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人物韩天衡,上下求索、义无反顾

来源:大美书画
写意 精当 生动
——韩天衡先生“千秋万岁”印赏析
文\王 丹
我一直认为,“千秋万岁”一印是韩天衡先生鸟虫篆印的代表作。这个观点,没和天衡先生交流过,不知先生以为然否?但我的印象中,韩天衡美术馆的一些装饰图案,采用的便是这方印。个中消息,似乎可给我的看法提供部分佐证。
“千秋万岁”印,作于1999年,距今已有二十个年头。此印的特点,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
一、明显的写意倾向
这方印不似一般鸟虫篆印那样给人一种精雕细琢的感觉,而是随兴的、松动的、烂漫的,具有明显的写意性。其笔画线条有粗有细、有实有虚、有整有残,并且,那种鸟虫的形态也不做细致的刻划,只略有其形,高度概括,点到为止。这样,就更显笔意,那种与先生的草篆密切相关的笔意;同时,在这种笔意的后面,也让我们领略到天衡先生那种稔熟、丰富而又得心应手、独具特色的用刀之法。
二、精当的配篆选择
这方印的配篆也相当讲究。细审之,四个字,两繁两简,繁简相间。特别是“万”字,弃繁而取简,可谓精心、精当、精妙。这样做的好处:一是生变化。若“万”字用繁体,下面“歳”字笔画亦多,必繁繁相重,没有对比,难生变化;而取简体,则局面立活,不但繁简生变,即笔画亦多有变化,如“万”字笔画多取横势,恰与上部“秋”字及下部“歳”字竖笔相映成趣,可谓巧思。二是避拥堵。
设想“万”字用繁体,布局不免紧蹙迫塞,难得现在这样宽松有致,有一种疏可走马的豁朗开阔之感。三是显呼应。四字两繁两简,且相错相杂,由于“千”字“万”字笔画均少,物以类聚,相应相求,自然互生一种呼应之势。
三、简洁的表现方法
鸟虫篆印,由于鸟虫篆的特点,一般都显得繁缛夸张,屈曲重叠。然“千秋万岁”一印,虽有鸟虫篆的特点,但却能删繁就简,尽最大可能存其意趣,做到繁中有简,简而有致。如“万”字的上横,“歳”字的中横,均少曲多直,意态简净。其它笔画,亦多繁而有度,具朴茂之质,而不臃肿累赘。
四、生动的印面效果
笔意充沛,配篆精妙,笔画增饰适度,用天衡先生自己的话说,是在做减法甚至除法,刀法灵变虚和,披削互用,涉刀成趣,细腻大气。凡此种种,都使这方印显得自然生动,活泼而雅致,协调而安稳,具有极好的艺术效果和非凡的艺术境界。称之为得意之作,天衡先生似也不遑多让。
顺带说一句,天衡先生于鸟虫篆印用力至钜,造诣精深,遂使这一不被重视的印种大放异彩。可以说,今日印坛鸟虫篆印创作的繁荣兴旺,是与天衡先生的探索、示范及引领密不可分的,这也是应该大书一笔的。
(作者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篆刻委员会主任)

以下为旧文

不逾矩不

——学艺七十年述怀

文/韩天衡

我从四岁学写字,六岁学刻印,十几岁学写文章、新诗,三十五岁继学绘画。在郑竹友、方介堪、马公愚、谢稚柳、陆维钊、方去疾、陆俨少、沙孟海、李可染、郭绍虞、程十发、黄胄等师辈的教诲下,一路风风雨雨、磕磕碰碰、质疑释难、上下求索、义无反顾、心无旁鹜地淫浸其中。要之,艺术是我的至爱,乃至是我精神、生命的支柱。

我为这个展览定的主题词是“不逾矩不”。孔夫子曾对人生有过十年一阶梯的规划,自“三十而立”至“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从心所欲,这不现实,也难实现。而“不逾矩”从道德层面和行为准则上说是不错的,但延伸至艺术上则是守旧且保守的。试想,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审美在深化,人民在期待,艺术岂能“不逾矩”?故而我跟孔老夫子开个玩笑,在“不逾矩”后面加了个“不”字。无非是要提醒自己刀笔当随时代,作品应有担当。推陈出新,区别于古人,区别于前人,区别于故我,始终是艺术工作者的应有的崇高责任和不懈的使命。

这个展事,原署名“从艺七十年展”。然我自忖,这寂寞而悠长的七十多年,苦中生乐,唯一与“学”为伴。往昔是这般的“学”过来,今后还将这般地“学”下去。唯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吸收,不逾矩不,才能老勿自缚、老而不萎、老则弥坚、老有所得、老去无悔。

艺无涯、学无涯。古人云:行百里者半九十。我距这九十甚远,即使日后有幸抵达百里,前头的目标又将是行千里者半九百。为人一世,“学”字是不能去身的。故定名为《不逾矩不——学艺七十年展》,它权当是我学艺途中的一个驿站:是小结,审检既往;是起步,寄望未来。相信心存未来的人是不会老的。

这个展览尽管做了艰辛的努力,但是我有自知之明,就这点能耐,铁难成钢,水准平平。期待得到同道和社会的指教、攻错。批评是良药,批评里有良方,虔诚探索艺术的人,永远是走在一条漫长、孤独、迷茫而充满诱惑力的路上。

这个展览,幸获声望卓著的诸多艺术领导机构的指导、支持,又得到海内外艺友及百乐同门的竭诚帮助,在此,深表谢忱。

二〇一九年十月
韩天衡   奇崛   1985年
韩天衡   逃禅煮石之间   1984年
韩天衡   是有留人处   1981年
韩天衡   司徒晏   1962年
韩天衡   诗心文胆   2009年
甲骨文《好风入室 初月在林》,韩天衡,34×48cm,1986年
行楷 欧阳修《醉翁亭记》,韩天衡,69×111cm,2012年
隶书“至乐·大寿”五言联,韩天衡,180×49cm×2,2019年
《穿云图》,韩天衡,44.5×67cm,1990年
《拒霜秋色图》,韩天衡,96×53.5cm,1994年
《月白风清图》,韩天衡,92×42cm,1995年
《杨万里诗意图》,韩天衡,143×360cm,2004年
《四时花叶最无穷》,韩天衡,67×132cm,2009年
《春满人间》,韩天衡,19×30cm,2012年
《四时清华图卷》之一暗香疏影,韩天衡,22.5×140cm,2019年
《四时清华图卷》之二荷塘憩夏,韩天衡,22.5×140cm,2019年
《四时清华图卷》之三葡萄栖禽,韩天衡,22.5×140cm,2019年
《四时清华图卷》之四翠色寒声,韩天衡,22.5×140cm,2019年
爱上篆
来源 |图文来源网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