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的风骨:黄庭坚不为帝王讳,被贬蛮荒之地6年!

文/晚风暮雨

诗曰:

投荒万死鬓毛斑,

生入瞿塘滟滪关。

未到江南先一笑,

岳阳楼上对君山。

作这首《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其一)》的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被誉为“江西诗派开山之祖”的黄庭坚。

这首诗作于黄庭坚从黔州贬所返回江南的路上,表达了诗人遇赦后的喜悦之情。


黄庭坚画像

黄庭坚为何会被贬到蛮荒的黔州呢?事情还要从王安石变法说起。

熙宁年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变法改革,变法遭到一部分保守官员的阻挠,于是,朝廷官员形成两个对立的集团:改革派(新党)和保守派(旧党)。

两派之间势如水火,纷争不息。

宋神宗在世时,改革派得势,凡是反对变法的官员,几乎都遭到贬黜,而宋哲宗继位初期,由太皇太后高氏垂帘听政,保守派独霸朝堂,改革派官员遭到贬谪,哲宗皇帝亲政后,再次重用改革派。

黄庭坚身份比较特殊,既不是改革派,也不是保守派!


宋神宗画像

王安石变法期间,黄庭坚担任汝州叶县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和吉州太和县知县等官职,对变法中的扰民举动进行了批评和反对。

比如,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王安石已罢相,但新法尚在推行,朝廷实行食盐专卖,官府对官盐进行计口配售,吏卒按簿逐户收钱,百姓不得不买,进一步加重了负担。

黄庭坚对这种强行摊派的行为进行了抵制,不仅得罪了追求政绩的上司,也引起属吏的不满。

《宋史 ·黄庭坚传》 记载 : “知太和县,以平易为治。时课颁盐,诸县争占多数,太和独否,吏不悦,而民安之。”

黄庭坚有抵制新法的行为,再加上“苏门四学士”之一的身份(苏轼、苏辙兄弟全是保守派),理所当然的被改革派视为保守派。

当时,保守派将王安石和改革派视为祸国殃民的奸臣,极尽诋毁和污蔑之能事,但被划到保守派的黄庭坚,并没有跟风,而是盛赞王安石,如在《跋王荆公禅简 》 中写道 : “荆公学佛,所谓吾以为龙又无角,吾以为蛇又有足也。然余观其风度。真视富贵如浮云。不溺于财力酒色,一世伟人也。”

由此,可见黄庭坚反对的是变法中的扰民政策,并不是反对王安石本人和变法,所以,黄庭坚又遭到保守派的排挤,成为了夹在两派之间的人,两边都不讨好。

哲宗皇帝继位后,黄庭坚被任命为检讨官,负责编撰《神宗实录》。

古代文人讲究“为尊者讳”,即把帝王犯的错误全部推倒大臣身上,但耿直的黄庭坚并没有这样做,比如著名的铁龙爪治水一事。

变法期间,黄河泛滥,有一个候补官员叫李公义,向朝廷提出用铁龙爪可以治理黄河,宦官黄怀信依照尺寸制作了一个“浚川耙”,天下人都把这件事当成笑话看,但王安石信以为真,还派都水丞范子渊按照方法去做。

范子渊为了讨好王安石,上报称用了铁龙爪之后,“水悉归故道 , 退出民田数万顷”,宋神宗很高兴,下诏令大名府核实。

这时,文彦博说道:“黄河不是用铁龙爪就可以疏通的,就算是愚蠢的人,也知道没有效果,我可不敢跟着别人胡说八道来欺骗皇上。”

听到文彦博的话,神宗很不高兴,派知制诰熊本等人前去查看,发现果然是骗人的。

黄庭坚编撰《神宗实录》时,如实记录下宋神宗和王安石 “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 ”,这件事在当时并未引起人们重视,黄庭坚因编撰之功,还被提拔为起居舍人。

几年后,哲宗皇帝亲政,改元“绍圣”,召回被贬的改革派,再次重启改革。

章敦、蔡卞等人从《神宗实录》中,发现了黄庭坚记录下的“有同儿戏 ”等不敬之语,就派人去盘问他。

黄庭坚说道:“用铁龙爪治水时,我正在北京任职,亲眼所见,确实如同儿戏一般。”

章敦、蔡卞十分恼怒,将黄庭坚贬为涪州别驾、黔州安置。

其实,如果黄庭坚稍微圆滑一点,将铁龙爪治水之事,全部推倒王安石身上,撇清和宋神宗的关系,就不会被贬到蛮荒之地。

黄庭坚依照事实,直书其事,气节和风骨,值得所有文人效仿!

黔州位于四川,即今天彭水,在北宋时,这里还是相当原始落后,黄庭坚被贬到此处,所受苦难可想而知。

三年后,黄庭坚再徙戎州,即今天四川宜宾,直到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宋徽宗继位,才被赦免,准许返回江南。


徽宗剧照

又过了三年后,当黄庭坚走出瞿塘峡和滟滪关时,有一种恍如隔世和劫后重生的感觉,路过岳阳,登上名满天下的岳阳楼时,写下了《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

徽宗时期,黄庭坚仕途依然坎坷,任太平州知州,上任九天即被罢免,后来因与李清照的公公赵挺之不和,再次被除名,送到宜州(今广西宜山)管制,三年后,病逝于此。

参考资料:《宋史 ·黄庭坚传》、《宋史·文彦博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