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国保--古建筑(7.北海及团城)
106 59. 北海及团城明、清北京市西城区:
北海及团城是明清两代皇家园林,在北京故宫西北,占地面积约70万平方米。北海的水泊原为永定河一段故道积水而成,它是中国现存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布置精美的宫苑之一,北海先后历经辽、金、元、明、清五朝的兴建,历史悠久且重建时承袭较多。它始建于辽代,当时位于辽南京城的东北郊外,附近风景秀丽,于是统治者便疏浚水系,仿照蓬莱仙境建造了瑶屿行宫。
元代以琼华岛为中心规划了大都城,在中统三年(1262年)、至元四年(1267年)和至正八年(1348年)三次扩建琼华岛,将山命名为“万寿山”(或“万岁山”),湖命名为“太液池”。同时还在太液池的东岸修建了大内皇宫,在西岸建造了隆福宫和兴圣宫,构成一座巨大的宫苑——“上苑”。
1. 团 城
****************
团城位置北京市西城区北海南门外西侧。原是太液池中的一个小屿。元代在其上增建仪天殿,明代重修,改名承光殿,并在岛屿周围加筑城墙,墙顶砌成城堞垛口,初步奠定了团城的规模。乾隆年间进行较大的修建,增建了玉瓮亭。金时,团城为御苑的一部分。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时,团城横遭洗劫,衍祥门楼被击毁,白玉佛左臂被击伤,团城上的珍宝文物也被洗劫一空。建国后,党和政府对团城多次进行修缮。
团城位于北海南门西侧。元代时为一小屿,明代重修时筑城墙,并将东南二处水面填为平地,基本上形成现在的规模和四周环境。清康熙十九年(1680)重建承光殿,将原半圆殿改成十字形平面。乾隆年间进行较大的修建,增建了玉瓮亭。今天的团城,基本上就是乾隆年间修建后的建筑群。它的平面呈圆形,周砌城砖千仞壁立的小城。城台高出地平4.6米,周长276米,面积4553平方米。东、西两侧城墙下各有随墙门一座,上建门楼,东为昭景,西为衍祥,入门可沿蹬道登至城顶台面。蹬道处各设罩门,城台上建筑布局采取对称中兼以园林的布局手法。
承光殿为全城台的中心,其南有玉瓮亭,其北为敬跻堂,组成了城台的中轴线。两侧对称排列,有古籁堂、余清斋东庑和西庑等。朵云亭、镜澜亭高踞假山上。整座城台黄瓦红墙。金碧辉煌的古建群间,遍植了数十株苍松翠柏。承光殿中间方形,面阔、进深各三间,四面各推出抱厦一间,整个平面呈十字形。南面有月台一座。正中大殿为重檐歇山顶,抱厦为单檐歇山卷棚式,覆以黄琉璃瓦绿剪边瓦顶,飞檐翘角。上檐重昂七跴斗栱,下檐及抱厦重昂五跴斗栱。殿内施大点金旋子彩画。玉瓮亭内玉瓮为元代作品,体积大,雕刻精美。
在殿前有一座玉瓮,名“渎山大玉海”,高0.7米,重约3500公斤,系用整块墨玉雕成,是中国现存形体最大的古代玉器。它的原材重达5吨,元世祖忽必烈下令将其雕为玉海,于元世祖至元二年(1265年)完成,运至大都,放于广寒殿内。大玉海颜色青绿,上雕龙螭象征蒙古汗,羊、鲤鱼、犀牛、海螺、河蚌、蟾蜍、马、兔等在波涛中参拜龙王。明代末年,广寒殿被烧毁,渎山大玉海流落民间。后被北京西华门外真武庙的道人发现,以为是一个普通石翁,遂带回作为咸菜缸。清代乾隆帝访得后以重金收购,置于团城建石亭保护,并且还亲笔撰写了两首诗歌铭刻在玉瓮上。
敬跻堂
古籁堂
西庑
镜澜亭
西侧城墙下的随墙门楼——衍祥。城台高出地平4.6米,周长276米,面积4553平方米。东、西两侧城墙下各有随墙门一座,上建门楼,东为昭景,西为衍祥,入门可沿蹬道登至城顶台面。蹬道处各设罩门,城台上建筑布局采取对称中兼以园林的布局手法。
积翠牌坊往北过永安桥到琼华岛。
永安桥团城以北有曲尺形的永安桥与琼华岛相接。永安桥又名堆云积翠桥,其南侧与团城中轴线相对,北侧与永安寺中轴线相对,因两轴线有交错,故呈曲尺形。桥全长82米,有三孔券洞,面铺条石,坡度平缓,两侧有雕刻精美的栏板望柱。桥的南北各立四柱三间的木牌坊一座,绿瓦红柱,鲜艳夺目。南北牌坊的正间分别题额“积翠”和“堆云”,坊前各立石狮子一对,姿态雄伟。
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王朝定都北京后,在太液池以东建造了皇宫紫禁城,并向南拓展水系,形成中海、南海,与北海一起合称“西苑”,划入皇城的范围。万历七年(1579年),广寒殿倒塌,此后一直没有修复,直到清顺治八年(1651年),才应喇嘛所请,在广寒殿旧址上兴建了白塔,并将岛南部的宫殿改建为永安寺。乾隆六年(1741年)起,北海开始了长达三十年的扩建,除了在琼华岛的四面广建庭轩楼榭外,还在太液池的北岸和东岸增加了许多建筑群,形成今日的格局。
布局继承了中国古代造园艺术的传统,在水中置岛屿,用桥堤同岸边相连。在岛上和沿岸布置建筑物和景点。水面占一半以上,景观比较开阔。园内以琼岛为全园中心,岛上建筑以白塔为中心,分四面布局。塔是清顺治八年(1651)在原广寒殿旧址上建造的。从山脚至塔顶高62.8米,前有琉璃小阁一座,名善因殿。登高远眺四方,园景尽收眼底。南面为永安寺,寺随山势而建,高低错落,黄瓦红墙。
永安桥(原为太液桥),系元初所建,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将中孔木板改石券洞,过桥连接团城。东面树木成荫,建筑有智珠殿、慧日亭和被誉为燕京八景之一的“琼岛春阴”幢形碑等。西面有静憩轩、庆霄楼、悦心殿、水精域、甘露殿、琳光殿、蟠青室、一房山、亩鉴室、阅古楼等。庆霄楼、悦心殿位于西麓半山腰处,为帝后“理事引见”和观赏风景之处。庆霄楼为青瓦重檐歇山顶,上层面阔五间,四周围廊,下层为五破七间。昔日每逢腊月节,帝后登楼观赏冰嬉、雪景。阅古楼位于琳光殿之北,坐东朝西,正面呈半圆形,楼分上、下两层,共25间,壁上嵌495方御制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书法、镌刻精美绝伦。北面有酣古堂、写妙石室、看画廊、盘岚精舍、延南薰、嵌伇室、铜仙承露盘、一壶天地亭、小昆邱亭及东起倚晴楼西至分凉阁、中有碧照楼、远帆阁、漪澜堂、道宁斋、晴栏花韵和65间延廊组成的建筑群。此外山上尚有早年塌毁的亭、廊、牌坊遗址等。岛上和白塔山前的太湖石,多玲珑剔透,为金朝从北宋汴梁皇家园林“艮岳”拆运而来。其他地区的黄太湖石多为清乾隆年间运来。
2.琼 华 岛
*****************
白塔立于琼岛中心,坐北面南,为永安寺的最高点。塔以南依次有善因殿、普安殿、正觉殿、法轮殿、山门、牌坊,从山顶延伸至山下,岛与岸之间有永安桥相连。永安寺地处官苑之内,美轮美奂,富有皇家气派,所有殿顶以黄绿两色琉璃瓦覆盖,殿脊上雕龙形图案,寺中山石亭台的配置,亦如皇宫御苑,与园内别处景致浑然一体。白塔立于琼岛中心,坐北面南,为永安寺的最高点。
永安寺建于北海公园琼华岛南坡,位于北京。琼华岛是北海中的一座圆形山岛,从十一世纪起这里就成为皇家苑园,岛上遍布殿阁亭台,宛若仙境。公元1651年清代在前殿废殿的基址上建起了一座藏式白色喇嘛塔,并在塔前建寺,从此,琼岛又名白塔山,亦名白塔寺,公元1743年重修后,更名永安寺。
善因殿位于白塔前,是座小巧精致的宗教建筑。殿内供有铜质镏金大威德金刚(俗称千手千眼佛)佛像。其殿顶,为上圆下方的双重檐,以表示天圆地方之意。四壁外侧,用佛像琉璃砖装饰,华美而庄重。游人至此,居高临下,视野无垠。是观赏京城景致的最佳之地。明朝人士韩雍,曾这样描述他在此处所目击到的景物?近而太液晴波,天光云影,上下流动;远而西山居庸,叠翠西北,带似白云;东而山海,南而中原,皆一望无际,诚天下之奇观也。(《游西苑记》)。今天的北京城,大厦林立,道路坦荡,树木繁茂,生机勃勃。古城新姿,早已非昔日可比。
白塔建于清顺治八年(1651年),塔高35.90米,砖木石混合结构,由塔基、塔身、相轮、华盖、塔刹五部分组成,是一座覆钵式塔。塔座边长17米,塔基为砖石须弥座。
普安殿供的是藏传佛教格鲁教派的创始人,这个人叫宗喀巴,宗喀巴最大的特征是他的像和别人看着不一样,他戴着小毡帽似的,尖顶,其实就是说藏传佛教,为什么叫黄教?就是说里面有档次的人都要戴这么一个黄色的帽子,这宗喀巴就是戴这个帽子的佛,他最大的贡献是创立了活佛转世的一套体系。
正觉殿:为永安寺的第二重大殿,殿内供弥勒佛,此佛雍容丰腴,笑容可掬。相传他是十世纪初的一名游方僧,名契此,号长汀子,在世时常背袋行乞,所得钱物悉数捐赠寺院,所以人们又称其为“布袋佛”。
法轮殿是永安寺的正殿,原来,法轮殿才是佛家念经之地。
庆霄楼、悦心殿位于西麓半山腰处,为帝后“理事引见”和观赏风景之处。庆霄楼为青瓦重檐歇山顶,上层面阔五间,四周围廊,下层为五破七间。昔日每逢腊月节,帝后登楼观赏冰嬉、雪景。
琳光殿,明间前后均为隔扇门四扇,次间均为城砖乾摆坎墙推窗。两山墙均为城砖乾摆下肩,上砌城砖,外抹红麻刀灰,两山后檐留有攒山门,两侧抄手扒山游廊可达甘露殿。游廊外侧乾摆下肩,上部砌砖抹白麻刀灰,馒头顶,内侧装横楣坐凳。
蟠青室,三开间座北朝南,西面歇山,东面硬山灰筒瓦卷棚屋面。明间前后隔扇门各四扇,次间前后均为坎墙支摘窗。东南、西北共有游廊33间,灰筒瓦卷棚屋面,前后檐均为横楣坐凳。蟠青室东山墙南部叠有黄太湖石洞口,可进一房山南次间地下山洞。
“阅古楼"三字为乾隆手书。楼内墙壁上,镶嵌着我国著名的《三希堂法帖》等石刻495方,共收集了我国从魏晋至明末135位著名书法家的340件楷书、行书、草书等作品,总计约十万字左右。书法、刻法均极其精美,被称为"双绝"。这是一座集我国历代著名书法之大成的杰出建筑,在我国文化艺术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水精域位于甘露殿后之台基上,沿两侧弧型台阶可登上,建于乾隆十八年(1753年),三开间,歇山彩色琉璃瓦屋面,琉璃玲珑正脊、垂脊及岔脊。从西面看为一层,实际台基下尚有一层。地下层四面均为城砖乾摆下肩,上砌城砖抹红麻刀灰。只有南山墙下留券门一个,北山墙下部留出水口一个。水精域明间前后均为隔扇门四扇,前檐次间为城砖乾摆坎墙上装推窗,两山墙及后檐次间均为城砖乾摆下肩,上砌城砖墙,外抹红麻刀灰,馒头顶。
亩鉴室位于琼岛西麓,阅古楼东北山坡上,建于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三开间,坐东朝西,硬山灰筒瓦卷棚屋面,前出廊,明间隔扇门四扇,次间及后面明、次间均为城砖乾摆坎墙,支摘窗。前面垂花门1间,两侧跌落游廊共14间,灰筒瓦卷棚屋面,外侧砌软廊心,内侧楣子坐凳,院内用黄太湖石堆叠假山及踏跺,由垂花门直登亩鉴室。室后有水池。
甘露殿西面有静憩轩、庆霄楼、悦心殿、水精域、甘露殿、琳光殿、蟠青室、一房山、亩鉴室、阅古楼等。庆霄楼、悦心殿位于西麓半山腰处,为帝后“理事引见”和观赏风景之处。庆霄楼为青瓦重檐歇山顶,上层面阔五间,四周围廊,下层为五破七间。
永安寺墙外之西,亦缘山而登,半山有蓬壶挹胜亭,再登为悦心殿,殿后为庆霄楼,楼后为撷秀亭。
永安寺墙外之东,缘山而升,路中有振芳亭,再升为慧日亭,稍西则为顺治年间所建塔碑记及雍正十一年(1733)重修碑记,复升则进普安殿之东廊。永安寺墙外之西,亦缘山而登,半山有蓬壶挹胜亭,再登为悦心殿,殿后为庆霄楼,楼后为撷秀亭。楼南向,上下七楹。悦心殿之东,有书屋曰静憩轩,转石屏入墙门,仍为普安殿。庆霄楼每逢腊月,为清高宗陪同皇太后观冰嬉之所。白塔山下为藏信炮之所,有八旗军校轮流守之,此为清军入京之初所设,以防急变,雍正年间复申其令,其信炮军令牌藏于大内。
琼华岛东面,山路弯转,古树参天,含香吐秀,“智珠殿”高居“半月城”上又称“般若香台”,是一座半圆形的砖城。智珠殿建于清乾隆十六年(1751),它与城脚下的四柱三楼牌坊同时建成。这座牌坊,结构精巧,绚丽夺目,为如意形斗拱,这里是琼华岛东面的一处主要风景点。牌坊东面是直通东门的“陡山桥”。智珠殿南面的“慧日亭”,掩映于山石密林之中。智珠殿迤北的山脚下,有“琼岛春阴”碑。为金代的”燕京八景“之一。
见春亭
引勝亭:进了永安寺,穿过法轮殿,然后登上36级台阶,就到了龙光紫照牌坊。这时看见有两个亭子,东面就是这张照片上的“引勝亭”,西面的亭子叫“涤蔼亭”。“引勝亭”里面有一个石碑,用汉满蒙藏四种文字刻有清朝乾隆皇帝写的《白塔山總记》。
意远亭
晴栏花韵为三开间,硬山墙灰筒瓦屋面,前出廊,明间装隔扇门,次间及后檐均为砖坎墙,支摘窗。
道宁斋在漪澜堂院落西侧,即远帆阁对面,建于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建筑形式与漪澜堂相同,院东西各有偏厦游廊七间。弘历所以用道宁作为斋名,就是为了用它作为衡量自己的标准,随时提醒自己不要背离孔孟之道,道宁斋是清代皇帝和御用文人吟诗诵文的地方。
远帆阁在中段游廊西侧,建筑形式与碧照楼相似,唯此楼正面在前廊、廊柱间装横楣坐凳。金柱明间前后檐装隔扇门,次间、稍间砖坎墙,支摘窗。楼上前檐(北)木坎墙、支摘窗。后檐(南)木坎墙、推窗。楼左右为楼梯间、斜坡形、木挂檐、灰筒瓦屋面。
游廊的西端是倚晴楼,游廊呈半圆形,环抱于琼岛北麓的北海湖畔,长300米,共60间,分上下两层。游廊东西两端分别建有"倚晴楼"和"分凉阁"。它宛如一条彩带,起着烘托和丰富山光水色的重要作用。
3.北 海 西 岸
*************************
小西天又叫做极乐世界或观音殿。极乐世界建于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是乾隆为其母孝圣皇太后祝寿祈福而修建的。大殿为方形攒尖顶,四面各有琉璃牌坊一座,四角置方亭,联以矮墙。建筑整体四面环水,意境优雅,气势宏伟,占地面积1246平方米,是世界上最大的方亭式建筑。殿北有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为皇太后祝寿而建的万佛楼,内有一万个金质无量寿佛,1900年全部被八国联军掠走,万佛楼后来也被拆除。
万佛楼在极乐世界后,并于极乐世界统称小西天。前为普庆门,为三座黄琉璃瓦顶随墙门。入门南北各有牌坊一座,黄琉璃瓦顶,南面牌坊南向额为“大千轮置”,北向额为“满万昙霏”,北面牌坊南向额为“聚诸福德”,北向额为“现大吉祥”。东西各有一浮图,中为万佛楼,七间,楼高三层,顶层为歇山调大脊,各层皆为黄琉璃瓦绿剪边瓦顶,建于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为庆祝其母孝圣宪皇后八十寿辰而建。而王公大臣纷纷铸佛先献寿,统计近万,故而名为“万佛楼”。
人们在涌端亭里学习手语五龙亭在北岸的西部,建于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分别名龙泽、澄祥、滋香、涌瑞和浮翠。五亭临水而建,均为方亭,亭顶样式左右对称,亭与亭之间用S形平桥连接,龙泽、滋香、浮翠三亭又分别以单孔石桥与岸相连,形态优美,婉若游龙。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将五亭间的弧形木桥改为石桥,并装上了青石栏板和石柱,这些后于光绪二十六年早八国联军波坏,1974年照原样重修。昔日这里是皇后、近臣观景垂钓的地方,现在这五座亭子成为市民自发的娱乐场地,这里有合唱团、手语角、舞蹈表演和民乐演奏等活动,人们以共同的爱好聚集在一起,自娱自乐,成为北海公园的一道活跃的人文风景。
铁影壁现坐落在北京北海公园的铁影壁是元代遗物,壁呈棕褐色,由中性火山块砾岩雕成,因颜色和质地似铁,故称铁影壁。壁高1.89米,长3.56米,两面浅雕云纹异兽,刻工古朴浑厚,铁影壁原建德门(今德胜门)外一古庙前的照壁,明初,此壁被移到德胜门内护国德胜庵(今铁影壁胡同内),1947年,壁身移至北海公园,1986年,北海公园从铁影壁胡同找回基座,终使这一文物得以完整复原。
阐福寺.坐北朝南,山门前曾有四柱九楼牌坊一座,绿琉璃瓦顶。山门三间,歇山调大脊,黄琉璃瓦绿剪边。山门内为天王殿,歇山顶黄琉璃瓦绿剪边,殿后额为“宗乘圆镜”,联为:“妙华普观无穷境;慧日常悬自在天。”东西有钟鼓楼,二层三间,上檐为歇山顶,上下檐均为黄琉璃瓦绿剪边顶。
天王殿位于北海公园九龙壁东侧,明代为西天禅林喇嘛庙。清代时重修,一座佛寺。
北海快雪堂是一座皇家三进院落,从前到后分别为澄观堂、浴兰轩、快雪堂。最初为两进院落,乾隆四十四年,乾隆皇帝得到元代书法家赵孟頫临摹晋代王羲之《快雪时晴贴》石刻,为了更好地收藏,他特命人增建了金丝楠木殿,取名为“快雪堂”,距今已有238年的历史。
澄观堂与浴兰轩均建于清乾隆十一年(1746),是帝后们到北海阐福寺拈香时沐浴、更衣、用膳、休息的地方。
阐福寺北有一座北海植物园,这里种直着众多珍奇花卉,还经常举办赏花书法展览。植物园的西北角有一座亭阁式塔,参见妙相亭
西天梵境原名大西天禅林,建于明代,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重修后改为今名。山门前有一座精美的琉璃牌坊,门内为天王殿和大慈真如殿,供三世佛和十八罗汉像,殿周围有六十七间回廊环抱。铁影壁位于九龙壁以西的澄观堂前,宽3.6米,高1.9米,壁身由一块中性火成岩雕成,双面雕刻有麒麟和云纹,因色彩和质地像铁,故称铁影壁。铁影壁为元代所造,原为元大都健德门外一古庙前的影壁,明初,由于北京城的北城墙向南移动,因此被移动到德胜门内护国德胜庵前(今铁影壁胡同内)。1947年铁影壁被移至北海公园现在的位置,1986年从铁影壁胡同找回原来的基座,得以复原。两面浮雕云纹、异兽等纹饰,
北海公园大慈真如宝殿是天王殿中院正殿,内供三尊铜佛,重檐庑殿顶,并且不施彩绘,完全以木材本色示人。气势雄伟的大慈真如宝殿,大殿为棕褐色,整体建筑的木结构全部采用金丝楠木所建,黑琉璃筒瓦黄剪边重檐四坡顶,面阔五间,是中国现存明代建筑中的精品。殿内供奉三世佛及十八罗汉像。
北海的九龙壁是最有特色的一座,两面有龙,升降各异,互不雷同。该壁建于乾隆二十一年(1756),高5.96米,厚1.6米,长25.52米。两面有由琉璃砖烧制的红黄蓝白青绿紫七色蟠龙18条。九龙壁为五脊四坡顶,正脊上两面各有九条龙,垂脊两侧各一条,正脊两吻身上前后各一条,吞脊兽下,东西各有一块盖筒瓦,上面各有龙一条,五条脊共有龙32条。简瓦、陇陲、斗拱下面的龙砖上都各有一条龙(四周筒瓦252块,陇陲251块、龙砖82块)。如此算来,九龙壁上共计有龙635条。
静心斋原名镜清斋,占地约1公顷,是北岸的主体建筑。这里始建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为太子读书之处,后来因乾隆帝也常在这里养性,故又称乾隆小花园。它的正门与琼华岛隔水相望,四周有短墙环绕,南面为透孔花墙,可远观岛上的景致。斋内亭台楼阁围绕着荷池构建,四周堆叠太湖石景,颇为壮观。光绪十一年(1885年),慈禧挪用海军军费增修了斋内建筑,将铁路引入北海,在斋门口设立小火车站。1900年车站被八国联军毁坏。1913年静心斋维修后成为北洋政府宴请外国使节的场所。
北海镜清斋静心斋原名镜清斋,占地约1公顷,是北岸的主体建筑。这里始建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为太子读书之处,后来因乾隆帝也常在这里养性,故又称乾隆小花园。它的正门与琼华岛隔水相望,四周有短墙环绕,南面为透孔花墙,可远观岛上的景致。斋内亭台楼阁围绕着荷池构建,四周堆叠太湖石景,颇为壮观。光绪十一年(1885年),慈禧挪用海军军费增修了斋内建筑,将铁路引入北海,在斋门口设立小火车站。1900年车站被八国联军毁坏。1913年静心斋维修后成为北洋政府宴请外国使节的场所。
4.北 海 东 岸
*******************
濠濮间是北海公园的另一处园中之园。濠濮间是一座三面临水的水榭,以假山等与外界相隔,内部小桥曲折,幽静别致,另成一番天地。
画舫斋是东岸的主体建筑,又称水殿,坐北朝南,隐藏在土山石林之中。它原为行宫,门前一带是皇帝练箭的地方。门内正中为一方水池,四面廊屋环抱,精巧秀丽,别具一格。在庭院东部还有古槐一株,相传已有千年。
先蚕坛位于北海公园的东北角,面积17000平方米,是清朝皇帝的后妃们祭祀蚕神的地方,为北京的九坛八庙之一。现院内种有很多桑树,东面有一条小河,名为“浴蚕河”。主殿是亲蚕殿。殿内悬挂乾隆御笔的匾额:“葛覃遗意”;并有对联:“视履六宫基化本,授衣万国佐皇猷”。
1961年3月4日,由国务院公布北海及团城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