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要的碉楼、龙城村
活道镇大姚村的“聚星楼”是高要市年代最为久远的碉楼。碉楼由该村财主姚英客在清嘉庆十三年(公元1808年)建造,主要用于防涝、防匪,距今已有近200年历史。由于碉楼建在一个面积大约50亩的水塘中央,当地人称之为“水楼”。
“水楼”与外界的唯一通道是一座石板吊桥。如遇土匪劫寨,村民躲进“水楼”后拉起吊桥可保平安。“水楼”建好以后,大姚村曾多次遭到土匪袭击,但是土匪面对固若金汤的“水楼”,只能无功而返。
副楼高2层
铁门紧锁,热心的阿叔走去地里叫掌管钥匙的村民,很快他开着摩托车过来开门给我们参观
小院子
看出大门
卫生间
“水楼”高四层,大约15米,每堵墙都有80多厘米厚,每一层四周都布满数个约50厘米高、20厘米宽的射箭孔
窗口
最上面一层是木楼梯
遗志堂位于白诸镇北岸村,其主人黄玉从1927年开始建造,花费了3年时间才竣工。楼高四层26米,占地面积(包括花园)约800平方米。它的罗马石柱、阳台露花、门窗雕饰等建材,据说都是黄玉花大价钱从意大利等国家进口的
楼前一角
建国前,黄玉携一家老小去了香港。遗志堂从此交由他的侄子、侄孙居住。
楼梯
阳台窗
利贞堂位于白诸镇布院村,由当地富商陈锡昌建于1933年。
楼高六层,四面环水
利贞堂
屋主陈锡昌早年在广州、香港等地做生意,相传是西江首富,建国前夕去了香港。他亲自题写“利贞堂”,侧为“民国二十二年十一月十二日好时健”
每层都有罗马石柱、欧式雕塑和圆门
登上楼顶俯瞰
北寨碉楼位于新桥镇北寨村,占地约120平方米
碉楼主人是一位普通农民苏奇,碉楼始建于1927年,据说原计划建十四层,但建到第五层苏奇便病故了,因资金不足只建成现在的七层。它有电梯间,有发电机房;窗棂、窗门全为红木制作;每层楼门都有一副10公分厚的钢板门;楼层建有射击通道,向西、向南、向下布置了多个枪眼。
主顶上采用绿色琉璃瓦“四荏滴水”封顶,显得中西合璧。据说当时碉楼所用的钢筋、水泥和钢、木构件等主要建筑材料全是从香港运回来的。
看见高要河台镇政府后,转入一条弯弯曲曲、长满高高的树和野草的小路,前行约5公里多,就到达了隐藏在大山深处的龙城村。
龙城建村360多年,据载,在清初顺治年间(1644-1661)广宁客藉李姓先祖迁来建村,今已传十七世,现有村民约400人。
古村座落在群山环绕的山梁高坡上,走上山坡,迎面看见这个门楼,不知是不是叫荣秀坊
翔凤里是牌楼式,九级台阶,小平台,门楼上方镶嵌着“翔凤里”三个正楷阴文大字的麻石石刻
悬挂在后殿右侧墙上的诰封牌匾,是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皇帝表彰该村李炳林祖父母“禀心纯朴”、“性本和柔”品格德行的圣旨。
每条巷道中间均用2-3条咸水石铺砌,房屋多是典型的清初建筑,一厅两房两廊一天井:进入大门是天井,天井两侧是廊,可作厨房;越过天井是大厅;厅两侧是卧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