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为本 ——“中国历代名碑”系列的出版新思路

一直以来,碑帖的出版或讲求版本的优劣,讲求对于技法、章法的呈现,简单来说,即是从视觉角度,重视单个符号和整片的符号的呈现形式。

但实际上,每种碑帖上的文字,都首先承载了形式以外的内容。它是记录有意义的、成篇章的语言的符号。所以这些符号背后蕴含着事件、典章制度、宗教、时代思潮、文字演变等各种信息。单纯地专注于字的“书法”有点近乎于“技”,就像唱歌和演奏乐器一样,不能只单纯地注重节奏和音准,而不管歌曲和乐曲本身的内容,否则,表演就会失去灵魂。在书法理论中,当然也讲内容和书写的结合,著名的例子有《兰亭序》和《祭侄文稿》,不必多说。

本套丛书“中国历代名碑”系列,定位在普通的书法爱好者,所以就以最大公约数的方法只选择了20种碑,这是一种常规的出版方式,但是基于上述的思考,我们想在释文上做得更多一些。

首先谈谈已出版的字帖在释文方面的问题。

1. 用字问题。用字问题是个很复杂的问题,这里有繁体字、异体字、通假字、错讹字各种情况存在。如何选择用字,才能既保持整体的体例一致,又不丢失文化信息,是一个难题,目前似乎没有看到比较好的做法。

2. 标点问题。标点是古籍整理的难点,只有正确的标点,才有助于正确理解句子的含义。现在看到的有不断句,有只简单断开的,也有作精细标点的但不够准确的。

3. 注释问题。就释文再做注释,是目前很少字帖采用的,但也有有诚意的出版社在做这项精益求精的工作。在策划图书时,我们也认为加释文和注释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特别是碑刻部分,都已经流传千年,而未断绝,其间肯定有无数的人做过研究,写过评论,我们只要采摘果实就好了。而事实完全不是如此。

所以,“中国历代名碑”系列就致力于解决以上问题。

1. 用字。尽量使用与字帖中一样的或者隶定出来的字形。

然后用不同的括号括注常用正字、通假字本字、讹误字本字。这样临习者可以比较清楚了解所临字的字体结构以及它与正字本字的演变和借用关系。这项工作需要大量造字。

2. 标点。大体来说,这些字帖都经过标点,但是其中的一些难句,一直没有妥帖的标点。本书在这方面费了比较大的力气,目前看来,算是比较好的一套标点本了。

3. 注释。“中国历代名碑”系列没有做通篇的注释,怕占用太多的版面,而本末倒置。所以只注释较难的词句和带典故的。如《神策军碑》中“泰坛紫燎,则气霁寒郊”,“紫燎”鲜见解释,则解释为帝王进行燎祭,紫色代表了帝王的颜色。《麓山寺碑》中“道树森梢于曾渚”,“曾渚”不见妥解,当释为“层堵”,即指高高的窣堵(佛塔)。碑中又有“不坠一滴之油,有沾大根之雨”二句,前一句有人解释为,和尚生活艰苦,不沾一滴油腥。此二句为流水对,若前句作如是解,则全句不通。“油”当喻为“雨”。如韩愈有“天街小雨润如酥”句。意为虽天未下雨,而内心已然受到法雨的滋润。《李思训碑》有“外廷揣摩,飞白乌之难”。原帖上“乌”字清晰,绝不可释为“鸟”,但许多版本都释作“白鸟”,且注解为“蚊子”,根本不通。白乌实为白头乌鸦,典出侯景之乱。史载南朝梁末侯景作乱,有白头乌万计集于朱雀门。

以上的工作的确让文本的意义显现出来。

1. 简化字古已存在。如“来、尔、继”字在多种碑中存在,并不是现代造出来的。

2. 释出一些以前未释出的字。《麓山寺碑》中有“□车结辙”一句,“□车”多释为“牛车”,但结合前文“牧伯萃止,皇华荐臻”,应该指的是帝王使者的车辇,“□”字形像“升”,“升”可做“斗”的异体,所以当释为“斗车”,即北斗星,传说中北斗星就是帝王的车辇。《李思训碑》有“振振秩宗。三思啬祸,诸韦荐凶。忧缠家国,气薄华□”。□只剩下半部分,结合文意及韵脚,释作“嵩”,而字形与仅存的下半部完全吻合。《张猛龙碑》中有“式阐鸿□,庶扬休烈”句,□也只剩下半部,结合上下文意,释作“徽”,则与下半部完全吻合。

3. 文化意义。比如《爨宝子碑》虽然地处边远,但一样受到中原文化的深刻影响。文中“道兼行韦”“绊马”“庶民子来”“不骞不崩”出自《诗经》;“俟驾”“人百其躬”出自《论语》;“至人无想”“江湖相忘”出自《庄子》;“鸿渐羽仪”出自《易经》。《石门颂》中“坤”字的异体,“奉魁承杓”“上顺斗极”“履尾心寒”等语词则反映了道教文化在东汉的流行。《乙瑛碑》《礼器碑》则有大量关于祭祀的描述,呈现了当时的礼制。《麓山寺碑》《多宝塔碑》则大量应用佛教用语,侧面反映了唐代佛教的兴盛。

这些都可以作为使用这套丛书的临习者的附加收获吧。

“中国历代名碑”系列:

《石鼓文暨吴昌硕临本》

《石门颂》

《乙瑛碑》

《礼器碑》

《史晨碑》

《曹全碑》

《张迁碑》

《爨宝子碑爨龙颜碑》

《郑文公碑》

《张猛龙碑》

《欧阳询九成宫碑》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

《颜真卿郭虚己墓志铭》

《颜真卿多宝塔碑》

《颜真卿颜勤礼碑》

《柳公权玄秘塔碑》

《柳公权神策军碑》

《怀仁集王圣教序》

《李邕李思训碑》

《李邕麓山寺碑》

浙江古籍出版社2017年5月至8月出版

总定价:273.60元

古籍新书报

ID:gujixinshubao

(0)

相关推荐

  • 【书单资源】 | No.45-中华经典碑帖彩色放大本

    中华经典碑帖彩色放大本 豆瓣:分 (2020年1月出版) 简介: 精选最重要最具代表性的书家名迹,以备书法初学者.爱好者选择.标点释文,精审精校,帮助读者结合文本品味书法.(中华书局) 版本权威:萃取 ...

  • 历代名碑 | 三国•魏《东武侯王基碑》

    <王基碑>全称<东武侯王基碑>.隶书,三国·魏,魏元帝景元二年(261)四月立.在洛阳关林.清乾隆初年,河南洛阳城北十五里处农民掘地得之,后移至洛阳城明德中学中,嵌于壁间.初出 ...

  • 历代名碑|东汉《郑固碑》

    全称<汉郎中郑固碑>,东汉延熹元年(158年)四月立,隶书.15行,行29字. 额篆书"汉故郎中郑君之碑"二行八字.碑在山东济宁.现藏济宁市博物馆.原石埋入土中一段,上 ...

  • 历代名碑|唐 大雅集王羲之《兴福寺半截碑》

    <兴福寺半截碑>为唐代兴福寺僧人大雅等集东晋书法家王羲之行书所刊碑刻.此碑又称<吴文碑>或<镇国大将军吴文碑>.因出土时仅存下半截,故称"半截碑" ...

  • 历代名碑|东汉《韩仁铭》

    碑名全称<汉循吏故闻熹长韩仁铭>. 东汉熹平四年(175)刻. 现存郑州荥阳市文物保管所. <韩仁铭> 金正大五年(1228)荥阳县令李辅之发现, 清康熙年间又曾一度散失, 后 ...

  • 历代名碑|嵩山三阙铭

    "嵩山三阙"是太室石阙.少室石阙.开母庙石阙三阙的合称,位于河南嵩山地区,是我国现存最古的庙阙. 清 吴玉搢<金石存·汉少室神道石阙铭跋>:" 嵩山 三石阙, ...

  • 历代名碑|东汉《张景残碑》

    此碑又名<张景造土牛碑>.东汉延熹二年(159年)立,隶书.纵125厘米,横54厘米.四周残损,存12行,行23字,共229字.存河南南阳汉画馆内.一九五九年在河南南阳市南城门里路东出土. ...

  • 历代名碑 | 东汉《鲁峻碑》

    <鲁峻碑>全称<汉司隶校尉忠惠公鲁君碑>,又名<汉司隶校尉鲁峻碑>.<鲁忠惠碑>.东汉熹平三年(173年)四月立.17行,行32字.在山东济宁市. 鲁峻 ...

  • 历代名碑|《衡方碑》

    全称<汉卫尉卿衡府君碑>.东汉建宁元年(168年)九月立,隶书.20行,行36字.藏山东泰安岱庙.碑阴存题名二列,字甚漫漶.碑额阳文隶书"汉故卫尉卿衡府君之碑"二行十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