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第3讲
元曲的对仗种类及特点
对联、律诗、绝句、填词、辞赋、元曲六个班级不间断招生进行时,有语音讲授、有免费点评,稳打稳扎,循序渐进,欢迎来电或加微信好友咨询:13505747197!
大家写曲,也写了几首了,大家都发现了,这些曲多数中间句式有一个对仗上的问题。
其实诗和词都有对仗,比如律诗,要求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有些词牌也规定其中一些地方要对仗,比如《浣溪沙》,下阕的第一二句也要求对仗,而我们现在学习的曲也有对仗,一般说来,曲的对偶绝大部分和诗一样,是偶句对,即上、下两句成对。如:
〔双调﹒沉醉东风〕渔父(fǔ)
元·白朴
黄芦岸白蘋渡口,绿杨堤红蓼滩头(蓼,liǎo)。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点秋江白鹭沙鸥,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从曲中我们可以看到,第一二句和第三四句分别是两组对偶句。
学过对联的人都知道,在现代汉语中,对仗按修辞分类:叠字联、复字联、顶针联、嵌字嵌名联、拆字联、音韵联等,按使用场合分: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宅第联、胜迹庙堂联、杂联等;从趣味角度分:无情对、玻璃对、回文对、药名对、谜语对、集句对等;从内容分:写景联、庆贺联、赠答联、奇巧联等,而我们今天仅对元曲对仗的写作形式给予交流。
一、曲的对仗种类
曲词对仗的主要形式,据周德清《中原音韵》、朱权《太和正音谱》、王骥德《曲律》等书的记载,有如下数种:
1、合璧对
合璧对:两句相对,称合璧对。与诗词中的对仗无异。这种对仗形式在曲词中普遍采用。
例如:
〔双调·折桂令〕箕山感怀
元·卢挚
巢由后隐者谁何?试屈指高人,却也无多。渔父严陵,农夫陶令,尽会婆娑。五柳庄瓷瓯瓦钵,七里滩雨笠烟蓑。好处如何?三径秋香,万古苍波。
巢父、许由之后,真正的隐士有谁呢?屈指算来这样高尚的人并没有几个。当渔夫的严子陵,做农夫的淘渊明,只管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陶渊明在五柳庄上瓷瓯瓦钵生活俭朴,严子陵在七里滩前垂钓披蓑戴笠,冒着风雨烟波。若问有什么好处,他们的美名万古流芳,世世传播。
曲中“渔父严陵,农夫陶令,”“五柳庄瓷瓯瓦钵,七里滩雨笠烟蓑。”“三径秋香,万古苍波。”都是此首曲中的对仗部分。
又如:
〔双调·庆东原〕两首
元·白朴
忘忧草,含笑花,劝君闻早冠宜挂。那(nǎ)里也能言陆贾,那(nǎ)里也良谋子牙,那(nǎ)里也豪气张华?千古是非心,一夕渔樵话。
看看忘忧草,想想含笑花,劝你忘却忧愁,趁早离开官场。能言善辩的陆贾哪里去了?足智多谋的姜子牙哪里去了?文韬武略的张华哪里去了?千古万代的是非曲直,都成了渔人樵夫们一夜闲话的资料。
黄金缕,碧玉箫,温柔乡里寻常到。青春过了,朱颜渐老,白发凋骚。则待强簪花,又恐傍人笑。暖日宜乘轿,春风宜试马,恰寒食有二百处秋千架,对人娇杏花,扑人飞柳花,迎人笑桃花。来往画船游,招飐(zhǎn,风吹颤动的意思)青旗挂。
曲中“黄金缕,碧玉箫,”“朱颜渐老,白发凋骚。”“暖日宜乘轿,春风宜试马,”“来往画船游,招飐(zhǎn,风吹颤动的意思)青旗挂。”是曲中最常见的一种对仗。
又如: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四煞〕)
再如:残军留废垒,瘦马卧空壕。清·孔尚任(〔桃花扇·哀江南·北新水令〕)
这些例子很多,大家在阅读元曲时,一定都注意到了。
2、鼎足对
鼎足对:三句一组,互为对仗,如鼎之三足并立,故名鼎足对,亦称三句对。
这种对仗形式在古典诗中没有,而词中亦少见,少见也即是有,如: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宋·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行香子·冬思
宋·苏轼
携手江村。梅雪飘裙。情何限、处处消魂。故人不见,旧曲重闻。向望湖楼,孤山寺,
涌金门。
寻常行处,题诗千首,绣罗衫、与拂红尘。别来相忆,知是何人。有湖中月,江边柳,陇头云。
上面两首词中,“湖中月,江边柳,陇头云。”就是鼎足对。这种对仗形式在词中已经出现,但不多见,而在曲中却常见,如:
〔越调·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前三句一组,互为对仗,如鼎之三足并立。
〔越调·天净沙〕鲁卿庵中
元·张可久
青苔古木萧萧,苍云秋水迢迢,红叶山斋小小。有谁曾到?探梅人过溪桥。
满院青苔一株株古树萧萧,苍云片片一江秋水迢迢。满山红叶掩映得山斋小小,有谁曾经找到?高尚的人走过的桥。
这前三句一组,互为对仗,如鼎之三足并立。
再如:
〔正宫·醉太平〕相邀士夫
元·曾瑞
相邀士夫,笑引奚奴。涌金门外过西湖,写新诗吊古。苏堤堤上寻芳树,断桥桥畔沽醽醁(línglù),孤山山下醉林逋(bū )。洒梨花暮雨。
其中五六七句三句一组,互为对仗,如鼎之三足并立。
〔仙吕·寄生草〕感叹
元·查德卿
姜太公贱卖了磻溪岸,韩元帅命博得拜将坛。羡傅说守定岩前版,叹灵辄吃了桑间饭,劝豫让吐出喉中炭。如今凌烟阁一层一个鬼门关,长安道一步一个连云栈。
姜太公:即吕尚。
磻溪:一名璜河,在陕西宝鸡县东南。相传溪上有兹泉,为姜太公垂钓遇文王处。
韩元帅:即韩信。汉高祖拜为大将,后被吕后杀害。
命博得:用生命换取得。
傅说(fù yuè):殷商时期著名贤臣,先秦史传为商王武丁丞相,为“三公”之一。典籍记载傅说本为囚犯,本无姓,名说,在傅岩筑城。武丁求贤臣良佐,梦得圣人,醒来后将梦中的圣人画影图形,派人寻找,最终在傅岩找到傅说,举以为相,国乃大治,遂以傅为姓。形成了历史上有名的“武丁中兴”的辉煌盛世。《广韵》等书认为傅说是傅氏的始祖。
灵辄:春秋时晋人。据《左传·宣公二年》载:晋灵公的大夫赵宣子曾于首阳山打猎,
在桑阴中休息,看到饿人灵辄,便拿饭给他吃,并给了他母亲饭和肉。后晋灵公想刺杀宣子,派灵辄作伏兵,他却倒戈相救,以报一饭之恩。
豫让:战国晋人。据《史记·刺客列传》载:豫让为晋国大夫智伯家臣,备受尊宠。后智伯为赵襄子所灭,他便“漆身为癞,吞炭为哑”,企图行刺赵襄子,为智伯报仇。后事败为襄子所杀。
凌烟阁:唐太宗图画功臣的殿阁。此借指高官显位。
长安道:指仕途。
连云栈:陕西褒谷与斜谷间的栈道。在今陕西褒城一带,是由陕入蜀要道。此喻危险的仕途。
此曲揭露仕途的艰难和官场的险恶,劝戒人不必为虚名卖命。连举五个古人,皆一一予以否定;结尾处直指元代仕途,尤足以惊世骇俗。以古鉴今,感情愤激。
其中“羡傅说守定岩前版,叹灵辄吃了桑间饭,劝豫让吐出喉中炭。”三句一组,互为对仗,如鼎之三足并立。
〔双调·水仙子〕夜雨
元·徐再思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孤馆人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夜雨一点点淋在梧桐树叶上,秋声难禁,打在芭蕉上,惹人愁思不断。半夜时分梦里回到了故乡。醒来只见灯花垂落,一盘残棋还未收拾,可叹啊,我孤单地留滞在新丰的旅馆里。靠在枕边,十年的经历,远在江南的双亲,都浮上心头。
叹新丰孤馆人留:用唐代初期大臣马周的故事。新丰:在陕西新丰镇一带。马周年轻时,生活潦倒,外出时曾宿新丰旅舍,店主人见他贫穷,供应其他客商饭食,独不招待他,马周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
枕上十年事:借唐人李泌所作传奇《枕中记》故事,抒发作者的辛酸遭遇。
其中“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三句一组,互为对仗,如鼎之三足并立。
我们再看:〔双调·夜行船〕秋思
元·马致远
〔夜行船〕百岁光阴如梦蝶,重回首往事堪嗟。今日春来,明朝花谢。急罚盏夜阑灯灭
〔乔木查〕想秦宫汉阙,都做了蓑草牛羊野。不恁么渔樵无话说。纵荒坟横断碑,不辨龙蛇。
〔庆宣和〕投至狐踪与兔穴,多少豪杰。鼎足虽坚半腰里折,魏耶,晋耶?
〔落梅风〕天教你富,莫太奢。无多时好天良夜。看钱儿硬将心似铁,空辜负锦堂风月。
〔风入松〕眼前红日又西斜,疾似下坡车。晓来清镜添白雪,上床与鞋履相别。休笑鸠巢计拙,葫芦提(宋元俗语,糊里糊涂、马马虎虎的意思)一向装呆。
〔拨不断〕名利竭,是非绝。红尘不向门前惹,绿树偏宜屋角遮,青山正补墙头缺,更那堪竹篱茅舍。
〔离亭宴煞〕蛩吟罢一觉才宁贴,鸡鸣时万事无休歇。争名利何年是彻?看密匝匝蚁排兵,乱纷纷蜂酿蜜,闹攘攘蝇争血。裴公绿野堂,陶令白莲社。爱秋来时那些:和露摘黄花,带霜烹紫蟹,煮酒烧红叶,想人生有限杯,浑几个重阳节?人问我顽童记者:便北海探吾来,道东篱醉了也。
“密匝匝蚁排兵,乱纷纷蜂酿蜜,闹攘攘蝇争血。”和“:和露摘黄花,带霜烹紫蟹,煮酒烧红叶,”都是鼎足对。
(裴公:唐代的裴度。他历事德宗、宪宗、穆宗、敬宗、文宗五朝,以一身系天下安危者二十年,眼见宦官当权,国事日非,便在洛阳修了别墅“绿野堂”,和白居易、刘禹锡在那里饮酒赋诗。陶令:东晋的陶潜。因为他曾经做过彭泽令,所以被称为陶令。相传他曾经参加晋代的慧远法师在庐山虎溪东林寺组织的白莲社。北海:东汉的孔融。他曾出任过北海相,所以后世称为孔北海。他尝说:“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吾无忧矣。”东篱:指马致远自己。他慕陶潜的隐逸生活,因陶潜《饮酒》诗有“采多数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句,乃自号为“东篱”。)
鼎足对与曲牌的句式有关,如〔天净沙〕,〔醉太平〕,〔寄生草〕,〔水仙子〕,〔折桂令〕等等都是常用鼎足对的曲牌。
3、扇面对(隔句对)
凡第一句对第三句,第二句对第四句,皆称为扇面对。这种对法在诗词中是很少用的,在六朝时常用的骈文体就是扇面对,就是我们在辞赋中学过的隔句对,大家都还记得吧,这种句式在辞赋中亦是最基本的句式之一。
如:王实甫的《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中《驻马听》:“法鼓金铎,二月春雷响殿角;钟声佛号,半天风雨洒松梢”。
大家看看这实际上就是我们辞赋所交流的隔句对。其区别在于少了些虚字在其中。
例如:
〔双调·驻马听〕吹
元·白朴
裂石穿云,玉管宜横清更洁;霜天沙漠,鹧鸪风里欲偏斜。凤凰台上暮云遮,梅花惊作黄昏雪。人静也,一声吹落江楼月。
(笛声像裂石穿云一样高亢,笛子横吹,音调就更雅正了。就像下了霜的天气里的大漠,连鹧鹕也想要飞舞了。凤凰台上黑云遮盖,梅花竟被惊动,化为黄昏的雪花。人声都没了,笛子的声音把江楼上的月亮都吹落了。)
上例中,“裂石穿云,玉管宜横清更洁;霜天沙漠,鹧鸪风里欲偏斜。”就是扇面对。这种对仗形式也并非元曲首创,早在诗经中就有了。
如诗经《伐檀》中: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chán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悬貆兮。
这种形式除〔驻马听〕之外,在其它曲牌中也经常出现。
如:
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
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长亭送别·滚绣球〕)
又如:
野火频烧,护墓长楸多半焦;(楸,qiū)
山羊群跑,守陵阿监几时逃。(〔哀江南·驻马听〕)
4、救尾对
把鼎足对的形式用于一支曲的结尾,是为救尾对。因为有的曲写得比较弱,想用鼎足对来强化结尾,以对此曲进行拯救。故称救尾对。如:
〔中吕·红绣鞋〕道院
元·徐再思
一榻白云竹径,半窗明月松声,红尘无处是蓬瀛。青猿藏火枣,黑虎听黄庭,山人参内景。
其作用:后三句的鼎足对是为了强化全曲。
5、首尾对
一曲之中,首句和末句相对,又称“鸾凤和鸣对”。此种对仗方式为元曲所独有,且常出现于〔叨叨令〕一曲中见:
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有甚么心情花儿、靥(yè)儿,打扮得娇娇滴滴的媚;准备着被儿、枕儿,则索昏昏沉沉的睡;从今后衫儿、袖儿,都揾(wà)做重重叠叠的泪。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久已后书儿、信儿,索与我凄凄惶惶的寄。
这里的“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和最后的“久以后书儿、信儿,索与我恓恓惶惶的寄。”就是首尾对。又如:
〔正宫·叨叨令〕悲秋
元·周文质
叮叮当当铁马儿乞留玎琅(dīng láng)闹,啾啾唧唧促织儿依柔依然叫,滴滴点点细雨儿淅零淅留哨(应为“潲”Shào,雨经风而斜扫。),萧萧洒洒梧叶儿失流疏刺落。睡不着也么哥,孤孤零零单枕上迷颩(diū )摸登靠。
(秋风吹动风铃叮叮当当地响我觉得是“乞留玎琅”的吵闹,蟋蟀啾啾的鸣声也感到是“依柔依然”的叫。点点滴滴的细雨飘落是“淅零淅留”的潲,梧桐叶儿萧洒地落下也是“失流疏刺”的飘,睡不着啊,睡不着,我只好孤孤零零迷惘倦怠地在单枕上靠。)
这里的“叮叮当当铁马儿乞留玎琅(dīng láng)闹”和“孤孤零零单枕上迷颩(diū )摸登靠。”就是首尾对。
又如:
〔双调·叨叨令带过折桂令〕驮背妓
无名氏
虾儿腰龟儿背玉连环系不起香罗带,脊儿高绞儿细绿茸毛生就的王八盖,眼儿眍鼻儿凸驱外走了猢狲怪,嘴儿尖舌儿快洛伽山怎受的菩萨戒!兀的不丑杀人也么哥,兀的不丑杀人也么哥,钩儿形条儿样烂茄瓜辱没杀莺花寨。
“虾儿腰龟儿背玉连环系不起香罗带”与末句“钩儿形条儿样烂茄瓜辱没杀莺花寨”。这种首句和末句相对的形式就称鸾凤和鸣对。这种对仗容易产生循环往复的效果。
6、连璧对
凡曲中有四句对者称为连璧对。此形式在曲中也是常见的。例如:
〔正宫·塞鸿秋〕
元·薛昂夫
功名万里忙如燕,斯文一脉微如线,光阴寸隙流如电,风霜两鬓白如练。尽道便休官,林下何曾见?至今寂寞彭泽县。
前四句就是连璧对。又如:
〔仙吕·后庭花〕冷泉亭
元· 吕止庵
苍猿攀树啼,残花扑马飞,越女随舟唱,山僧逐渡归。冷泉西,雄楼杰观,钟声出翠微。
又如:〔正宫·塞鸿秋〕 浔阳即景
元·周德清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提示:两首 〔塞鸿秋〕,此处是变格,前面第一首“尽道便休官”是正格。
前四句都是连璧对。
7、联珠对
曲中更多的句子相对者称为联珠对。所谓更多的句子相对,也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曲中通篇句子都作对仗者,称为联珠对。但另一种说法是同一句式的多句相对称为联珠对。此两种形式在曲中也都是常见的。
例如:
〔仙吕·寄生草〕饮
元·白朴
长醉后方何碍,不醒时有甚思。糟腌两个功名字,醅淹千古兴亡事,曲埋万丈虹霓志。不达时皆笑屈原非,但知音尽说陶潜是。
此曲前两句相对,当中三句对,最后两句对,可见全篇每句都有对仗,是为联珠对。后一种说法如:〔中吕·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
元·王实甫
自别后遥山隐隐,更那堪远水粼粼。见杨柳飞绵滚滚,对桃花醉脸醺醺。 透内阁香风阵阵,掩重门暮雨纷纷。 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魂。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今春香肌瘦几分?搂带宽三寸。
大家看看此曲前六句每句的前三字是衬字,除去衬字后是不是联珠对,联珠对后面的四句又是联璧对。
8、两韵对。
前面我们交流了,曲词一般用韵有较密的特点,两句(甚至三句)可既对仗又押韵,故称。这种对仗形式在古典诗词中罕见而在曲词中常见。
下面的出句和对句均押“萧豪”韵:
清代孔尚任《桃花扇》·〔余韵·哀江南〕中的〔双调·新水令〕之离亭宴带歇拍煞:(清代孔尚任《桃花扇》,属于传奇,是剧曲。下面的曲子选自其中结尾《余韵》中的《哀江南》套曲的结尾,宫调属于双调)
俺曾见金陵玉殿莺啼晓,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风流觉,将五十年兴亡看饱。那乌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凤凰台栖枭鸟。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不信这舆图换稿!诌一套哀江南,放悲声唱到老。
又如:
〔哀江南〕中的〔双调·折桂令〕问秦淮
清·孔尚任
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坏槛当潮,目断魂消;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都是两韵对。
9、衬字对。曲词多衬字。王力先生《汉语诗律学》指出:“曲和词的最大分别就在于有无衬字。”所谓衬字,指某一曲牌在曲谱规定的字数而外,为更加口语化、唱起来更动听而增加的字。对于衬字,我们将会在以后的交流中进行,由于衬字的出现,使得曲词中本来是对仗的句子,看起来不对仗了。
如:见了些夕阳古道,衰柳长堤。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四煞〕
大家看,除了“见了些”三字外,实际上是不是合璧对?
又如:(全不想)腿儿相压,脸儿相偎,手儿相携。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上小楼么篇〕。去除衬字,实际上就是鼎足对了
10、叠字对
如:
〔越调·天净沙〕即事
元·乔吉
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 事事风风韵韵,娇娇嫩嫩,停停当当人人。
“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风风韵韵。”对句由叠字构成,称叠字对。
总结一下:救尾对,其实就是鼎足对放在了句尾,两韵对说的是两个对偶的句子同时押韵,但是散曲用韵绵密,这种情况很常见,叠韵对只是前面说的对偶的一些特殊的用法。
二、元曲的对仗特点
由以上形式看来,古代戏曲曲词的对仗形式,较古典诗词为丰富。它具有以下特点:
1、曲的对仗,既可平仄相对,也可同调相对,即平声对平声,仄声对仄声。如:
博带峨冠年少郎,高髻云鬟窈窕娘。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
这平仄几乎完全不对,这在诗词是不允许的。
又如两韵对:“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哀江南·折桂令〕出句、对句节奏点上的字声调相同。既可异字(词)相对,也可同字(词)相对。如“浮云为我阴,悲风为我旋”(《窦娥冤·煞尾》)“为我”二字相复。对仗要求远不如诗词对联严格,宽对更为多见。
2、俗语入对的现象十分普遍,这与古代戏曲“本色当行”的特点有关。
戏曲作家特别注重剧本的表演性,就必须将曲词写得通俗明晓,使口语韵律化。如: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这是《窦娥冤·滚绣球》中的,这一对句明白晓畅,读来有一种节奏美。
3、戏曲曲词衬字多,所加衬字,多数相对,但也有不对的情形。有时,须正确区分正文和衬字,并剔除衬字,才能判别曲词是否对仗。
如《柳毅传书》第一折第八曲:
“到庙前将定金钗股,香案边击响金橙树,觑水中闪出金沙路。”
剔除衬字后,可以明显看出是鼎足对。
应当说明的是,如曲词本身对仗,则所加衬字一般也是对仗的。这个我们以后在学习到衬字时再细交流。
总之:曲的对仗是曲广泛应用的语体形式,是曲的特点之一。曲词的对仗,与古典诗词中的对仗,既有共同点,又有其自身的特点。
三、散曲
首先,我们回忆一下在第一讲中,知道了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也就是说:元曲是元
杂剧与元散曲的合称。今天我们就进入了散曲的学习。
1、什么是散曲
散曲元代称为“乐府”,是配合当时北方流行的音乐曲调撰写的合乐歌词,是一种起源于民间新声的音乐文学,是当时一种雅俗共赏的新体诗。
散曲之名最早见之于文献,是明初朱有敦的《诚斋乐府》,不过该书所说的散曲专指小令,尚不包括套数。 明代中叶以后,散曲的范围逐渐扩大,把套数也包括了进来。 至20世纪初,吴梅、任讷等曲学家的一系列论著问世以后,散曲作为包容小令和套数的完整的文体概念,最终被确定了下来。
散曲是一种诗歌体裁,是一种另类格律诗;是一种不带科白的曲,(科,动作。白,道白),不用舞台来表演故事,只是用来清唱,有人也称之为“清曲”。
2、散曲的产生
曲是继诗、词而兴起的一种文学体裁 ,可以说散曲的兴起和词的衰退几乎是同时的。散曲之所以称为“散”,是与元杂剧的整套剧曲相对而言的。如果作家纯以曲体抒情,与科白情节无关的话,就是“散”。他是一种可以独立存在的文体。
3、散曲的分类
散曲是属于广义的诗歌,它有三种基本类型:小令与套数,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带过曲 。小令即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 小令以一支为限,如果两三支合为一个单位,叫做带过曲;套曲由若干曲子组成。 杂剧中只有套数,没有小令。散曲里有小令,也有套数。它们的关系如下图 :
4、散曲的特点:
(1)散曲分为小令和套曲两种形式。
(2)每首散曲都有曲牌,且属于一定的宫调。
(3)各自曲牌在字数、句数、平仄和用韵等方面都有自己的规定。前面的交流中,我们知道了每首元曲的前面都冠有类别名(指北曲或者南曲,南曲要在宫调前加上南字,北曲可以加北字,一般不用加,默认为北曲)、宫调名、曲牌名和曲题名(有时可以没有曲题只标明宫调和曲牌,就像词有时候没有题目,但必须有词牌名一样)。
四、小令
1、什么是小令?
所谓小令又叫“叶儿”,其名称源自唐代的酒令。我们在这里所指的是寻常小令,具体指单阕之曲,为曲中至简者。如〔黄钟·节节高〕、〔黄钟·贺圣朝〕、〔中吕·山坡羊〕、〔越调·天净沙〕、〔中吕·普天乐〕等等。
2、小令的形式
小令大体上分为寻常小令、重头小令、带幺篇的小令、带过曲和集曲五种形式。
(1)寻常小令:单片只曲,调短字少是其基本特征。与诗一首、词一阕相当。文人的小令多半较典雅,民间的小令语言俚俗。小令以描写为主,比起唐、宋诗词通俗生动,确有一番独特风格与精神。
(2)重头小令:有一种联章体又称“重头小令”,则是由数支小令联合而成。此等小令应该是同题同调,内容相联,首尾句法相同,每首小令可以单独成韵,最多可以达百支。张可久有四首〔中吕·卖花声〕四时乐兴,分咏春夏秋冬四时景色。
(3)带过曲:
见于北曲,即连用两首或三首(一般不超过三首)宫调相同旋律恰能衔接的曲调,合成一首新曲。常用“带”“带过”“兼”等字将几个曲牌连在一起。
如:〔雁儿落带得胜令〕
(4)集曲:又名犯调,见于南曲。
集曲是摘取各调的零句而合成的一个新调,另外起一新名。例如〔醉罗歌〕是摘取〔醉扶归〕〔皂罗袍〕〔排歌〕三调合句而成。上节课内容稍微做了解说,这些以后我们将一一交流。
3、曲牌小令与词小令的联系和区别
曲是一种艺术形式、词也是一种艺术形式,他们的共同点:短小。
不同点: 词的小令,是指体制短小的词;而曲的小令,往往指的是与相对成套曲的区别而言的。 曲的小令,还有个与词的许多小令不同的是,每首曲的小令是一韵到底而不换韵。可以说,散曲小令是对词类小令的改进,曲小令除了我们在前面的讲述中已经提过曲的韵脚较密,几乎每一句都可用韵,但平、上在一定条件下(一般在去声字的前后)可以互换,去声比较独立,曲谱中标注去声的地方一般不可变动,这是与诗词不同的地方。
此外,曲在句式定格外可加衬字,用语更加口语化外,还有这样几点不同的。
4、寻常小令:
(1)什么是寻常小令
寻常小令指单支小曲。这是元曲中最简单但也是最常见、数量最多的一种形式。
(2)寻常小令的特点
1)小令每支独立,一韵到底不能换韵,相当于诗的一首、词的一阕。
2)每支小令都有曲牌(曲调),如同词牌(也叫词调)一样。各调有不同的字数、句法、平仄、韵脚,即所谓“句式定格”。
3)哪些曲牌可以用为小令:
据《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所收北曲曲牌有581个,南曲则有1513个,这里面并非每一个曲牌都可用为小令。如滚绣球、倘秀才之类是限用于杂剧和套数。普通常见的元人小令有下列这些曲子。
正宫:醉太平、叨叨令、塞鸿秋、小梁州、六么遍、鹦鹉曲。其中最常见的是:醉太平、叨叨令、塞鸿秋。
仙吕:寄生草、醉中天、一半儿、游四门、后庭花、青哥儿、四季花、锦橙梅、三番玉楼人、太常引。 其中最常见的有寄生草、醉中天、一半儿
中吕:朝天子(谒金门)、红绣鞋、山坡羊、迎仙客、喜春来(阳春曲)、卖花声(升平乐),上小楼、满庭芳、乔捉蛇、鹊打兔、醉春风、尧民歌、快活三、摊破喜春来、齐天乐带过红衫儿。其中最常见的是:朝天子(谒金门)、红绣鞋、山坡羊、迎仙客、喜春来(阳春曲)、卖花声(升平乐)。
南吕:四块玉、阅金经(金字经),干荷叶、骂玉郎带过感皇恩、采茶歌、玉娇枝。
其中最常见的是:四块玉、阅金经(金字经),干荷叶、骂玉郎带过感皇恩、采茶歌。
双调:沉醉东风、清江引、庆东原、拔不断、寿阳春(落梅风)、折桂令(蟾宫曲)、殿前欢、水仙子、雁儿落带得胜令、百字折桂令、新时令、秋江送、十棒鼓、祆神急、楚天遥、播海令、青玉案、殿前喜、华严赞、山丹花、鱼游春水、大德歌、大德乐、碧玉箫、驻马听、骤雨打新荷、步步娇、太平令、小将军、阿纳忽、捣练子、春闺怨、快活年,庆宣和、风入松。其中最常见的是:沉醉东风、清江引、庆东原、拔不断、寿阳春(落梅风)、折桂令(蟾宫曲)、殿前欢、水仙子、雁儿落带得胜令
越调:天净沙、小桃红、凭阑人、寨儿令(柳营曲)、黄蔷薇带庆元贞、糖多令、小络丝娘。 其中最常见的是:天净沙、小桃红、凭阑人、寨儿令(柳营曲)
商调:梧叶儿(知秋令)、百字知秋令、望远行、玉抱肚、秦楼月(忆秦娥)、满堂红、商调水仙子、芭蕉延寿、蝶恋花。 其中最常见:梧叶儿(知秋令)
黄钟:人月圆、刮地风、昼夜乐
5、学习小令曲牌:
今天我们学习一个新曲牌〔双调·清江引〕,例:
〔双调·清江引〕秋怀
元·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清江引〕又称〔江儿水〕,总共5句,四仄韵,句式为七五五五七,一二四五押韵,同时大家看看这首曲子中,是不是有一合璧对。
〔双调·清江引〕又名〔江儿水〕。第一句可为××仄平平平厶(韵)。第三句可为×仄×平×。
谱:××仄×平去上(可平,韵),×仄平平去(韵)。
×平×厶平,×仄平平去(韵),××仄平平去上(可平,韵)。
例:张可久
红尘施肥不到我,茅屋秋风破。山村小过活,老砚闲功课,篱外玉梅三四朵。
再如:
〔双调·清江引〕有感
元·乔吉
相思瘦因人间阻,只隔墙儿住。笔尖和露珠,花瓣题诗句,倩衔泥燕(儿)将过去。
大家看看这一首除了一二四五用仄韵外,第三句仍用韵了,所以说清江引这个曲牌还可以句句押韵。
今天的交流就到这里。
本讲提纲:
一、元曲对仗的种类
二、元曲对仗的特点
三、散曲
四、小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