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怀】忆叔父/康健民

我的叔父康明伦,因年事已高,内脏器官衰竭,于辛丑年农历二月二十八日与世长辞,享年97岁。叔父的磕然辞世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思念,他那严谨治学,敬业奉献的精神,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那宽广的胸怀,温和的性格,给我们留下了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回想起与他老人家相处的日子里,他那和蔼可亲的音容笑貌,依然萦绕在我的脑海中。

叔父大人1949年参加革命,一生从事教育工作,先后在师灵小学、师灵油坊张小学、吕店乡洼郭小学、仪封黉庙小学、仪封中学、西平完全中学、西平一中任教。文化大革命期间因“侯王建议”调回家乡,分别在小街学校、康庄学校任教。70年代初至离休前,分别在权寨高中、杨庄高中及专探高中任教。1980年按照国家规定,离、退休人员允许子女接班,叔父为了解决四弟(我们堂兄弟排行老四)的工作问题,提前办理了离休手续。叔父从教几十年,可以说是桃李满天下,无论是在小学还是在高中任教,凡是他所教过的学生只要提起他,无不交口称赞,赞扬他的严谨治学,更主要是他的敬业精神以及为人风格,对待他的学子像亲人一样呵护。对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他总是关爱有加,鼓励加勉励;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他总是言传身教,施之以情,从不训斥、批评;对家庭条件差、生活困难的学生他总是关怀备至。五十年代初期他在西平县完全中学任教担任初中一年级的班主任,当时国家对学生的生活补贴实行助学金制,他在工作之余亲自走访了解学生家庭经济状况,摸清实底,让真正家庭条件差、上不起学的学生享受国家助学金补贴。1957年,正是他人生中的巅峰期,可是意想不到的天灾人祸降到他身上,经医院检查他被确诊为肺结核病,当时的医疗条件肺结核病几乎属于不治之症,学校为了让他尽快治病,把他从班主任岗位上调下来到教务处工作,他无论在哪个岗位上工作,都会在那里发出光和热。

叔父离休后,本应该是在家里颐享天年,可是就在他离休后的第二年,当时在全国兴起了修志之风,我县同全国一样,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组织部分离、退休老教师充实到县史志办公室,叔父也受聘于此。在这里一干就是十来年,直到《西平县志》一书出版发行。叔父在史志办工作的日日夜夜里,尽管当时他已有六十多岁,但他那忘我的工作精神,至今使我难以忘怀,记忆犹新。当时他主要负责西平县境内方言的收集与编辑,叔父为了准确及时的收集整理我县不同乡村的方言,跑偏了全县十几个乡镇,几十个自然村,那时交通工具主要是自行车,六十多岁的老人仍然骑着自行车走村串户,调查记录语调发音。每到一个村还要邀请村里的长者,了解方言发音的历史渊源,还出差到南京等地查阅有关档案资料。记得有一次他从外地出差刚回来还没顾上休息,单位急着赶时间,要把县志的初稿整理出来,他得知这个情况后二话没说,拖住疲惫的身体,顾不上旅途的劳顿,迅速赶到单位投入到工作中。当时为了赶写县志,节假日不休息,晚上加班是常事。《西平县志》能够高质量的出版发行,与叔父的辛勤耕耘也是分不开的。完成使命后,根据县政府的安排,他们这部分年事已高的受聘人员回原籍安度晚年,我的叔父回到了阔别几十年的家乡。

回家后的叔父,仍然坚持看书学习,他的床头柜上,整齐地摆放着《康熙字典》,《英语字典》及各种各样的教学工具书。为了锻炼大脑,他每天还坚持背英语单词,成语典故等。村上的学生放学做作业一旦遇到难题或是英语发音不准时,总是跑到他的住处请教,他都会认认真真地为他们辅导。我们做晚辈的也会时常抽出时间回去看望他,每当见到我们时,他总是先问孩子们的学习情况,然后再问及我们的工作情况,等临走时,还要再三嘱咐:要注意身体,教育好孩子们,做好自己的工作等,他每次的嘱托对我们都有很大鞭策,收益匪浅。我家的闺女,在婆家能够做到孝敬公婆、勤俭持家、相夫教子与他老人家的谆谆教诲是分不开的。叔父这一辈子给予晚辈们的精神食粮太多太多,但他从不讲儿女们对他的回报。我大姐(女孩堂兄妹排行老大)大儿子在湖北省安家,二儿子在郑州工作,大姐常年奔波于湖北、郑州之间,回家看望老叔的机会少之又少;我三姐(女孩排行老三)儿子在北京工作,三姐也是常年在京城居住,回来的机会也不多;我四弟在乡下教书,家里又种了几亩地,忙了学校忙地里,看望他的时候也很少。我的叔父十分理解儿女们的难处,从不唠叨、不抱怨、不在意她们的礼数。前几年老人家已经入耄耋之年,在老家生活诸多不便,我六弟(堂兄妹排行老六)把他老人家接到县城里居住,我们去看望他的机会就多了。老叔的记忆力特别好,尽管九十多岁的高龄了,耳不聋,眼不花,我姑家几个表兄弟在南阳工作,也时常给他打电话问安,他都会如数家珍似的把那边所有的大人,小孩一一问候个遍。我的叔父很会理性处事,从不给子女们添麻烦,吃饭也从不挑食,每天给自己打理得干干净净。就在他发病的那天,仍然像往常一样头脑清醒,安详的离开了我们。

叔父的一生虽是平凡的一生,但值得我们骄傲。他带着对晚辈们的眷恋,依依不舍的走了,我们一定会把他留下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发扬光大。叔父大人安息吧!

(作者系县卫健委干部)

(0)

相关推荐

  • 【灵璧故事】秦姨

     秦姨 文/胡桃夹子     秦姨是我第二个岳母.    秦姨是在我岳母去世两年后,来到岳父家的.严格说秦姨也许不能算是我的岳母.但现在,我不仅把秦姨尊为岳母,几至奉为母亲了.    几年前,岳母患病 ...

  • “好老师”征文|我的叔父宋观洵

    征文启事|影响我一生的好老师 怀 念 叔 父 作者:宋桂才 我的叔父宋观洵,一九三六年九月出生,枞阳县横埠镇中义村人,是芜湖造船厂职工子弟学校高中数学老师,一九八七年六月去世,终年五十二岁.叔父去世已 ...

  • 顺水推舟

    丁元英说:"晚辈 以为,传统观念的死结就在一个'靠'字上,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靠上帝.靠菩萨.靠皇恩--总之靠什么都行,就是别靠自己.这是一个沉积了几千年的文 化属性问题,非几次新文化运 ...

  • #读书笔记# #读书# 几年前,我曾经帮...

    #读书笔记# #读书# 几年前,我曾经帮助一晚辈解决工作的问题,她的父亲挺支持这件事,但她本人表现得不温不火,甚至还当着我的面声称"我没觉得这工作有多好",我为此耿耿于怀了一段时间 ...

  • 儿子老宅设寿宴,亲友聚集贺八旬

    昨天6月23日农历五月二十一,是岳父的八十岁生日.记得春节期间亲友谈及此事,大家认为八十岁是人生的幸事,应该隆重庆祝一番.考虑要不要提前举行,老人家认为不必惊动大家,不要劳神,还是顺其自然的好. 岳父 ...

  • 【上海诗刊】No.91358期B版||​忆高考 李阳民(福建)

    shanghaipoemliterature 上海诗刊 欢迎阅读 <上海诗刊>是纯文学平台,我们致力于华语文学的精神新高地!时尚.前沿.先锋,是我们的追求,写出我们这个时代的特色,为风雅颂 ...

  • (纸刊备选)端午感怀忆屈原|深谷幽兰​(山西)

    文学时代微刊·总第4994期 欢迎关注·文学时代微刊· 七律·端午感怀忆屈原(平水韵) 文/深谷幽兰(山西) 年年端午岁时交,    粽粟喷香众手包.    家俗园门插蒿艾,    稚儿欢闹带香包. ...

  • 雨天感怀忆往昔

    今年春天雨水比较多,前几天又下了一场春雨.吃饭时聊起小时候,聊起雨天穿的胶鞋,我问先生:"还记得胶鞋吗?与胶靴相比只是靴筒太浅,下雨天非常管用,但是最怕靴子底坏了,脚在湿漉漉的靴子里特别难受 ...

  • 【广州诗刊】No.11653期H版||沁园春•元旦感怀 文/杨贺民(美国)

    广 州 诗 刊 欢迎阅读 <广州诗刊>作为纯文学刊物,我们旨在弘扬传统,展现新时代人民大众的冷暖.我们主要编发优秀的现代诗歌(含今人创作的古体诗词),兼发优秀的散文小说评论等作品,愿您能挚 ...

  • 【原创】海外|李敏:思乡感怀忆往昔

    原创作者:李  敏|美国盐湖城 思乡感怀忆往昔 八月中,立窗前观月,远望云海山峦,恰似故乡之景,念及故友亲旧,一时泪下不能自禁,故而有此篇感怀. --题记 我出生在90年代的阿拉善左旗,典型的90后. ...

  • 胸怀澄澈无尘心 惟愿乡亲多幸福------忆老党员民宿开办的点滴(上)/ 张康宁(第1361期)

    美丽小语: 去年八月,在精准扶贫的大潮中,好友康宁兄受单位委派南越秦岭作了一名驻村扶贫第一书记,期间与他数次相见,更多次读到他的双井文字,让我这个政治盲人切切实实的了解了这次运动的伟大与细微.转眼间一 ...

  • 胸怀澄澈无尘心 惟愿乡亲多幸福----侧忆老党员民宿开办的点滴(下)/ 作者:张康宁 /(第1362期)

    美丽小语: 去岁八月,在精准扶贫的大潮中,好友康宁兄受单位委派南越秦岭作了驻村扶贫第一书记,期间与他数次相见,又更多次读到他的双井文字,让我这个政治盲人切切实实的了解了这次运动的伟大与细微.转眼间一年 ...

  • 【邦和忆当年】系列诗词82(9首)《我的感触与感怀》(十五)

    你我的平台,大家的舞台 麻城文学微刊 主办单位 麻城市诗词学会 麻城市作家协会 智慧搜索 麻城文学微刊 <从大别山走出的共和国将星>卷一|老屋湾大赛全部作品|大赛评奖|颁奖盛典|获奖作品电 ...

  • 【邦和忆当年】系列诗词81(8首)《我的感触与感怀》(十四)

    你我的平台,大家的舞台 麻城文学微刊 主办单位 麻城市诗词学会 麻城市作家协会 智慧搜索 麻城文学微刊 <从大别山走出的共和国将星>卷一|老屋湾大赛全部作品|大赛评奖|颁奖盛典|获奖作品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