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三伏有多少天?入伏后,有什么风俗?为啥说“入伏怕坐空”
俗话说“热在三伏”,三伏天是一年当中最热的一段时间,甚至从汉代之后,成为了民间一个最重要的节日。每年的三伏天都在30天到40天不等,一般都是头伏十天,中伏十天到二十天,末伏十天。而今年的三伏天,从7月11日入伏,到8月20日出伏,一共40天。
入伏之后,天气炎热,连动物们都开始躲避暑气,人也不例外,所以古人便有了“歇暑”的风俗。三伏天里的饮食,就是古人“歇暑”的一大特点,人们常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不同的地方,三伏天里的讲究也不同。
北方的很多地方就有“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的说法。
三伏吃饺子,是很多地方的风俗。入伏之后,天气炎热,大多数的人们都会有食欲不振的情况发生,而饺子又是一种开胃解馋的食物,所以很多地方便都有了三伏天吃饺子的风俗。
而三伏里吃面的风俗,早在三国时期就有了,典籍记载“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古人所讲的汤饼,就是我们现在的汤面。
在一些地方还有“头伏鸡,二伏狗,三伏脚鱼红枣肚”的说法。
意思就是说,头伏要吃鸡,民间说“起伏呷只鸡,一年好身体”的说法;而二伏则是要吃狗肉;三伏则需要吃脚鱼和猪肚,脚鱼就是我们常说的甲鱼。无论是鸡、狗,还是甲鱼、猪肚,都是一些比较滋补的食物。
朝鲜族的人,还有在三伏天吃狗肉酱汤的风俗。
在过去,朝鲜族比较喜欢吃狗肉,但是到了办喜事儿、丧事儿的时候,却是不能够吃狗肉的。这是一种风俗,也可以算是一种礼节。而到了三伏天的时候,虽然天气炎热,但是朝鲜族的人们都喜欢来一碗热腾腾的狗肉酱汤,据说三伏天里吃狗肉酱汤,整个冬天都不会感到冷。
除了吃之外,民间还有“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还能种荞麦”的说法。
我们所说的节气,其实都是老祖宗为了更好地掌握农耕时机,而对自然界天气的变化所做的总结。所以只要和天气相关的节令、风俗,往往都能够与农耕挂钩。而三伏天里,除了天气炎热,人们都要歇暑之外,由于光照充足,雨量丰沛,更是植物、农作物生长最旺盛的时候。所以,农村有小院的很多人,都会在这个时候种上秋菜,以供自己食用。
入伏之后,人们除了吃有讲究,种菜有讲究,甚至入伏的日子是否吉庆也有说法。比如说这句“入伏怕见空”的俗语,说的就是入伏之日如果是空日,就说明这一年天公不作美,收成也不会很如意。
那么,究竟什么是“空日”呢?古代按照“干支”纪年纪月纪日,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相配形成六十甲子,而十天干有10个,十二地支有12个,他们相配,必然有两个轮空,所以古人讲“甲子旬中无戌、亥;甲戌旬中无申酉”等等。
而今年入伏之日为7月11日,按照干支纪年法,这天为辛丑年的乙未月庚申日。而古人讲“甲寅旬中无子丑”,意思就是在以“甲午”开始的循环中,地支子、丑没有天干与之相配,所以子、丑就为空。
而今年的入伏之日为庚申日,属于甲寅旬中,而甲寅见“子、丑”为空,即庚子日为空。所以今年的入伏的这天没有落空,预示着今年或许会有一个好收成!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我国国土广袤,所以不同的地方气候也不相同,所以即便是入伏,也会有不同的气候和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