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历代皇帝认识不到开封的弊端吗?
开封相对于长安洛阳,无险可守是最大的问题,宋太祖就认识到了这方面的危险,然而由于种种偶然与必然的原因,北宋最终还是将都城留在了开封并未迁走。
首先说一下开封到底存在什么问题:开封地处河南平原的腹地中心,周围水网密布平原广阔,交通非常便利,然而开封周遭一马平川过于开阔,唯有北方的黄河还算是一道屏障,除此之外开封城再无其他天然屏障能够仪仗。尤其五代时期燕云十六州落入契丹之手以后,整个华北平原实际上都暴露在契丹铁骑的攻击范围之内,所以开封城作为都城相当危险。
然而宋朝定都开封也不是闲得慌,原本在五代时期,开封就是北方的重镇,也是后梁等王朝的都城所在,历经百余年的大规模经营,到北宋时代开封已具备相当的规模,这在当时的北方乃至全国都是非常罕见的。毕竟因为常年的战火纷乱,长安与洛阳等早就已经残破不堪,没有了往昔繁华盛世的景象,与开封根本无法相比。
宋朝的缔造者,宋太祖赵匡胤原本就是后周的大将,而后周的都城也位于开封。北宋建立初期的主要目的,就是开疆拓土,保护自己并不是主要目的,所以都城放在开封也实属正常,经过多年的征战,宋太祖晚年,宋朝已基本将大江南北收得七七八八,只剩下北方弱小的北汉与长久以来的劲敌契丹而已。
开封城地处中原腹心,虽然在军事上充满了危机,但在经济上却拥有极大的各种优势,开封周围运河与天然水道密布,漕运相当便利,来自各地的货物等都能够方便的运输到这里,这也是后来开封的经济极度繁荣的重要原因。而开封这个枢纽的繁荣,也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整个北宋的经济极大的长足发展。
不过问题摆在那里不能忽视,宋太祖赵匡胤在天下初定后也曾提议迁都长安或者洛阳,毕竟相对于无险可守的开封,洛阳与长安的地理优势是非常明显的,长安地处关中之地,只有东部一个缺口,易守难攻,而洛阳被虎牢关等各种天险守住,这两个地方在冷兵器时代,除非有绝对优势的军力,否则极难攻克。
然而赵匡胤在朝堂上提出此建议之后,立刻就遭到了包括亲弟弟赵光义等在内的群臣反对。反对的理由也显而易见,长安洛阳虽然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而且也是之前大多数朝代的王都,但隋唐之后尤其五代以后,长安洛阳被破坏非常严重,而且水源与土地也愈发匮乏,无法再承载大量的人口与适应经济的发展。
再者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开封历经百余年的经营,当时朝堂中包括赵光义在内,很多人的利益都在开封,迁都容易,但并非想迁就能迁。赵光义提出“君王之治在德不在险”,这句话虽在如今开来实在冠冕堂皇没有用处,但在古代,帝王非常重视这方面的论调。赵匡胤本就得位不正,自然也就更加在意自己的“德”,最终放弃了迁都。
赵光义在开封经营多年,而且被加封开封府尹,而这个职位在五代与宋朝是授予储君的,如果北宋真的迁都,那赵光义这个开封府尹也就没有了真实的用处。所以赵匡胤想要迁都,赵光义头一个就提出了反对,最终北宋没有迁都,而赵匡胤对身边之人也意味深长说了句“百余年民力殆矣”的话,意指要守住开封只能大损民力物力,实在难以长久。
宋太宗自己本来就反对迁都,他在位期间自然也不会主动提出迁都,而其继任者宋真宗时代,与契丹签订《澶渊之盟》,辽宋之间也从此进入了长达百余年的相对平安时代,在这种情况之下,将都城迁离开封也就失去了实际上的动力。北宋的开封繁华无匹,加上与契丹的握手言和,后来的北宋皇帝自然不愿意离开开封,也并不是看不到开封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