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了8000元一晚的虹夕诺雅,她却挤12㎡“老破小”,还住50年?

虹夕诺雅的御用设计师,

一家三口住12㎡的“老破小”?!

- 设计 塔之家 -

NO.1 | 壹

话说,说起“虹夕诺雅”,现在关于这家民宿品牌的评论,句式都是以“没去过虹吸诺雅……”这样的方式开头:

“没去过虹夕诺雅,就别说自己去过日本。”

“没去过虹夕诺雅,就别说自己是酒店控。”

……

如今的虹夕诺雅,已经快成了民宿酒店界的传奇了。

没有电视,没有空调,不管三餐住一晚却要8000元RMB,还必须两晚起住,照样无数人趋之若鹜。

现在虹夕诺雅各家酒店一年的收益,甚至达到年收入400亿日元(约25亿人民币)

每一家虹夕诺雅都是颜值杀,让你置身在空灵的山水里,感受到日本居住美学的意境。

就连去酒店的路都很有诗意,要走一段15分钟的水路,乘坐酒店安排的扁舟沿溪而上,一路欣赏两岸的风光,非常有仪式感。

虹夕诺雅的御用设计师就是下面这位女设计师——东利惠

设计过一系列虹夕诺雅的作品——虹夕诺雅轻井泽”(2005)、”虹夕诺雅京都”(2009)、“Hotel Bleston CourtYUKAWATAN”(2011)、“虹夕诺雅竹富岛”(2012)、”虹夕诺雅富士”(2015)、虹夕诺雅东京”(2016)、”虹夕诺雅巴厘岛”(2017)等。

许多人肯定会想,这么有名的设计师,肯定住在豪宅里,最不济也应该是一个充满设计范的大HOUSE里。

可结果却大跌眼镜,这位女设计大神,就住在自己家的老宅,一栋12㎡的造型“奇葩”的小屋里,还跟父母一家三口一住50年。

NO.2 | 贰

从东京涩谷坐地铁,从外苑前站下车,从青山路走到Kira路上,再沿着斜坡向上走,去看看藏在树影婆娑间的,这栋由清水混凝土筑成的宅子。

这里就是东利惠的老宅。

东利惠的父亲东孝光也是一位建筑设计师,当时默默无闻的他,想要盖个房子,买不起大的地块,最后看下来,只有在一堆建筑中的这个“犄角旮旯”的地块,才勉强可以承担。

这栋房子,也被东孝光称之为“塔之家”

虽然地块面积实在狭小,但这也难不倒身为设计师的老爸,他花尽心思,用聪明的头脑加上设计师的空间感觉,愣是在这块小地方,做出了11个功能区。

占地面积狭小,就往空中发展!整个规划,高低错落,厨房、卫生间、客厅一个不少,甚至还有自己将来开设计公司的办公室,都安排好了。

“塔之家”建筑图

整个建筑的外观是最朴素的清水混凝土,因为占地面积太小,只能往空中发展,整个造型呈一种“塔'一般的造型。

身为建筑师,他也特别不喜欢那些成片开发的住宅,在那些新的区域,一点城市的烟火气都没有,而且最不方便的是,上班实在太麻烦。

而这栋房子,身处闹市,家里没书房,可以去星巴克工作;浴室面积太小,偶尔可以去公共澡堂奢侈一把;朋友来聚会,可以去外面吃饭;想看书了,走几步路或骑车就能抵达图书馆。

而且这样的房子,还独门独院,走进自己家,还要走一段小台阶,回家的感觉,都很有仪式感。

入口

就这样,这个占地12平米的房子盖好以后,一家人欢天喜地地搬了进去,“终于有一个温暖的小窝啦!”

一家三口搬到塔之家的合影

东利惠说说现在回忆起来还历历在目,“我小时候和母亲住在大阪的老家,父亲去东京的公司赴任。后来,父亲在东京建造了“塔之家”,我和母亲才搬过来一起生活,那时我第一次有了属于自己的房间,在整个房间里楼下楼下满处跑,非常开心。”

NO.3 | 叁

从外面看上去,房子的造型既不方正,但是住在里面,却非常舒服。

顺着楼梯往上走,二层是起居室和厨房。

餐厅中岛是由水泥砌筑的,上面安装白色大理石台面,水槽和灶台并列设置,下方带有储物空间,延伸出来的台面可供用餐使用。

平日里,一家三口每天的日常,就是坐在沙发上看看电视,围着这个小吧台吃饭聊天,热闹又温馨。

旁边一个小地方,就是会客区,有些时候老爸就在这里招待朋友。

别看它面积很小,但是空间很大,直接挑到屋顶的挑空,一坐下来,阳光就从旁边的窗户上照下来,一抬头,巨大的布艺灯饰悬挂在半空,完全没有逼仄压抑之感,倒有点像美术馆一般。

楼梯采用悬浮式设计,一端固定在墙面上,感觉非常奇妙,而且在这样狭小的空间里,也最大限度的节省空间。

走到三层,两侧墙体之间安装一面搁板,用来储物和摆放装饰品。

搁板旁的门洞通往卫生间,以蓝色拉帘做遮挡,平时不使用的时候就敞开着。

这栋房子的每个房间都没有房门,整个空间都保持一种全通透的敞开状态。

卫生间里,洗衣机、台盆等安排的妥妥帖帖,甚至还有一个木制的小浴缸可以泡澡,看看外面平台边上的大树。

上到四楼,是一间完整的主卧,一家三口一起住的时候,是东孝光和妻子的房间。

他去世后,妻子因为身体不好主动搬去了养老院,这里就成了女儿东利惠的卧室。

床旁边拥有和二层同款的超大窗户,采光极好,东利惠特别喜欢在拉开窗帘,窝在这儿看书。

外面还有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遮挡视线不遮挡阳光,私密性不错。

NO.4 | 肆

最顶上的房间,就是儿时东利惠的房间,最大的特色,就是两面通顶的书柜,最大限度地利用不规则空间。

在东利惠的记忆中,每每父母上楼,他们逐渐清晰的脚步声就等同于敲门,比如母亲要来阳台晒衣服,就会特意加重些脚步。

儿童房外还有一个宽敞的露台,小时候东利惠经常坐在桌子前,边看星空边写作业。

因为以层作为家庭成员的活动空间,所以大家在这里,沟通交流也很方便。

有客人来家里,或东孝光和妻子在起居室看电视太吵,东利惠直接朝着楼下喊一句“小点声”就可以了。

妻子在楼下做饭好饭,喊一句“饭好了”,丈夫和女儿就会从各自的房间跑出来。

对于东孝光一家人来说,这里不仅仅是他们幸福生活的源头,更是无可取代的家人般的存在,承载了三口人所有的生活点滴。

儿时的东利惠与她的房间

用东利惠的话来讲,就是:“深夜回来的爸爸来看我睡着的脸,早上我在地板上经过我爸爸。这是一个房子,也是我和家人之间的联系。”

从6岁起就开始住在塔之家的她,现在已经成了父亲公司的代表建筑师,接管了这座塔楼,并一直住在这里。

东利恵在客厅看书,东孝光旁边托腮思考

在这样一栋小楼里,她深刻地感受到建筑对一个人生活的意义。

“那时经常有很多学习建筑的人前来家中拜访、聚会和进行各种讨论。因此,从小就感觉建筑师这份工作,是既严肃又有激情的。

我觉得日本之所以有很多寿命很长的公司,一个原因可能是孩子从双亲那里感受到了职业感所带来的快乐。如果不是住在“塔之屋”,我可能也不会走上建筑设计这条道路。

作为虹夕诺雅的设计师,这些年来,她住过无数绝赞的酒店,看过无数绝美的风景。

“如果想放松一下,我会去位于冲绳的虹夕诺雅·雅竹富岛,如果只是想稍微离开东京住上一晚,或许会去虹夕诺雅·轻井泽,又或者想发会儿呆,吃点好吃的,就会去冲绳的海边休息一下。根据不同的时间,喜欢或者想去的地方会不一样。”

虽然远方总有让人心动的风景,但她最喜欢住的地方,还是那个位于东京的、青山路和Kira路上,挤在一堆房子里的那栋12平米的小屋。

那里不仅有温暖的回忆,有三口之家一起生活的故事,还是一个建筑师,初心开始的地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