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别人的错,解救自己的心
来源:诗词天地(ID:shicitiandi)
哲学家康德说过这样一句话:“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生活是自己的,心情也是自己的。
生活中或多或少都有些不如意,不要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耿耿于怀,因为这些事情毁掉一天的好心情是得不偿失的。
有时候太过在意别人的情绪,宁可为难自己也不愿意麻烦别人,把自己折磨的精疲力尽,换回来的可能就只剩下了理所当然。
人活着就要多自己多考虑一下,我们不怕犯错,怕的是因为别人的错来折磨自己。
01
不为不值得的人生闷气
英国著名作家迪斯雷利说过:“为小事生气的人,生命是短暂的。”
耿耿于怀,斤斤计较,自己就会越活越狭隘,不仅不要为了小事烦恼,就连不值得的人,也没必要投入太过的感情。
金代禅师非常喜欢兰花,在讲经传道之余,就会到自己的花园悉心照顾自己亲手栽种的几百盆的兰花,大家也都说兰花就是师傅的命。
有一次金代禅师外出讲经,嘱咐弟子要好好照料兰花,弟子不敢怠慢,所以平时也都小心翼翼的。不过也是因为太谨小慎微,浇水的时候太过专注不小心绊倒了花架,几百盆的兰花倒在地上,现场一片狼藉。
弟子面如死灰,不知道等金代禅师回来要发多大的火。
结果金代禅师回来的时候什么也没说,还怕顾及到弟子的情绪,解释道:“我养兰花,一是为了供奉佛陀,二是为了美化环境,并不是为了生气才种兰花的啊。”
大师之姿,皆在于此。
日常生活中的我们常常因为一些无关紧要的人或者是烦恼,与人相待,不但要给人欢喜,自己同时也要创造快乐。
老话说:“小人永无错,君子常思过。”你因为他们生气到半夜睡不着,他们觉得无关痛痒一觉睡到大天亮。不为不值得的人生气,不为不值得的事失眠。
02
不与层次不同的人争辩
《道德经》里讲: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对于有智慧的人来说,不辩有时候就是最大的反击。尤其是年纪大了之后,见惯了人生百态,对不同层次的人,与其白费口舌,不如保持沉默。
与层次低的人争辩,是一场无用功。
庄子在《秋水》中写过一句话:“夏虫不可以语冰,井蛙不可以语海,凡夫不可以语道。”
对夏天的虫子不要说冬天的事,对井底的青蛙不要说大海的故事,对于层次低的人不要讲你认为的道理。
生活中我们会遭遇形形色色的人,因为经历不同,看待世界的方式也不同。所以很难以一个正常的标准去要求所有人。
人老了,这种感觉更甚,买菜时的争吵,下棋时的争执,聊天时的拌嘴。吵赢了,争得面红耳赤,老死不相往来;吵输了,心有愤懑,整天耿耿于怀。
不与层次不同的人争辩,懂你的人,你不说他们自然懂你并支持你,不懂你的人,解释就是争辩,而争辩就会生出更大的嫌隙甚至是灾难。逞口舌之快不算什么本事,过好自己的生活才是重点。
03
不为了别人的评价而过活
英国作家德波顿写过一本书叫《身份的焦虑》,他说我们总是通过别人的眼光来看待自己,其实这是错的。你应该正确的、理性的看待自己。
格力的老板董明珠也说过:“自己不为别人的评价而活。”
30岁的时候董明珠的丈夫去世了,留下了一个牙牙学语的孩子跟自己相依为命。
36岁的时候,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有了更好的生活,选择一个人去珠海打拼。
刚入职的时候上个员工遗留了40多万的债,别人都劝她别追了,董明珠不在意他人的看法,追了债主整整半年才追回了债。
董明珠哥哥被经销商找到后门,用3%的提成为利诱让哥哥来走董明珠的门路,被董明珠一口回绝。
从一个平平无奇的业务员到格力的董事长。董明珠选择了自己活的方式,丝毫不在意别人的目光。
别人再重要,也没有你自己重要。别人永远是你生活的旁观者,只有你自己才是你生活的主人。
庄子说过:“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受到了夸赞不骄傲,受到了责难而不沮丧,能够认清自我和外物的分别,辨明荣辱的界限,大概也是这个样子吧。
年纪大了,就越要为自己而活,不必受年龄的制约,也不用理睬别人的想法,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活在当下,活出美好,享受生活才是真的。
曾经在网上看过一段话让我印象深刻:
发怒是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烦恼是用自己的过失折磨自己;
后悔是用无奈的往事摧残自己;忧虑是用虚拟的风险惊吓自己;
孤独是用自制的牢房禁锢自己;自卑是用别人的长处诋毁自己。
世事无常,人生苦短,行走在路上已经筋疲力尽,就别再因为别人的过错来为难自己了。学会宽容,原谅他人,其实就是解救自己。不去计较太多,与其在纷扰中度日如年,不如让自己在舒适中度过余生。
为不值得的人生闷气,是一种折磨;
为层次不同的人争辩,是一种浪费;
为他人的看法而过活,是一种受罪。
放下别人的错,解救自己的心,不为不值得的人生气,不为不值得的事失眠。既然活着就好好活着,每分每秒都愉快的活着。
点个【在看】,放过自己,放下痛苦,放开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