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事者: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群居守口,独居守心!
有人用一幅对联评价曾国藩: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
曾国藩为晚晴重臣,一生律己甚严,为文有名绩,为武有事功。
他留下的几幅对联,包含着为人处世的原则,凝结着做人做事的智慧,很值得一读。
一、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
曾国藩48岁时写下这副对联,总结前半生,警醒后半生。
大意是指人穷骨头不能贱,事穷初心不可弃。
无论身处什么境地,都要像春天一样,保持乐观生机的心态,积极向上。
春天,是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季节。
《道德经》贵柔,老子说,柔弱者生之徒。
柔,是生命的特征。春天,正是用柔的力量化生新世界。
上联阐述了做人处事要“柔”、“圆润”的至道。
但人不能只是一味地“柔”,脊梁骨必须得撑得起,不能弯曲。
整幅对联告诉人们,做人应内方外圆、刚柔兼济。
李鸿章常说:受尽天下百般气,养就胸中一段春。
人活了小半辈子,要受得了挫折与烦恼,经得起磨炼与打压,活出朗朗风骨,欣欣向荣。
二、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群居守口,独居守心。
作为曾国藩最经典的对联之一,可以将这句话,看做是曾国藩的人生态度与做事原则。
大处着眼,是一种格局,格局决定结局。
拥有怎样的格局,就拥有怎样的命运,怎样的人生。
小处着手,则是一种人生态度,微不足道的小事有时却能决定成败。
不要好高骛远,但是要高瞻远瞩;不要锱铢必较,但是要脚踏实地。
水深则流缓,语迟则人贵。
群居守口,是一种智慧,脚踏实地做事,永远比夸夸其谈重要。
中国古人讲究“慎独”,在别人看不见时,始终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
慎独,是自律的最高境界。
三、好人多自苦中来,莫图便宜;凡事皆缘忙里错,且要从容。
此联是曾国藩赠给姻亲郭嵩焘的肺腑之言,今天依然适用。
生活不只有享受,还需要经营。
有成就的人大多吃过苦,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贪图安逸,总想走捷径、贪便宜、急得利,永远成不了大器。
世事多变,关系繁杂,处事遇忙则乱,所以做事要稳。
不论大事小事,心平和,头脑才更清醒,处事更从容。
总之,急于求成,急功近利,往往欲速则不达!
每临大事有静气,才是人生的正确打开方式。
四、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上联听起来有些极端,却体现出曾国藩对自己严格要求。
修心修身,养成好的品格,容不得半点马虎。
做事,不能只想着回报、酬劳,而是应该想怎么把事情做好。
就像种树一样,养得深根,日后才能枝繁叶茂。
在等待的日子里,耕耘好自己的一片天地,自然会有好的结果。
五、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稳当,次求变化; 办事无声无臭,既要老到,又要精明。
曾国藩用十几年带兵打仗的经验,告诫我们:
不管做什么事,首先要稳当,在稳当的基础上,才谈得上创新变化。
做事要精明,不是提倡唯利是图或者机关算尽,而是学会审时度势,守住原则,才能把事情办的稳妥。
在这急功近利的时代,任何事都求“快”求“新”,甚至只求结果不问过程。
然而,盲目的往前冲,往往落入死胡同,自古及今,成大事者,戒急用忍,行稳致远。
六、天下无易境,天下无难境;终身有乐处,终身有忧处。
一天夜里,晚年的曾国藩睡不着,秉烛夜读后写下了此联。
老子说: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很多事情,都具有两面性,没有绝对的福与祸,没有绝对的好与坏。
顺境和逆境、乐处和忧处,从来不是对立的,而是一体两面。
天底下没有绝对的顺境,得意忘形,失了初心,会让成功顷刻间消失殆尽。
人要学会顺其自然,在逆境中要淡然处之,尽力而为,不强求结果。
人也要有忧患意识,在顺境中要做好准备,有备无患,不贪图享乐。
正如曾国藩自己所说:战战兢兢,即生时不忘地狱;坦坦荡荡,虽逆境亦畅天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