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锦源:思考道家的 先
思考先:
当下社会,是一个争先的社会。
考试总有人想争第一,挣不了第一还郁郁寡欢。
做企业,也总想争行业老大,争首富。
社会的媒体也总是围绕第一来展开。
争先恐后成了社会的时尚,敢为人先,也成了行动的指南。
当下的先,与古人的先,都是一个字,同属于一种精神范畴。对这个字的理解,却天壤之别。这说明啥?我们的智慧似乎还没有达到古人的高度吧。
老子六十七章: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
这里老子讲,“不敢为天下先”,同时也包含“不敢为天下后”。既不先也不后,为人处世就比较中庸。而中庸是孔子提倡的思想。
因为不想为天下先,也不想为天下后,做事就会谋始,就会“复自道”,就能通过对比,看到自己的错误,并很快改正。这与周易的《小蓄卦初九》爻,《复卦》不远复,是相通的。这样去做,他能够成为“器”,成为一切事一切人的领导。
我们看到,先还有另外的境界。
张良是道家学派的人,史记记载,黄石公专门点化了张良2个字,一个忍,忍人所不能忍,一个先,想人所不能想,也就是出人意料之外。
看张良给刘邦运筹帷幄那些事,就知道,这先字,处处出人意料之外。
刘邦率军抵达峣关。峣关是通往秦都咸阳的咽喉要塞,易守难攻,秦有重兵扼守此地。
刘邦赶到关前,想强行攻取。张良劝谏道:“目前秦守关的兵力还很强大,不可轻举妄动。”刘邦惟恐项羽大军先入关中,因而心急如焚,忙向张良问计。
张良向刘邦说:“我听说峣关的守将是个屠夫的儿子,这种市侩小人,只要用点财币就可以打动他的心了。您可以派先遣部队,预备5万人的粮饷,并在四周山间上增设大量军队的旗号,虚张声势,作为疑兵。然后再派郦食其多带珍宝财物去劝诱秦将,事情就可能成功了。 ”
刘邦依计而行,峣关守将果然想献关投降,并表示愿意和刘邦联合进攻咸阳。 刘邦大喜,张良却认为不可。
他说:“这只不过是峣关的守将想叛秦,他部下的士卒未必服从。如果士卒不从,后果将不堪设想。不如乘秦兵懈怠之机消灭他们。”
于是,刘邦率兵向峣关突然发起攻击,结果秦军大败,弃关退守蓝田。
刘邦乘胜追击,引兵绕过峣关,穿越蒉[kuài]山,大败秦军于蓝田。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能清晰的看到,张良的处处在争先,想别人所没想。
同样是道家人物,同样的思想,先的理解不是一样,后人对先又该如何持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