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懒更有害的是弱势思维
生活中的一切不如意,似乎都可以用懒字归因。
然而“懒“只是行为层面的问题,根源在思维层面。
“懒“是心理防御机制抛出的借口。
我只是懒而已,并不是做不到。
给我条件,给我机会,我也能做到。
这就是弱势思维的核心,寻找千万种借口,向外归因。
坚固的防御机制,也把美好挡在外面。
弱势思维有三种具体表现。
一、等
屠格涅夫说:等待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什么事也不做的空等;另一种是一边等一边把事情向前推动。
弱势思维青睐前一种,习惯于等待别人安排自己的人生。
我有个朋友小飞,从小学习成绩不错。
高考完,填志愿那会,他整个人非常放松,沉浸在游戏的世界里,志愿参考书一页都没有翻过。
有次问他要去哪个城市,什么专业,他说等成绩出来,去合适的学校就行了。
过年的时候我们聊了会,他说很后悔。
当时什么也没做,没做信息搜集,没有参考别人的经验,听从亲戚的意见做了草率的决定,当日子过的不舒心的时候,就陷入后悔和拉扯,总是怪当初,怪自己总是等待,从来没有主动过。
他还惨淡的笑了笑,和女同学交流的时候都不知道该怎么主动,等习惯了。
等到的失败是一种怨,而主动的时候,即使失败也是一种经验。
二、靠
道光年间曾国藩在写给诸弟的信中说:吾人只有进德,修业两事靠得住。
路要靠自己走,才能越走越宽。
而弱势思维靠的是别人,靠不住还得怨。
美国有一个小镇,简斯维尔。2008年,简斯维尔人还享受着通用汽车厂的高薪,每月5600美元(仅是一名普通工人),相当于中国城里人的30倍。然而就在08年圣诞节前昔,通用汽车厂关闭。
因为美国早已经走上“去工业化“的道路,把国内的制造业向廉价劳动力丰富的东南亚迁移。
工厂以及下游产生的关闭导致了大量居民失业。
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简斯维尔人仍然安逸,因为美国有高水平的社会福利。
只是社会福利是有时限的,换句话说,是靠不住的。
其实我国也出现了银行人员的大规模失业。
“靠”的行为本身就建立了一种假设,就是这个依靠能够稳定存在。
哪有什么稳定的依靠,鸟儿要离巢,孩子要离家。
总是在等靠的人,很可能到了三十岁,发现自己还是没有什么成长,想靠自己还靠不住。
三、要
“要”是弱势思维引导下的强势行为。人越是缺什么,就越表现什么。
“要”的行为在社会上并不少见。
公交车上,有强势要求别人让座的人。
借钱的人,咄咄逼人地说:你钱那么多,借我一点都不行,有没有良心。
还有一个段子说:我凭本事借来的钱,凭什么要还。
“要”的行为会强化弱势思维,尤其是当他奏效的时候。
上述行为,有的时候真的会奏效,因为作用的对象也不强势,会被裹挟。
但是这种行为是不道德的,为社会文明所不齿。
长此以往,成为不义之人,在社会的信用体系下,最终受伤。
这里声明,弱势思维与弱势群众没有直接关系,只是有弱势思维的人会把自己放在弱势位置,以此来心安理得地等靠要。
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君子要有独立的人格,拜谁都没用,只有坦荡荡的行为才能对天对地对人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