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学习:291条-294条
钦中医经方学社讨论记录
讨论内容
时间:
2018年08月21日20:00-21:00
参与者:
林佳明老师、高一萍老师、肖春宏老师、林利城老师、刘敏、陈小芳、陈青、许永芳、覃秋玲、曹丽君及诸位同仁(不一一列举)
讨论伤寒条文:291条、292条、293条、294条。
精彩发言
各位老师、同仁们:
大家好!《伤寒论》是一部经典,几千年来塑造了无数名医。书中每一条文、每个方子都意义深远,深入地理解它,都能指导我们临床实践,让我们在临床中能够如鱼得水。为了提高自己的医学水平、造福百姓这一共同目标,今晚我们再次聚在一起,共同探讨书中的每一个条文,以期获得仲师的真传。
我们逐条讨论,先讨论291条,请大家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
291、少阴病,欲解时,从子至寅上。
林利城:子时至寅时是晚上十一点至凌晨五点;子时至寅时是属于阴中之阳,阳气生发的时间,能助少阴病正气恢复,驱邪外出,故在此时疾病容易解除。
林佳明:少阴病多属阳气虚衰,随丑时阳气的生发,伸展和旺盛,人身的阳气也与天地阳相为呼应而随着振奋,所以少阴病要好转的话就会在子到寅时。
庞冠松:从子时至寅时阳气已升,而少阴病宜得阳气升长之势。因此,少阴病欲解,从子时至寅时是有利的。
292、少阴病,吐利,手足不逆冷,反发热者,不死。脉不至者,灸少阴七壮。
燕子:上吐下利,是胃脘之阳将脱,手足不逆冷,乃诸阳之本犹在,反发热,是卫阳尚存,故不死。假设脉不至者,可炙少阴,则阳可复而吐利可止。
林利城:少阴病,呕吐、下利,是阳虚阴盛的表现,如果手足不逆冷而反发热者,说明脾阳未败,故预后尚好。假设脉不至者,是阳气亏虚至极,可灸少阴太溪穴七至以回阳。
庞冠松:少阴病是危重之病,其关键是在阳气的存亡。阳气存,病愈,阳气亡,预后差。手足不逆冷,反发热,为阳气存的表现。
曹丽君:少阴寒盛吐利,则气血津液受到很大损失以致脉不至,脉为生命的反映,现脉不至,为病情严重。
林佳明:手足不逆冷是阳回的指征,少阴病吐利,为少阴太阴合病,手应厥逆,同时有怕冷恶寒,反发热:一是阴盛格阳,虚阳外浮,如果虽然反发热而手足不冷,是阳气来复。灸少阴指灸少阴经的穴位。
293、少阴病,八九日,一身手足尽热者,以热在膀胱,必便血也。
燕子:少阴病八九日,传里而发阳明病,故一身手足尽热,由于其人便血,知为热入血室,故谓以热在膀胱也。
林利城:少阴病八九日,是传里的时候了,少阴病多传入太阴,但也可传入阳明,传入阳明者,可见一身手足皆热,有的还可以邪热波及膀胱,热迫血妄行而见尿血。
庞冠松:这是论述少阴病由阴转阳移热于膀胱的证候。热在膀胱而便血,是指小便。
曹丽君:以热在膀胱,必便血也,用猪苓汤可清热滋阴止血。
林佳明:少阴病传里,热盛于里,知传阳明,膀胱部位蓄热,便血为虚热相博,扰动下焦的血脉,因而便血。
294、少阴病,但厥无汗,而强发之,必动其血。未知从何道出,或从口鼻,或从目出者,是名下厥上竭,为难治。
燕子:阳不外达,四肢逆冷为厥,厥为无阳,不能作汗,若强发之,不得汗必动其血,因致口鼻出血或目出者,不一其道。肢厥者,血本虚,上出血更使之竭,因名之:下厥上竭,为难治。
林利城:少阴病,四肢厥冷而无汗,是阳气不足之故,医者误诊为太阳伤寒而误用汗法,必定扰功气血,使气血妄行,出血部位不定,可为口鼻出血,目出血等,身体本虚,出血使之更虚,是为上竭,结合四肢厥冷,阴阳俱虚竭,是为难治。
林佳明:少阴病,血不充于四肢末则厥,故少阴病厥者必无汗,若强发汗此动其血而从其它部位出血。下焦阳虚而发生厥逆,叫下厥,阴血因为上出而发生虚厥,叫上竭。难治。
庞冠松:少阴病寒化证,手足厥冷而无汗。阳不摄阴,血液妄行。此时强发汗,不仅伤阳还会动血。从何道出,或从口鼻,或从目出。阳已绝于下,阴又竭于上,则下厥上竭,为难治之病。
曹丽君:是少阴病寒化证,手足厥冷而无汗,少阴阳虚蒸腾无力则无汗。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要我们每天都坚持学习,一定会到达中医的殿堂。
各位老师、同道们,今晚我们就讨论到这里了,各位老师的分享非常精彩,期待下一次的分享!!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