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課十四——貝母
一說起治療秋天乾燥導致的乾咳,很多人都能想到幾個食療的偏方和中成藥,比如川貝蒸梨、蛇膽川貝液、川貝枇杷露等,這裡面都用到了川貝這位藥。
川貝其實叫川貝母,因為它的形狀像貝殼,而且往往是兩片疊加在一起,如同母親懷抱著一個嬰兒,所以叫貝母。因為生長環境不同和品種的差異,我們一般把貝母分成三種,川貝母、浙貝母和土貝母。
川貝母是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貝母的地下鱗莖。因主產於四川而得名,但在西藏、甘肅、新疆、華北、東北均有出產。川貝母性微寒,味甘酸,主入肺經,功能潤肺止咳、化痰散結。
很多人久咳不止,餘熱餘毒未清,肺臟精血暗暗消耗,出現了乾咳、咯血、夜間咳加重,甚至影響睡眠,有的會形成肺癆,也就是結核病,表現為低燒不退、盜汗遺精等。這時候是使用川貝的最佳時機。臨床常與沙參、麥冬、天冬、桑葉、地骨皮等配伍,必要時還要加白芨、阿膠等黏合滋補力更強的藥物。普通的熱痰、燥痰、肺萎、肺癰等病症在治療過程中也可以適當使用川貝,有助於恢復肺氣、滋補肺津、緩解乾燥。但是不能使用過量,免得斂邪。川貝也有散結開鬱之功,治療痰熱互結所致的胸悶心煩及瘰疬痰核等病。
我們一般不煎煮貝母,而是把貝母研細粉沖服,每次1~3克,所以治療燥咳蒸梨的時候,最好把貝母粉撒在梨中間的果肉上,連梨帶藥一起吃。貝母不能與烏頭、附子一起使用。另外,寒濕咳嗽不宜使用。
浙貝母也是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貝母的地下鱗莖。因主產於浙江而得名。因其原產於浙江象山,故又稱為象貝母,簡稱象貝。又因其外形較川貝大,故又稱為大貝母,簡稱大貝。
浙貝味苦而性寒,入心包經和肺經。浙貝的滋補肺陰效果不如川貝,但是清熱化痰、散結解毒的本事要比川貝好。臨床常用元參、牡蠣、蒲公英、天花粉、連翹、薏苡仁、魚腥草、鮮蘆根、夏枯草、海藻、昆布、莪术等配伍,用於痰熱鬱肺的咳嗽及癰毒腫痛、淋巴結腫大、甲狀腺增生、乳房結節等病症的治療。
土貝母是葫蘆科多年生攀緣植物假貝母的根莖,與川貝、浙貝品種科屬完全不同,主產於河北、山西、陝西等地。土貝母性涼而味苦,完全沒有滋補作用,但是清熱解毒、消腫散結、消癰排膿的功能比浙貝母還強,臨床用於乳癰、瘰疬痰核、瘡瘍腫毒、流行性腮腺炎、急性淋巴結炎、良性和惡性腫瘤等病的治療。
總體來講,無論是哪種貝母,我們不能不分青紅皂白、寒熱虛實,一碰上咳嗽就去吃貝母。最起碼要知道,咳吐清稀痰涎,流清鼻涕的時候是不能用貝母的。腫塊和結節也有寒凝和熱聚的區別,也不能亂用貝母去化痰散結,要去找醫生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