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另外两种不孝是哪两种?

综艺大观园

弘扬中华文化,辉映卓越人生
公众号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不管是在电视剧里还是在日常生活中,这是我们经常听到的一句话。无论是电视剧还是日常生活中,老人们总是会搬出这句话来教育后代,那就是希望后代能够多多生育子女,而且尽量早婚早育。在古代,人们非常重视“孝道”。
在许多朝代,“孝”被用来统治世界,而“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则出自孔孟之口。虽然我们常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是最不孝的事,但有多少人知道另外两种不孝行为是什么?随着90后成为社会的主力军,越来越多的90后父母也在催婚的路上。但由于时代观念的不同,一些90后不仅迟迟不结婚,还懒得谈恋爱。

当他们的父母问他们时,他们会说:“我一个人不好吗?我宁愿高质量的独居,也不愿低质量的生活,“这时,很多家长会疯狂地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即使你不考虑自己,你也不考虑你的家庭吗?”一些聪明的90后会问:“另外两个不孝是什么?”很多家长会被问哑巴。今天,小编就为大家介绍另外两大不孝。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话出自孟子的《孟子·离娄上》。在这里,孟子主要批评舜的不孝行为。孟子认为,不孝的表现形式很多,但最重要的是不尽职责。舜没有告诉他父亲未经允许就结婚,也就是说,他没有履行自己的后代义务。但先生们认为,虽然舜没有报告,但舜和报告没有区别。
《十三经》注释指出,不孝有三种行为,一是违背父母意愿,使父母陷入不义;二是父母年迈贫寒,但不赡养父母;三是没有孩子,断香火。三个不孝中的最后一个是最不孝的。在这里,“无后为大”并不意味着没有后代,而是尽到后辈的本分。因此,孟子这句话的原意是“不孝的表现形式很多,不尽力而为是最大的不孝”,这句话是怎么演变成今天的意思的?

这与东汉末年儒家学者赵岐有关。他在《十三经注疏》中,首先将这里的“后”注解为“后代”的意思,之后又把孟子的这句话解读为:“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

第一种孝道:阿依屈服,对父母的无条件服从和对不义之事的宽容是第一种孝道,这在今天还是很实际的。孔子的弟子曾经问孔子:“孝道可以定义为孩子总是服从父母的命令吗?”孔子说:“这是什么!它是什么?当父母不公平时,他们应该指出。如果他们的父母错了,他们会追随父亲的一生。这怎么是孝道呢?”
从孔子与弟子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孟子的孝道与孔子的思想是一致的。第二种孝道:家里很穷。不是为了养家糊口,这时候的孩子们不养活父母,不照顾父母,这就是不孝。这是第二种孝道。这家人很穷。父母年纪大了,不能工作。当他们是老人的时候就不能工作了。他们不可能为了当官而努力学习。
不照顾家庭是不孝顺的。现在养父母很辛苦。如今,社会上的年轻人知道他们想和父母一起赚钱。现在他们给这些人起了一个名字,他们说很多人没有进取心,这些年轻人无所事事,他们结婚了,他们还把钱花在老人身上。现在有很多事情。
在古人看来,这不是妻子和孩子的年龄先人不上香,先人的血也碎了。这是一个伟大的孝道。在改革开放的岁月里,出现了许多女企业家和女企业家,她们没有成家。这是一种孝道。有很多不孝的行为,最不孝的就是没有后代。古人所说的三大不孝,一是明知父母是错的,却听话,陷父母于不义。
第二就是家庭很穷,不养活自己的父母。不知道如何学习和做官。第三就是不要结婚生子,断掉祖先的血脉。在这三个不孝中,没有后代是最严重的。从此,“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成了千百年来父母催婚的口头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