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县及周边每个县(市)几乎都有马刨泉、牛刨泉、扳倒井之类奇特的井泉名胜。先说涉县河南店镇胡峪后山杨庄村马刨泉和鹿头乡东安居村兴龙寺外石后的的“马刨泉”。杨庄马刨泉,泉水清彻见底,常年不断,养育着杨庄的父老乡亲,据说能治百病。传说古时候(三国?)有一位将军路过此地,人困马乏,口渴难忍,战马用前蹄用力一刨,一股清泉掘地而出,流传至今。东安居村兴龙寺外石后的“马刨泉”。一座不为外人所知的寺庙,一泓养育山村的清泉。目前,山雨尚未亲临圣地,并未得知其背后的传奇故事。周边,武安,磁县,林州,平顺,黎城,左权也都有马刨泉、牛刨泉、扳倒井。传说宋太祖赵匡胤千里送京娘至此,饥渴难耐,神马奋蹄创出泉水,以解饥渴,所以叫“神马刨泉”。这里四面环山,群岩如堵,珠泉激越,春夏溪水曲回,松柏掩映,气象万千。寺泉,名曰“马刨泉”。传说建寺时,一神马用双蹄刨得此泉。泉水在村中央街道边。青石砌成泉眼,约1米见方,的其下方不远处又设一圆形小池,再往下有一长方形大水池。三池中有圆形小孔相通,泉水自方池至圆池再从大水池流向田间地头。村民从方池中取水饮用,在圆池中洗菜,再用大池中水洗衣服、饮牲口、浇田地。泉旁前后都有神龛和石碑。传说,刘秀逃到山西平顺县青羊镇一个叫老马岭的村子里,人困马乏,四处没水。刘秀一着急,他的马就尥了几蹄子。在尥蹄子的地方,立马喷出一股清泉,名曰“马趵泉”。刘秀和马喝足水后,正往西赶,但王莽的追兵渐近,情势急迫。大山似乎感应,塌陷数十丈深,王莽的兵马阻隔在了后边,此地遂得名“塌地驮”。“牛刨泉”碑记序载:我乡(停河铺乡子镇村)之东十里许有神祠日牛刨泉,黎邑胜地也。据其形势生离方,耸然而高出云表者青龙山也,山出两翼,左右抱环,而山腹之东南有泉,其形宛然若牛蹄状,故号曰牛刨泉。本县上遥镇的“马刨泉”还与“神龙”(古代,马七尺为龙,所以有“龙马”)有关。相传是一匹老马用蹄刨出了清澈干冽的泉水,后被人们名命为“马刨泉”。这口井为什么是倾斜的呢?当地人讲,是因为它有一段离奇的传说。当年宋太祖赵匡胤下河东,曾从石门沟路过。当时正值炎热夏天,日当中午,他口干舌燥。胯下之马,也渴得摇头摆尾,用蹄创坑,任由鞭策仍不肯向前行进。赵匡胤深知马已三天三夜没喝水了,心想,此地荒无人烟,何处讨水?寻思之中,突然发现沟台上有一片茅草,就下马扒开茅草,发现有深井一口。向井内投石,听到水声叮咚,干是对天白语:"直是天山也!今天渴中能得水,来日定可得江山!"但井深数丈,又无打水之具,还是有水不能解渴。正在叹息为难之际,战马奔到跟前,拖缰绕井转了几圈,正好把井口的鲜草挽在缰绳上。赵匡胤带着侥幸之心向天祈祷:“苍天若助我一臂之力,就让我将井扳倒。”说罢,拽住缰绳,用尽平生力气,向后一拉,井果然倾斜,泉水顺井口涌出。他惊喜不已,人喝足,马喝饱,又将茅草喂了马。饱食痛饮之后,他上马扬鞭,向东而去。山雨认为,神奇或离奇故事的背后,是农耕社会,先民为水而苦,为水而喜的现实。首先,一匹马(一头牛)能用蹄子刨出水,可想这里到处都是水。当然,是浅层水。若是地表径流,也不用蹄子刨。也有的,还需要深挖,有水了,还得考虑打水的方便程度,于是有了“扳倒井”壁,打横井等的实践经验的总结。这,是先民勤劳和智慧的体现和结晶。其次,能解关锁,刘秀,赵匡胤等名人饥渴的水,那说明这里的水水质确实不错。再者,马和牛善解人意,这是动物的灵性与人的爱心的契合。又再,不管是“牛刨泉”还是“马刨泉”,你看这都与农业有关吧?古黎宝泰寺一通古碑上曾载“炎帝得嘉禾处”的古碑。其证明黎城是炎帝故里,也是华夏农耕文明之源。而以牛马来名命的泉水,也当是农耕华夏之源的有力佐证。黎城县停河铺乡子镇村牛王大殿撰联一副,上联:昔日刨泉泽黎民,下联:今朝庇佑惠众生。子镇村民为感谢神牛当年创泉救黎民,特在村佛崖沟边建造牛王大殿一座,特此纪念。
作者简介:张海旺,河北神威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家事团队团队长,研究生学历(西南政法大学法学学士、法律硕士)。学术论文主要有《谢方樽人格论》。业余喜爱地方文化研究,精考据,善长联词赋,颇有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