妹妹的诗,就是写得好!
1
黛玉曾怪宝玉,说:“我很知道你心里有'妹妹’,但只是见了'姐姐’,就把'妹妹’忘了。”
其实,这是黛玉错怪宝玉了。宝玉爱的天平,一直是往她身上“一边倒”的。
别的不说,单看宝玉对黛玉写的诗词的偏爱,就知道了。
2
《红楼梦》第三十七回,探春发起成立海棠诗社,并纷纷取了雅号。
黛玉是潇湘妃子,宝钗是蘅芜君,宝玉是怡红公子,迎春是菱洲,探春是蕉下客,惜春是藕榭。
诗社第一场活动是咏海棠花,以“门”、“盆”“魂”“痕”“昏”等字为韵。
才一炷香功夫,大家各自有了。
黛玉写的是:“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宝钗写的是:“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欲偿白帝宜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平心而论,从这两首诗来看,黛玉和宝钗各有千秋,难分伯仲。
诗社社长李纨是这样评价的:“若论风流别致,自是潇湘;若论含蓄浑厚,终让蘅稿。怡红公子压尾,如何?”
其他人都没意见,唯独宝玉有异议,说:“我的那首原不好,只是蘅潇二首,还要斟酌。”
喜欢一个人,是只有“情”、没有“理”的。
聪明人都听得出来,宝玉的意思是,黛玉的诗应该排第一,而不是和宝钗并列第一。
宝玉这份赤裸裸的偏爱,让一旁的宝钗如何自处?
3
《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海棠诗社举行第二次活动,咏菊花,不限韵。
黛玉平生素爱菊花,才如泉涌,借花言志,一口气写了三首,分别是:
《咏菊》: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毫端蕴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问菊》: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扣东篱。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开花为底迟?圃露庭霜何寂寞?雁归蛩病可相思?莫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话片时?
《菊梦》: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
众人看了,称扬不绝。
李纨笑道:“今日公评:《咏菊》第一,《问菊》第二,《菊梦》第三,题目新,诗也新,立意更新了,只得要推潇湘妃子为魁了。”
前三名都被黛玉一人包揽,黛玉成了这场诗会当之无愧的诗魁。
现场最激动的,莫过于宝玉。他喜得对社长李纨拍手叫道:“极是!极公!”
这让一向清高的黛玉都有点不好意思了,谦虚地说:“我那个也不好,到底伤于纤巧些。”
看到宝玉这样的“一边倒”,不知宝钗是否有些灰心了?
4
痛恨科举、怕读《四书》《五经》的宝玉,对黛玉的每一首诗,却能一目十行、过目成诵。
《红楼梦》第四十五回,一个秋雨淅沥的傍晚,黛玉歪在床上看《乐府杂稿》,心有所感,模仿唐代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写了《秋窗风雨夕》。
“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秋凉……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
写罢准备就寝时,宝玉来了。他一进屋,看到案上有诗,就连忙拿起来认真拜读,一边读,一边连连叫好。
黛玉却从宝玉手中夺回,在灯上烧了。宝玉笑道:“我已记熟了。”
黛玉为何要烧了呢?是有原委的。
因为太喜欢黛玉的《咏菊》《问菊》《菊梦》,宝玉就用小楷工工整整地誊抄在扇子上,随身携带,方便随时欣赏。
宝玉一向冒冒失失、大大咧咧,无意中将扇子带出了大观园,被外面的相公们看见了,问起是谁写的,宝玉可能说漏嘴了。
当时社会对女子的评价标准是“女子无才便是德”。女子如果写诗作词,被外人知道了,反而会被说闲话。
因此,黛玉就不让宝玉誊抄她的诗词了。
宝玉知道了黛玉的顾虑后,连忙赌咒发誓:“我岂不知闺阁中诗词字迹是轻易往外传诵不得的。自从你说了,我总没拿出园子去。”
5
面对这样死心塌欣赏自己的可爱男人,黛玉的心,估计也被融化了。
或许她终于明白,她大可不必担心宝玉“见了姐姐,忘了妹妹”。
因为宝玉心里,自始自终只有一个“好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