情势的韬略也比普名声深远。
明朝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贵州水西土司安邦彦与贵州巡抚吴三善的部将陈其愚相互勾结,发动叛乱,攻陷毕节、进围贵阳,并将巡抚吴三善杀死。贵阳外无援兵,内无粮草,危在旦夕。城内草根树皮、粗糠败草都被吃尽,最后吃死人肉,再最后连活人也杀了煮吃,朝廷紧急抽调云南土司武装,到贵州平息叛乱。川贵总督傅宗龙知道普名声勇武过人,尤其是他的那支土司武装能攻善战,就特别点名征调他率彝兵到贵州参与平息叛乱。普名声舍不得如花似玉的万彩莲,不想去。万彩莲就数落他没有志气,还抵不过婆娘。几句话戳得普名声肝火大起,发誓不干出点出人头地的名堂来,决不回来见媳妇。点了200多个舍得拼命的将士,跟随傅宗龙渡过南盘江,进入贵州地界。
一路上由普名声攻营拔寨,每每打前锋。别的土司暗暗笑他憨倮倮,傅总督给他一根草,他拿了当做宝;给他一把瓢,拿了满街摇。当逼近贵阳时,水西土司安邦彦仿效当年孟获对付诸葛亮的办法,摆了个藤甲兵战阵。那藤甲兵身穿藤子编的衣甲,只露着两只眼睛,箭穿不透,剑劈不伤,挡住了明朝军队的攻势,急得傅宗龙一筹莫展。一同征调来的土司趁机向傅宗龙凑阴阳火,说普名声勇猛无比,让他冲锋陷阵必定能破安邦彦的藤甲兵。傅总督问普名声敢不敢去,普名声样子憨憨地说:“去就去,怕哪样?”傅宗龙又问他想带多少兵去,普名声说:“倮倮倮倮,兵不消多。给我七百,足够多多。”其实普名声早就作了详尽的观察考虑,让自己的敢死队都拿上东山人特有的那种勾头弯刀,刀背厚实,刀刃锋利,使起来十分称手。对方兵器砍来时,用刀背出力磕去,一下子就把敌兵器磕飞。两军相交时,弯刀可砍可挖,对付面罩藤条花脸壳的贵州士兵十分有效。而所带来的弯刀也只有七百把,所以也就推说只要七百个就够了。冲锋前普名声下了死命令,前进可能得生,后退死路一条,所以七百个人一冲锋就将弯刀舞得团团转,拼死朝前猛攻,一下子就冲乱了叛军的阵脚。这时普名声看见敌阵上,一个将军样子的人拿着令旗左晃右晃,立即张弓搭箭,一箭将他射落马下。叛军失去了指挥,立刻阵脚大乱。傅宗龙挥动大军乘乱而上,一举击溃叛军,解了贵阳之围。普名声冲到敌将前一啸风声,手举刀落,割下首级,献到总督大营。没想到,那首级正是杀死贵州巡抚吴三善的反将陈其愚。
贵阳一战,普名声建立奇功。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水西土司安邦彦被平息。朝廷论功行赏,普名声功劳最大,被授予从三品宣慰司衔,衣锦还乡回到阿迷开远,州官出城三里,扎彩门、摆酒席,敲锣打鼓,迎接普名声凯旋。后来,他的儿子普祚远,也被授予阿迷世袭从五品土知州衔。(待续)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