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国画,在谈“笔墨”之前,必须先得聊聊他。(干货帖)
编者按:当我们学习中国画时,
会发现谈论最多的便是“笔墨”二字。
一个听起来高深莫测,很玄妙的词汇,
其实细想一下,笔墨之所以神秘,
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水的运用!
因为有了水,墨才可分浓淡,
因为有了水,笔才可论湿干。
由此可见,学习传统绘画,
特别是传统写意画,
不掌握用水之法是不行的。
从古至今,
凡有成就的画家对于用水都有过深入的研究。
扬州八怪中的李鱓就曾言:
“水为笔墨之介绍,用之得法及凝于神”,
“笔墨作合生动,妙在用水”。
李鱓《芍药图》
现代傅抱石、黄宾虹、汤文选对水法的研究更有自己独到之处,
黄宾虹总结自己用水用墨分出泼墨法、破墨法、积墨法,
均是指水与墨相融而产生的画面效果。
傅抱石破笔渲染法,更是运用大量的水产生水晕墨章、
水色淋漓的艺术效果。
傅抱石山水
本篇就为大家介绍几种常用的传统用水之法,
让我们在学习中,共同感受中华文化的玄妙与伟大。
(一) 水调墨
张大千 《荷花图》
中国画本质上是线的艺术,线条构成中国画的骨架,未有骨架,画便难立。所以作画前,必须先着墨,墨得靠水调制方能用。这就是以水调墨。
王冕《墨梅图》局部
如花鸟画如画梅花先得立枝、干,树枝的干枝得有浓淡之分、阳背之向。要想充分表现梅花枝干其质感。需得调墨,调墨时要充分的调动水的介质,
王冕《墨梅图》局部
古代王冕画梅“十要”中提到“要水墨浓淡”。墨分五彩,已是靠水介质得以分开。墨经水的调合,就可发生浓淡、干湿、枯润的变化,才能更好的表现梅树的质感。此为古今任何画家所少不了的一道关。
(二) 水带墨、色
写意花鸟画常用之法。根据各自的作画习惯,在作画前,或在作画过程中,洗笔、蘸水,使笔中含水量达到适中,然后蘸墨、色。
齐白石 《群虾》
如此使笔于纸上,墨、色因笔中水的饱润关系,极得变化,形成浓淡、枯润自然。
李苦禅 《 穐味图》
近人齐白石画虾,就是采用的此方法。李苦禅画蟹,画白菜用的也是“水带墨”。
(三) 水破墨
水破墨就是先落墨纸上,然后以饱含水份的笔破之。运用这种方法,往往会使纸上留有墨痕,同时又显出水晕效果来。
齐白石 《荷花鸳鸯》
用此法画雨中荷花较好,人们通常爱以墨色画荷叶,通常容易出现笔扫痕(飞白),若用水及时进行破之,会出现水气淋漓的效果,而且笔痕也可以若隐若现的保留着。即可保持线的扩大,也可形成面的感觉。用此法画大幅水墨荷花图是较为理想的方法。
(四) 水破色
水破色与水破墨,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效果 。水破色亦可以称为水带色,也就是饱含水份的笔、蘸色,着纸后可以形成朦胧色感。
江寒汀 《荷塘清趣》
此法多用于花鸟画的背景和衬托画眼,画的主题。用此得体的话,可以提高画面层次感。
(五) 墨破色
墨破色,就是先用色笔画出所描绘对象的形体,然后以墨笔进行勾画,这样可以形成动感,而且表现出来的视觉效果,较为丰富,也可以充分展示出笔的力度和动感。
虚谷 《枯枝赤蛇》
虚谷善于用墨破色,在他现存的一幅画中,他运用此法表现赤练蛇十分巧妙,先用朱石票画出一条盘绕在树枝上的蛇形,再用墨笔画蛇身上的花纹。
刘继卣 《猛虎下山》
墨破色用得好,其变化多端,掌握好此方法,可以产生出变化无穷的效果,此方法关键在于水分的把握,使用时候,根据所绘对象而进行。如画虎,描绘花纹时,色稿要湿,墨破要及时,使其在水色墨相互渗透中,形成朦胧毛绒感。
(六) 色破墨
色破墨,就是适当掌握好墨色干湿时候,及时用色笔进行点破。此法最好用厚色、或矿物色。
任伯年《牡丹孔雀》
任伯年善于使用此方法,描绘绿色孔雀。如其光绪庚辰年所作的《牡丹孔雀》,就是先用墨写出孔雀的神态,然后在墨色未干透时,用石绿破墨色,使色与墨相互渗化融成一体。
(七) 色破水
色破水,指的是用明亮的色笔,在湿过水的纸面进行描画,以求浑然朦胧之感。
此方法多用于带墨色的水浸过的纸面。如为了表现花朵艳丽,人们常用淡墨或笔洗水,衬托花朵,
溥心畬 《荷风夜雨》
此时若再在此淡墨水上,进行色破之,会使画的主题更突出,而且衬托部分与花更近,画面已较为丰满。
(八) 渍水
用墨有“渍墨”。用色有“渍色”。用水有“渍水”。渍水,有清水渍、墨水渍、矾水渍、粉水渍、醋水渍,此外还有豆浆水渍,助剂水渍等等。
若加其它成分的水渍,它的性质各不相同,绘画的效果也不同。如矾水渍不吃墨,醋水渍碰到墨易化。如清水渍化墨匀净,醋水渍化墨毛葺葺,洗衣粉水渍、墨迹刻板、纹理突出。
张大千 《疏池晴暑》
用水渍法,所描绘的画面容易产生虚实变化、生动而有趣。这种方法,墨色冲画次数不宜过多,否则画面容易产生脏腻感,失去画面应有的清新明丽的效果。
(九) 泼水
泼水,指泼的不带墨或彩色的水。如画树林、荷池、雨中花,为了画出它的雾气、水气,增强其润湿感,不妨泼水。泼水时,要待画面上的墨色干到百分之八九十程度,即不要干得透时。持水笔在画面上,按需要表现的方向的施之以水。
张大千 《山水》
这样,水渗透墨色中,墨色随之化开,雾气立即得到表现。或者用大提笔饱含水份进行点滴,使画面表现的物象,斑斑剥剥的化开,造成水墨淋漓的效果。历史上善于用泼墨、泼色的画家,无不善用泼水。泼水可以有效的弥补泼墨泼色的不足。
(十) 辅水
王伯敏先生说:“辅水”是黄宾虹先生提出来的。辅水就是在一幅将要完成的作品上,铺上一层水,目的在于使一幅得到更加调和的效果。
黄宾虹 《山水》
此方法多用于山水画创作中,花鸟画应用的较少。在进行大幅面画创作中偶尔使用,可以起到统一画面的整体感。
(十一) 冲水
冲水与泼水,有较相似的,但也有不同的地方。冲水一般用于画面的主题点化,使所描绘对象墨色丰富。
任伯年 《花卉册》
历史上,用的较多的是在熟纸或绢上作画,在生纸上用时,一定要掌握了墨色干湿。
任伯年 《花卉册》
此法用于生纸上,首要控制好干湿,一般待画面干到八九十左右,进行冲化效果较好,早了容易冲肿画面所表现对象的形体,造成变形臃肿,干透了又得不到所追求的效果。
(十二) 点水
点水法,就是应用于作画前,在纸上洒上疏密不等的水滴,然后进行创作,使画面出现露气(水珠)。
应用时要注意水滴不要洒得太多,也不能太少,如果水洒的多了,容易出现滥的毛病,留不住笔触。
如果水洒的少了,容易蒸发,墨色上去后,达不到预想的效果。所以要控制好水分,掌握上墨色的时间火候。
傅抱石 《山水》
随即用大笔调花青加墨色画上荷叶,原来已洒上水滴的地方墨色不易进入,自然出现了星星点点的斑点。由于水滴在纸上的饱和,墨色上去后,就自然产生了渗化,形成酷似水珠的露气。此方法,较多的应用于大叶面,丛生花卉,簇聚草丛,处理虚实变化,求得浑然一体。
张大千 《黄山文笔峰》
用水的方法,从理论上讲似乎很简单,概括起来,主要表现为:
少量用水易干、适量用水易湿、大量用水易晕,技巧有泼、吸、渍、冲、破、积、铺、点等等。而实际操作起来,水一接触到宣,有如脱缰的野马、收拾较难。尤其是大量用水,要做到水晕而墨彰、晕中有物、晕中有骨,决非百日之功。
齐白石 《荷花》
齐白石曾言:“干裂秋风画之难,润含春雨亦非易,白石用水五十年,未能得其妙”。
谢稚柳 《荷花》
可见,写意花鸟画用水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值得研究实践。只有不断实践,不断总结偶然和必然,并加以体会,整理和思考,才能有效地掌握水法的主动权,达到更贴近当代人的精神需求,更能表现当代人的情绪与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