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茱萸的实用方法
吴茱萸可当家庭医生!
吴茱萸又名茶辣、气辣子,为芸香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接近成熟的果实。其味辛苦、性温,有小毒,具有温中散寒、止痛降逆、理气燥湿、镇痛镇静、驱蛔、抗菌的功效。本品外用可治疗下列多种疾病。
1.高血压:吴茱萸研末,每次取20-40克,以米醋调敷两足心(最好睡前敷,用布包裹)。连敷12~24小后血压开始下降,症状减轻。
2.口腔溃疡:吴茱萸10克,研末,以米醋调成稀糊状,涂敷于两足心,外用纱布扎紧。每天涂敷12~24小时。涂敷2~3次可生效。
3.黄水疮:吴茱萸研粉,以凡士林调制成10%软膏,涂搽患处(先用温水洗净)。每日1~2次。治疗4-6次后可以治愈。尤其是止痒效果显著。
4.湿疹:吴茱萸研末,以凡士林调成30%软膏,涂搽患处,每日2次。l周为1个疗程,连用1-2个疗程可治愈。
5.妇女阴下湿痒:吴茱萸适量,煎汤频洗患处,立即见效。
6.消化不良(胃寒型):吴茱萸10克,以食醋20毫升调成糊状,加温至40℃ 摊于洁净棉布上,贴敷于脐部,用胶布固定。12小时换药1次(若同时取吴茱萸5克、生姜3片煎服,疗效更佳)。连敷2~3次显效7.赤白痢疾:吴茱萸、黄连、木香各6克,研成粉末,以水调敷脐部。每天2次,每次4~6小时,轻症者疗效显著。
8.腰腿风湿冷痛:吴茱萸15克,研末,以米酒拌匀,炒热,摊于油纸上敷患处,用布包扎,立即止痛。
9.寒凝头痛:吴茱萸15-20克,煎汤趁热熏洗头部,每天1次。
10.牙痛:吴茱萸6克,米酒100ml,以文火煎煮10分钟。待药酒凉后加入冰片l克调匀,即可含漱。l~2次即见效。
11.小儿流涎:吴茱萸3份,胆南星、五味子1份,以陈米醋调匀,涂敷两足心,外用纱布固定。每天涂敷10小时,一般3次显效。
吴茱萸药源广泛,但辛热燥烈,易损气动火,不宜多用久服。阴虚有热者忌用。本品外用一般用6~40克,研成粉末,分别以水、酒、醋、油、凡士林等调成药备用。
方法
取吴茱萸适量研成极细粉末,醋调成糊状备用,每晚临睡前热水泡脚19-20分钟后,取麝香止痛膏或医用胶布剪成3*3CM大小,将调好的药做成直径1.2CM,厚0.25CM的圆柱形小药饼,置于胶布中央,临睡前敷于足底涌泉穴,连用1-2周见效。
适应证:失眠 小儿夜间哭闹、咽痛。
中医专家解释:吴茱萸性温热,取其“引火归元”“上病下取”之义。
吴茱萸穴位外敷治疗婴儿喉喘鸣
治疗方法:
取吴茱萸10g,研极细末,用醋调和如稠粥状,敷于双足涌泉穴通处,也可摊至整个足心。外用棉布,48小时除掉,间隔2天再敷,连敷3次。
吴茱萸性辛、热,味苦,具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之功效。
醋调吴茱萸足心治疗婴儿喉喘鸣的作用机制可能为醋吴茱萸在足底产生温和的刺激作用,通过经络或神经体液的调节作用;从而减轻乃至消除面部毛细血管病理性异常扩张或收缩,改善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消除了上呼吸道鼻腔等处的黏膜组织的炎症、过敏性肿胀,从而达到呼吸畅通,喘鸣消失。
1 治疗口腔炎
a. 吴茱萸18g、肉桂12g, 研成细末, 醋调, 捏成小饼状敷於双足底涌泉穴, 用绷带固定, 1天1次.治疗小儿口腔炎70例, 全部治愈, 其中用药3次以内痊愈者50例, 最长不超过1周.[江苏医药 1976;(5): 11]
b. 吴茱萸12~15g(小儿酌减), 研成细末, 用醋调成糊状, 敷於双侧涌泉穴, 24小时取下, 一般敷1次即有效.治疗溃疡性口腔炎256例, 治愈率达96.48%.[山东医刊 1965;(3): 23]
3. 治疗呃逆 吴茱萸20g、苍耳子20g、肉桂5g, 共研末.每次取10g, 用醋调敷双足涌泉穴.治疗12例, 大部分经治疗3天即可痊愈.[中医药学报 1990;(5): 33]
4. 治疗肩周炎
吴茱萸、薏苡仁、莱菔子、菟丝子、紫苏子、食盐各30g.先将食盐在铁锅内炒黄, 再将以上中药拌炒至微变色为度, 然后倒入布袋内, 热熨患肩, 同时作肩关节上举后伸等活动, 日3次, 连续治疗2天, 第3天将上药水煎熏洗患肩2次.治疗64例, 痊愈57例, 好转5例, 无效2例.[广西中医药 1990;(2): 8]
5. 治疗黄水疮
吴茱萸粉1g, 凡士林9g, 制成10%的软膏.温水洗净患处后涂药膏, 每日1~2次.治疗12例, 全部治愈.一般用药4~6次即愈.[中级医刊 1965;(7): 455]
6. 治疗湿疹
炒吴茱萸30g, 乌贼骨21g, 硫磺6g, 共研细末, 渗液多者撒干粉, 无渗液者, 用蓖麻油或猪板油化开调抹, 隔日1次, 纱布包扎.治疗1100余例, 有效率在95%以上.[中草药通讯 1971;(3): 46]
7. 治疗疥疮
吴茱萸风干, 粉碎, 过筛, 配成10%~15%的泥膏, 洗净皮肤后涂药膏, 1~7天为1疗程.治疗26例, 全部治愈.[四川中医 1987;(5): 46]
8. 治疗腮腺炎
吴茱萸12g, 浙贝母、大黄各9g, 胆南星3g , 共研细末, 醋调, 外敷足心, 患左敷右, 患右敷左, 双侧患病, 左右均敷.每日换药1次.治疗100余例, 疗效满意, 单用敷药1~3天痊愈者约占2/3.[新中医 1984]
9. 治疗婴儿肺炎
吴茱萸研成细末, 醋调成糊状, 每日用3g, 贴於双脚心, 用纱布包好, 24小时更换1次, 连用3天, 辅佐治疗85例, 显效64例, 好转10例, 无效11例.[陕西中医 1989;10(2): 78]
10. 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
吴茱萸10g, 研末, 醋调成糊状, 敷於双足涌泉穴, 48小时取下.治疗8例, 全部治愈.[新中医 1980;(5): 29]
11. 治疗小儿腹泻
a. 吴茱萸12g, 研末, 取未熟的热饭适量与药粉混合成饼, 温度适中, 敷於脐部, 用纱布绷带固定, 敷10小时.治疗35例, 外敷1次治愈者28例, 有效率为97%.[中级医刊 1988;23(9): 55]
b. 吴茱萸20g, 研细, 用醋调成糊状, 敷脐部, 胶布固定, 24小时取下.治疗96例, 1次治愈37例, 2次治愈者51例, 3次治愈者5例, 好转3例.[陕西中医1987;8(10): 461]
c. 吴茱萸6g, 苍术7g, 白胡椒2g, 肉桂、枯矾各3g.共为细末, 分3等份.每次取1份用食醋适量调匀置於脐部, 外用麝香虎骨膏固定, 每日换药1次.治疗15例, 痊愈147例, 无效9例.[陕西中医 1988;(1): 43]
12. 治疗小儿流涎
吴茱萸3份, 胆南星1份, 共研细末, 用醋调成糊状, 临睡前, 敷於涌泉穴, 男左女右, 每次敷12分钟.治疗100余例, 全部治愈.[新中医 1980;(6): 29]
16. 治疗蛲虫病
吴茱萸10g, 大黄3g, 每日1剂, 水煎分3次服, 连服7天.治疗15 例, 全部有效.[广西中医药 1984;7(3): 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