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家沟,宁岢线上一个山区线路工区,一个我曾经工作、生活了12年的地方!这里是宁武县和神池县的交界处,沟壑纵横,交通不便。远远望去,宁岢线像一条巨龙在半山腰蜿蜒。在二号隧道进口处,坐落着一座漂亮、别致的小院。这里就是朔州工务段陈家沟线路工区。他们担负着宁岢线7Km—15Km,共八公里的线路维修养护任务。八公里线路上,有八个处在路堑或半路堑地段,瞭望困难的曲线,十座桥和一座504米长的隧道。记得1992年刚到这里时,线路上还是43Kg/m钢轨,69型轨枕,桥上和冻害严重地段都是木枕。喘着粗气、冒着黑烟的蒸汽机车在艰难的爬行。有的司机使坏,一股白气喷出来,避车的作业人员就成了落汤鸡。这里最难过的是冬季和春季的四月。线路上到处是冻害,最大冻起高度可达六、七十毫米。每年的12月和次年1月,冻害噌噌的往上涨;到了四月,又唰唰的往下落。冻害严重程度,在朔州工务段是有名的,曾听说有个工长吓得睡不着觉! 那时的生活条件和现在没法比。一座长约50米,宽约30米的大院里,东、北两边,两排破旧的平房背靠山坡。北边一排是职工宿舍、锅炉房和水房,东边一排是文化室、伙房和各种库房,南边一排十分简陋的材料棚还是我组织职工用木枕搭建的。这些大约建于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房子,下雨时,间间漏雨。经常睡到半夜被落到脸上的雨水惊醒,挪床再睡;要不就是被在身上乱串的老鼠弄醒。水井里,时不时会捞出死去的老鼠。站在伙房地上,仰望房顶,那句歌词就会出现在脑海里——“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电视里,不论看哪个台,都是“漫天风雪一片白!”由于交通不便,物资匮乏,再加上大家工资不高,生活比较清苦。但在线路上经常可以捡到被火车撞死的野鸡、野兔,甚至獾子,正好为职工改善伙食;每到深秋,一簇簇的沙棘,如火、如霞,用钳子剪成小段,再压成沙棘汁,在锅里烧开,就成了纯天然的沙棘饮料;……这样,既改善了伙食,又为枯燥乏味的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二十多年过去了,随着铁路的快速发展,陈家沟这个山区小工区,从线路设备到生活条件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速度、运量和载量的不断提高,设备的不断更新,钢轨也从43Kg/m短轨逐步更换为60Kg/m无缝钢轨;每年两次机械化施工,和大量新装备的运用,大大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线路质量更是不能与二十多年前同日而语!“和谐号”机车牵引着万吨列车从这里呼啸而过。“八小工程”的开展,极大地改善了职工生活条件,陈家沟工区也旧貌换新颜!原址重建的小院,更加紧凑、美观。院落背靠山坡,面向宁武。西侧,两股明亮的钢轨直入隧道,隧道拱顶上,时代的印记依然清晰;东侧,原来的山坡被一分为二,原神高速从中一穿而过;一段平坦的水泥路,经过漂亮的铁艺大门通向院内,一座漂亮的二层小楼挺立在院落北侧;院子西侧,背靠铁路线路的是一排不大,但很整齐的库房,防断库、工具库、机械库、油料库,应有尽有;院子中央,是一片被铁艺栅栏围起来的小菜园。楼内,雪白的墙壁倒映在明亮的地砖上,厨房、餐厅、卫生间、图书室等一应俱全;宿舍内,窗明几净,生活用品整齐划一;而且,自来水24小时供应。 令人欣喜的是,这里不仅成了一个车站,居然还有了一个邻居!紧挨工区的南边,同样漂亮、别致的小院,是神华集团朔黄公司原平分公司下属的陈家沟作业组。“八小工程“不仅改善了职工生活条件,而且提升了职工物质文化水平,凝聚了职工队伍,为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更加坚定了职工扎根山区,奉献青春的理想!如今的陈家沟工区,是一个由九名职工组成的小班组。工长冯雨泓,是个37岁的瘦高汉子。说起来,他已经是二进陈家沟了。刚分配到朔州工务段后,他就在这里担任线路工。后来,辗转两个工区,由线路工到班长,2013年7月,单位又把他调到这里担任线路工长职务。妻子患有严重的失眠症,一个女儿还在县城上学。但冯工长无怨无悔,脚踏实地,任劳任怨,精心养护着8公里铁路线路!班长王建宏,是本地陈家沟村人,黢黑的脸,让人一看就知道是工务段的。从参加工作至今,他一直在这里默默地坚守。虽然自己只有初中文化程度,但让他引以为豪的是,培养出了一个在国外留学的好女儿。“咱家大姑娘在德国公派留学!”成了他逢人便炫耀的口头禅!原来的老职工调走的调走,退休的退休。近几年,陆续分配来几名青年职工,给这个山沟里的小工区输送了新鲜血液,带来了青春的气息和活力。陈振富,一个来自朔州的小胖墩。黑里透红的脸上洋溢着无限的活力,两只黑黑的眼睛透出无比的机灵;别看小伙子上班时间不长,切割、钻孔、电焊、氧焊样样拿手。俗话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多少年来,一代代朔工人战风雪、斗严寒,每根轨枕、每米路肩上都流下了他们辛勤的汗水;一代代朔工人抛妻别子,流血流汗,无怨无悔,为宁岢线的畅通无阻,把美好的青春年华留在了这里!那些不太遥远的故事虽然已经成为记忆而深深地刻在脑海里,但令人魂牵梦萦的依然是她——陈家沟!徐勤,59岁,神池人,供职于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朔州工务段,现已退休,爱好文学,在《神池记忆》《神池文苑》《桑梓情怀》发表过作品。
特别申明:本平台作品以原创为主,转载为辅,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作者提供的部分照片来源于网络,如文章、图片涉及侵权问题,自告知之日删除。
史政发展 塞外文化 红色文化 乡土文化
名人民俗 文物非遗 传说轶事 往事琐忆
投稿信箱:scgsjzb@163.com
主编微信:sczb0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