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成为知名企业的核心是“人才管理”!解析谷歌的团队管理策略

谷歌公司是当今世界最出色的科技公司之一,市值已经接近万亿美元,他的成功离不开出色的人才管理。谷歌在全球的雇员超过9万名,其中不乏各领域最顶尖的人才。根据职场社交网站“领英”的统计,谷歌是全球人才最向往的工作地,《财富》杂志更是五次将谷歌评为全美最佳雇主。最佳雇主是从人才管理的角度进行的一项评比,考量包括员工的满意度、公司对员工的尊重程度、员工的流失率等选项。

可以说“出色的人才管理”是谷歌取得今日成就的关键要素之一。今天我就从人力资源的角度来跟大家聊一聊谷歌如何招聘顶尖人才,以及如何通过合理的管理,让这些顶尖人才更出色、更自由,也更开心的完成工作。更重要的是谷歌的人才管理方法,不只是只有谷歌才能用,也非常适用于我们中国的大中小型企业,希望对企业主有所帮助!

标准化的招聘策略,为谷歌打造人才库

不管你是管理一个小团队,还是领导一个大企业,谷歌成功的秘诀都可以复制。下面我将分三个部分来聊这个话题。先说第一个部分,谷歌如何招聘顶尖人才?顶尖人才的好处不言而喻,他们能继续引领技术革新。例如谷歌大脑团队的负责人“杰夫·迪恩”,就是一位了不起的技术专家,也是谷歌搜索算法背后的核心人物。他研究出将索引存入内存中,而不是从磁盘中读取的方法,将搜索效率在原有的基础上提升了三倍。算法的改进让用户拥有了更好的搜索体验,也让使用谷歌成为一种习惯。

很多公司在招聘的时候都觉得招个普通人才就可以了,等他进入公司之后,再花成本培训他,让他的能力变得顶尖。但谷歌认为这个方法并不可取,顶尖人才不是培训出来的。例如“爱因斯坦”在瑞士专利局发现了“狭义相对论”,并不是因为瑞士专利局给他做了什么培训,而是因为瑞士专利局的工作很清闲,爱因斯坦有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而且培训的效果也未必有公司想象的好。

有研究发现,多数公司的培训都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例如根据2005年的一项企业调查,只有10%不到的培训内容被员工应用到工作实践中。因此,谷歌决定将更多的成本投入在招聘之上,只招行业前10%的顶尖人才。不过这些顶尖人才并不好招,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绝大多数顶尖人才在现有的岗位上享受着成功,并没有找工作的打算。例如谷歌的人员发展副总裁“凯瑞·梅”,曾经连续4年拒绝了“拉斯洛”的邀请,在拉斯洛的不断攻势下,他才同意加入谷歌。

那么谷歌是如何寻找和面试筛选行业顶尖人才呢?我们先说搜寻人才,谷歌的方法是建立自己的人才库,主动与人才建立联系。早期的谷歌每年只招几百人,应聘者主要来自在职员工的推荐和校园招聘。谷歌员工都是行业的顶尖人才,他们推荐的应聘者都是跟自己一样优秀的人,而校园招聘,谷歌只锁定美国最顶尖的八所常青藤大学的优秀毕业生。随着谷歌规模的壮大,靠员工推荐和常青藤大学的毕业生,已经不能满足招聘需求了。2009年起,谷歌开始建立自己的人才库,比如通过“领英”这类职场社交网站,以校友网络得到某名牌大学的校友数据库信息。

谷歌的内部招聘团队还会分析行业中最出色的几家公司,汇总这些公司的员工名单,和谷歌员工一起评估哪些人适合来谷歌工作。对于合适的人选,谷歌会主动发出邀请,与候选人建立联系,并长期跟踪他们的情况。例如谷歌高级副总裁“杰夫·胡贝尔”亲自招聘过一名工程师,胡贝尔和这名工程师建立了长达10年的关系,才将他招入谷歌。

以上就是谷歌寻找人才的方法,找到了人才,还要通过面试来确定他们是否真的适合谷歌。很多公司在招人的时候,主要决定权是在部门经理的手里,但谷歌的面试由招聘委员会负责,招聘委员会由不同部门的高管组成,他们共同决定招聘结果,部门经理并没有最终决定权。这么做的一个好处是避免了部门经理因为私心而降低用人标准。有的时候部门经理会希望聘用一位朋友,或者是卖人情给某位大客户。谷歌的方法是让利益相关者回避,即使是创始人也不例外。

例如“YouTube”现任CEO“苏珊·沃西基”,她来谷歌之前就和创始人“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交好,但聘不聘用她,是委员会说了算。采用委员会招聘的第二个好处是避免了一线用人部门的妥协。如果一线经理很长时间以内都没能招到合适的员工,就会因为心急而放低标准。比如多数公司在招聘行政助理岗位时,都会设立非常高的标准,但是90天过去之后,只要应聘者投了简历都能得到面试机会。

为了公正地评价应聘者,谷歌也对面试流程进行了标准化处理。在面试应聘者之前,面试官会收到一封面试指导邮件,邮件里包含了应聘者面试的岗位,应该测试哪些能力?以及测试这些能力的方法。此外,谷歌的每一轮面试也会从不同的侧重点去考察应聘者的能力,初试主要测试应聘者是否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招聘程序员,谷歌会直接要求应聘者写一段代码,解决一个难题。谷歌还会花大量的时间更新题库,避免应聘者提前知道答案。

复试主要测试应聘者的责任心、协作能力。因此面试题主要是采用行为和情景结构化题目,行为测试要求应聘者讲述过去的成就,并与谷歌的工作要求做对比。比如让应聘者讲讲曾经领导过的项目,看应聘者是否符合谷歌的需求。情境测试会虚拟一个与工作相关的场景,比如问应聘者一些假设性的问题,假如同事反对你的方案,你会怎么做?最后招聘委员会将通过复试的应聘者提交给高管审核,高管审核侧重于应聘者是否适应谷歌的文化,比如应聘者是否接受谷歌公开透明的文化?

三大政策,让顶尖人才的能力发挥到极致

通过以上的标准化流程把顶尖人才招进来,谷歌建立了非常庞大的人才储备,那么该如何让他们发挥作用呢?这就是接下来要分享的第2部分。谷歌通过三个方面“人尽其用”,第一个方面,给顶尖人才充分的自由度。谷歌认为对于顶尖人才不能像流水线员工那样告诉他们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每一件事都规定死。谷歌的做法是给予人才充分的自由度,让他们去探索前沿领域。比如谷歌在内部实行了20%时间制,员工在完成工作之余,可以分出20%的时间,做自己认为可行的项目。

谷歌也大力支持员工的20%项目,谷歌的“街景三轮车”就是工程师利用20%的时间开发出来的。“谷歌街景”是在谷歌地图的基础上开发的,它可以让人们在访问地图时更加直观的看到街道的实景。为谷歌采集街道的工具是街景汽车,然而街景汽车无法进入一些狭窄的街道。一个谷歌工程师在西班牙度假时发现了这个问题,假期结束之后,他利用20%的时间设计了一款“街景三轮车”,用于采集狭窄街道的实景。后来街景三轮车又被改造成滑雪车,用于拍摄温哥华冬奥会的滑雪项目,这些都得到了谷歌的大力支持。

对于本职工作,谷歌也同样给予员工充分的自由度,这体现在公司目标的设定上。谷歌实行的是“OKR”绩效管理方法。中文意思就是“目标和关键结果”。其中“O”代表目标,必须具体、可度量、可检验。如果你达成所有“KR”,也就是关键结果就能完成目标。比如目标是将搜索质量提升10%,相应的关键结果是更好的搜索相关性,也就是搜索结果对用户来说多有用,以及更短的等待时间,也就是用户多快能找到结果,只要这两项关键结果达成了,就能完成目标。

“OKR”能帮助员工弄清楚,要达成目标,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更重要的是在谷歌“OKR”的设定是自下而上的,能给予员工一定的自由度,调动他们的主人翁精神。在每个季度开始的时候,谷歌创始人拉里·佩奇都会设定公司的大方向,然后鼓励员工根据这个方向,自主设定目标和关键结果,并由此确定团队的目标。因此,基层员工理解自己做事的意义,能主动去发现并解决前沿问题。

打个比方,医生要求你降低血压,以便参加马拉松比赛,你可能会心不甘情不愿的接受他的建议。但如果你是出于自己的意愿要参加比赛,那么你就会非常主动的配合医生的建议。而且谷歌的“OKR”是透明的,上至首席执行官、下至一般的员工,每个人的目标都是公开的,这也方便每个员工把自己的个人目标和公司计划联系起来,更多的参与其中,与其他团队通力协作。在制定目标的时候,谷歌鼓励员工疯狂一点,创始人拉里·佩奇就说,当你设定的是一个疯狂而富有挑战性的目标时,即使没有实现它,你也仍然会取得一些不小的成就,但疯狂也得有限度。

谷歌有两项措施来保证员工的目标既有挑战性,又有合理性。第一个措施是70%原则,也就是说如果目标只完成了70%,说明目标设置是合理的。比如“OKR”目标是将搜索响应时间缩短10毫秒,最终响应时间缩短了7毫秒,刚好完成了70%。说明目标定得正好,如果轻松就缩短了10毫秒,说明目标定低了。70%的原则也适用于整个公司的战略,谷歌会将70%的资源投入到现有的赚钱产品上,比如搜索引擎和广告等核心业务,其余的30%投入到更加疯狂的目标上。

不过疯狂的目标,要想获得公司的追加投资,必须先接受资源稀缺的检验,检验的标准是产品在没有公司营销费用的支持下还能获得成功。例如,2008年上线的谷歌chrome浏览器,这款浏览器上线时没有获得任何市场营销资金,完全靠自己优越的性能积累用户。当用户人数冲破7000万时,公司才同意加大投资,通过市场营销为产品助力。

保证员工制定合理目标的第二个措施是奖励失败者。要想让员工愿意冒险,公司必须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也就是为失败者兜底。比如谷歌之前有过一个产品叫Google wave,它是集电子邮件、文本协作、视频聊天于一体的产品。这就好比你可以在开视频会议的同时发一封邮件给同事,你们一起在线编辑一份文档,以上工作只需要Google wave就能完成,这是一个疯狂的想法。迄今为止还没有哪一款社交产品能集成这么多的功能。然而上线一年之后,谷歌因为用户数量没有达到预期,关停了这个产品。

虽然这个产品失败了,但是wave团队中没有任何人被炒鱿鱼,其中多数人还得到了公司的重用,原因在于他们的项目敢于挑战疯狂的目标。这次失败也创造了许多宝贵的成果,比如谷歌邮箱的一些技术,就是从wave平台上移植来的。以上就是帮助顶尖人才发挥作用的第一个方面,给顶尖人才充分的自由度。让顶尖人才发挥作用的第二个方面,就是保证考评的公正性。公正的考评可以让做出了成绩的员工得到应有的回报,而不公正的考评则会大大降低员工的积极性。

在谷歌,绩效不是由直属领导一个人说了算的,部门经理给员工初评后,谷歌还会组织复核,对考评结果进行校准。拉斯洛认为,正是校准这个环节,让谷歌员工对考评的满意度是其他公司的两倍。在进行考评校准的时候,业务类似的团队的经理们会聚在一起,复核员工绩效。比如5个不同产品的销售部门经理,共同复核手下的100名员工的绩效。因为每个经理对员工的期待不同,对绩效标准的理解也不同,就像在学校里,有的老师打分严一些,有的松一些,复核的过程能够消除这种差异。

为了避免经理们集体做出糟糕的决定,在每次开校准会之前,谷歌还会给他们发一份材料,描述考评人员常犯的错误,其中一个常犯的错误是近期偏差,他指的是考评人会更加看重员工的近期表现。如果本周某员工与考评人开过一次会,且在会议上表现出众,之后在校准会,考评人就有可能提高对这名员工的评价。在校准会上经常能听到考评人们互相提醒:“稍等,这是近期偏差,我们需要回顾整个阶段的绩效表现,而不仅仅是上周的。”

谷歌让顶尖人才发挥作用的第三个方面,就是助力末端员工。考评完了总会有员工的绩效不尽如人意,很多公司的做法是解雇处于末端的员工,而拉斯洛认为这么做是有问题的,因为如果员工从工作的第1天就了解到,不管工作有多么优秀,团队里都将有一个人会因为得了差评而被解雇,结果就是员工的注意力都放在内斗上,而不是与其他公司竞争。而绩效排名靠后的员工也会生活在失败和恐惧的煎熬中,担心随时都会被解雇,还如何专心工作呢?

谷歌相信自己的招聘流程是严格的,加入谷歌的员工都是顶尖的人才,员工工作上遇到困难只是暂时的,可能因为做事方法不对,也可能是因为不适应环境。因此谷歌在做出解雇决定之前,会先帮助员工走出困境。助力末端员工的方法有两种,第1种是为这些员工提供培训和辅导,帮助他们改善做事的方法。要注意的是这与招聘员工然后培训他们是不一样的。此时谷歌的培训仅仅是针对小部分陷入困境的员工,而不是针对每一个人。助力末端员工的第2种方法是为末端员工改变工作环境。如果培训没有效果,谷歌会帮助末端员工在公司的内部换一个岗位。通常调岗之后,这个人的绩效能够提升到平均水平,如果改变环境,还不能让员工提升绩效,谷歌才会解雇他。

但这也并不意味着这名员工很糟糕,他只是可能不适合为谷歌工作而已。例如拉洛斯曾经解雇过手下一名员工,三年之后,这名员工升任了一家财富500强企业的首席人力资源官,事业蒸蒸日上。他说新公司的节奏比谷歌稍慢一些,但恰好适合他。谷歌的这套方法逐渐得到了同行的认可。2013年11月,微软宣布取消强制性的末位淘汰制,因为在此之前,微软的绩效文化让员工把精力都放在了与同事的比较上,这让微软一度错失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机会。

通过两大策略,降低人才流失率

那么让人才发挥了最大的作用,第三个方面谷歌还要关心如何留住顶尖人才!很多人都知道谷歌为了留住人才提供了很多福利,比如免费的餐饮和通勤车,但留住人才更重要的是让人才开心的工作。这里我们主要介绍谷歌的两个方面的举措。第1个方面是培养让员工满意的经理,有的时候员工并不是不满意公司,而是不满意糟糕的经理。培养让员工满意的经理,是留住顶尖人才,降低流失率的关键。2010年拉洛斯做过一个换岗实验,他把考核优秀的60名员工调入绩效最差的经理团队。第2年这60名员工不仅绩效大幅下降,而且还产生了离职的念头。也就是说,一个优秀的人才是不愿意在差劲的经理手下干活的。

如何培养让员工满意的经理呢?谷歌的做法可以归纳为三步,第一步是设置评价经理的标准,这个标准完全由员工决定。2008年,谷歌推出了一项调查方法,叫做“谷歌员工幸福指数调查”,它反映了谷歌员工最关心的问题,其中一项是关于经理的,根据调查,谷歌人力资源部门搜集了员工对经理的前10项要求作为评价经理的标准,比如做一名好的导师,给团队授权,不随便插手下属的工作,关心团队成员的成就等等。

第二步是给经理打分,员工按照预先设定的问题对经理进行抽样面试。部分问题就来自前面说的那10项要求,根据经理们的面试表现,员工还要为经理提供一些反馈意见。第三步是改善经理的满意度。拉斯洛将面试评分和反馈意见与获得过最佳经理奖的经理做对比,从而找出需要改善的经理,与帮助末端员工类似,找出平庸的经理是为了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改善。比如某个经理在沟通聆听方面得分比较低,他可以参加职业谈话的培训。经过两年的努力,谷歌员工对经理的满意度稳步提升。到2012年,谷歌经理的平均得分从83%的满意度上升到88%,就连表现最差的经理也有所改进,满意度从70%上升到了77%。

接下来就是留住顶尖人才的第2个方面,差异化的薪酬制度。大多数公司执行严格的薪酬制度,为工资设定上限。例如,公司会允许工资与市场水平上下浮动,最优秀的员工能拿到高于市场水平30%的工资,平均水平的员工每年能加薪3%左右,特别优秀的员工能够加薪10%,为工资设定上限有一个很大的缺陷,会造成人才的流失。假设你是一名顶尖的销售人员,销售业绩极好,为公司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第1年你或许能拿到10%的加薪,但是第2年只有7%,之后是5%,很快你的工资就达到了所在级别工资的上限,薪水再也不会增长,适时的升职可以为你争取到一点薪资空间,但是你很快又会达到下一个级别的工资上限。

对于一名优秀的员工来说,理智的做法是跳槽,因为优秀的人才在雇佣市场上有很大的议价能力,很多公司甚至愿意用翻倍的工资来吸引优秀人才,而谷歌执行差异化的薪酬制度,来避免顶尖人才的流失。这主要表现为2点,第1点是差异化的工资体系,在谷歌,个人工资完全取决于他所做的工作能够带来的价值。做同样工作的员工,由于他们产生的价值不同,工资差异很容易达到3~5倍。有的时候谷歌还会为特别优秀的员工预留了足够的工资空间,同一岗位的工资差异有时会高达百倍以上。在谷歌甚至还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低级别员工的工资比相对高级别员工的工资高很多。

第2点是不平均的奖金,在很多公司里做出巨大贡献的人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奖金,因为参与利润分配的人数太多,所有人的奖金被平均分摊了。谷歌坚信,对作出卓越贡献的员工应该慷慨。因此采用了不平均的奖金制度。如果最优秀员工创造的价值是平均水平员工的10倍,那么他们最少也应该得到5倍的奖金。为了不超过预算,就只能给水平一般的员工更少的奖金。比如整个2005年,谷歌总计向11个团队颁发了超过4500万美元的奖金,而其他团队的奖金则少得可怜。

要有效实行这种极端的薪酬政策,需要具备三种能力。首先能区分哪些价值是由员工创造的,哪些价值是由于环境因素造成的!比如是市场环境突然好转或是谷歌的品牌效应。其次是我们提到过的考评的公正性,公正的考评可以让没有拿到高工资和高奖金的员工心服口服。最后还要有充分理解薪酬政策的经理,他必须有能力给没有拿到奖金的员工解释清楚谷歌的奖金政策,以及指导员工如何拿到高额的奖金,否则只会孕育嫉妒和仇恨。

重新定义团队

谷歌也正是通过以上三大部分的内容建立了卓越的人才团队。第一,谷歌认为与其招个水平普通的人才,不如直接把顶尖人才招致麾下,为此他打造了人才库,不断的跟踪人才的进展,还规范化面试流程。第二,为了让顶尖人才发挥作用,谷歌首先给顶尖人才充分的自由度,其次是重视考评的公正性,再次助力末端员工。第三,为了留住顶尖人才,谷歌一方面培养让员工满意的经理,另一方面实施差异化的薪酬制度。今天人才已经成为公司竞争的重要战场,在谷歌“人”始终被当作企业的重要财富。谷歌的管理层始终将发掘、培养和留住人才作为公司最高战略,而这也是谷歌成功的根本。

一点思考

可能对于中国的很多创业者来说,通常都是通过合伙创业的模式经营公司,而对于团队员工并没有花费很大的力气,甚至很多公司老板的理念是多花钱在广告投入、营销成本上,而对于招聘,往往给人力的要求就是免费招聘,能不花钱就不花钱的给我招来人,这往往与“以人为本”的理念背道而驰,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够给大家一点启发和思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