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价14.8万元起的吉利星越L,能否扛起品牌向上的“大旗”?
纵览整个2021年,有许多重磅车型迎来首发、上市,诸如全新一代汉兰达、全新一代奇骏等合资车型,无不吊足了众人的胃口。遗憾的是,自主品牌很难获得同等量级的关注,尤其是在中高端市场中,“先看价格后看产品”成为不少消费者一贯的态度。
然而,刚刚于上海车展正式亮相的吉利星越L,便是这一规律的“另类”。自去年年底首次以代号“KX11”的身份走进大众视野后,基于CMA超级母体打造、采用沃尔沃Drive-E 2.0T发动机,以及搭载5G-AVP 1km无人泊车系统等“猛料”便接连爆出,与同级合资紧凑SUV形成明显反差。在不少人看来,星越L有着较强的产品力,但因为顶着“国产”的身份,其价格成为是否值得购买的关键。
5月25日,吉利官方正式公布星越L的预售价,14.8万-18.8万元的数字,瞬间引发轩然大波。有些人觉得定价不高,在预料之内;有些人则觉得价格没有优势,很难与合资品牌抗衡。那么,不足15万元起售的星越L,卖得到底贵不贵?看过下面的分析,相信大家心里就会有个数。
星越L到底是什么级别?
关于星越L的产品定位,此前曾有不少说法。起初,当4770/1895/1689(mm)的车身尺寸,2845mm的整车轴距公布之时,不少媒体认为星越L是一款“中型SUV”;但是,在上海车展中,星越L则立志“重新定义紧凑型SUV最高价值标准”,将对手瞄准合资紧凑SUV车型。
类似的市场定位,相信大家一定非常熟悉。去年11月1日,车长4785mm、轴距2800mm的星瑞正式上市,“A级车的价格、B级车的尺寸”,不仅星瑞的综合实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它更获得同级少有的差异化优势。显然,星越L甘愿“自降身段”,也是为了获得降维打击的能力,即便都是“紧凑SUV”,但星越L产品力的含金量明显更高。
除了尺寸以外,在动力方面,星越L也拥有着碾压同级的优势。在同级合资车型普遍采用1.5T、2.0L发动机的情况下,星越L直接带来了源自沃尔沃Drive-E的2.0T中、高功率发动机,二者的最大马力分别为218Ps、最大马力238Ps,最大扭矩更是达到惊人的325N·m、350N·m,成为“大马拉小车”的典型代表。“可惜有限速,动力想用都用不完”,是不少人看到这组数字的第一印象。
不难发现,犹如“田忌赛马”一样,星越L再次拿出媲美合资中型SUV的实力,却将对手瞄准合资紧凑SUV。当然,作为一款全新国产SUV,如果星越L盲目令售价与途观L、UR-V等中型车看齐,势必会很难出头,但14.8万元这个相较CR-V、RAV4荣放等合资紧凑SUV还要低的起售价,不仅给消费者一个打开新世界大门的钥匙,更令其赋予自身无限可能。
星越L到底是想卖给谁?
分析完市场定位之后,我们不妨思考一下星越L到底想卖给谁。
同样还以去年上市的星瑞来看。笔者从本地经销商处了解到,在该店的星瑞客户画像中,30岁以下的用户占到67%、大专及以上学历占51%;另外,与同级合资家轿主销中低配车型不同,配备L2级辅助驾驶、540°透明底盘等功能的尊贵型、旗舰型车型占比达到65%。年轻、高知、钟爱“黑科技”,成为星瑞客户的典型特征。
在这类消费者眼中,国产与合资在“品牌溢价能力”方面的差距已逐步弱化,相反,产品实力,或者说是使用体验方面的优劣,才是评价一款车型是否值得购买的关键因素。此外,这部分消费者拥有一定的消费能力,并且愿意为高端配置买单,因此即便星瑞与轩逸、思域等合资家轿车型的售价不相上下,也能够获得上市6个月累计销量达65276辆的成绩。
因此,对于那些从骨子里便认为“国产不如合资”,意识还停留在“国产修车排队”的消费者而言,显然不是星瑞和星越L的潜在客户。星瑞上市半年的口碑有目共睹,充分证明了国产与合资车的品质差距正进一步缩小,仍存有偏见的用户“该醒醒了”;同样,只有那些对于新鲜事物保持好奇,愿意了解国产车的用户,更有可能成为星越L的车主。
当然,网上不乏这样一批人,他们既肯定星越L的产品力,又不想接受星越L的14.8万元起步的预售价,心里想着“等降了一两万再买”,这种心态实在是“天真”。同样还以星瑞为例,笔者走访发现,即便上市已过半年,目前仍为销售淡季,本地4S店在“极大让利”后仅提供2000元优惠,价格十分坚挺。
对于那些看惯了“大幅优惠”的消费者而言,星瑞的这种做法是非常冒险的,但也从侧面反映出,星瑞能够依靠产品力获得市场肯定,而不用寄希望于价格。如此一来,星瑞不仅能稳固二手车行情、保障老车主的利益,还能拔高市场定位,树立品牌形象,拥有着重要意义。
同理,星越L同样有着类似的历史使命。按照自主品牌一贯做法,星越L正式售价会有小幅下降,但最有也仅有数千元;如果你觉得14.8万元的预售价贵、将期望寄托在终端多达万元的优惠,笔者还是劝你干脆别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