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原阻击战:63军浴血奋战取得大捷,打破李奇微全歼志愿军的企图
在1951年5月的朝鲜战场上,一场事关中国志愿军生死的战役铁原阻击战爆发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在李奇微的带领下,精心策划了一场以“磁性撤退”为诱饵的歼灭战,企图一举将中国志愿军的主力部队全歼在三八线附近。
危急关头63军临危受命,在铁原这一地区与敌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在这场战争中,敌我双方都伤亡惨重,其惨烈程度不亚于上甘岭战役。最终,63军全军将士坚守铁原14天,击垮了联合国军的战斗意志,取得了阻击战的胜利。那么我中国志愿军为什么要死守铁原?志愿军战士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取得了铁原阻击战的胜利呢?
1951年3月,远在朝鲜战场上的美国名将麦克阿瑟与美国总统杜鲁门就朝鲜战争问题方面发生了严重的分歧。杜鲁门严正声明要将朝鲜战争保持在朝鲜半岛上,不许战争扩大化,以免激怒苏联,引发全面战争。但是与中国志愿军多次交锋之后的麦克阿瑟却不甘心朝鲜战场上的屡屡失利,多次违反杜鲁门的命令,甚至与台湾的蒋介石取得联系,希望蒋介石出兵朝鲜一起攻打中国志愿军。麦克阿瑟的举动气的杜鲁门大发雷霆,恨不得将麦克阿瑟一脚踹进太平洋。无奈之下,杜鲁门用李奇微换下了麦克阿瑟。
随着李奇微来到朝鲜战场,抗美援朝战争的第五次战役打响。在与中国志愿军的几次较量之后,李奇微在失败中总结摸索出了中国志愿军的行军特点,那就是他们擅长“礼拜战争”和“月光战争”。所谓的礼拜战争,其实是因为志愿军方面的补给有限,在行军作战的过程中,他们随身携带的补给大多只能维持一个礼拜的时间。在物资供给不足的情况下,往往战斗力也随之下降,只能一边战斗一边等待补给。而由于没有空军,为了躲避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强大的空中打击,中国志愿军又发明了“月光战争”,他们往往会采取夜间行军,以穿插迂回的方式对美军展开进攻。在总结出了中国志愿军的作战规律和弱点之后,李奇微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他想用节节抗击、逐步后撤的“磁性撤退”方式,一步步将我中国志愿军的主力部队引进他精心设计的包围圈中,以达到一举歼灭的目的。
按照李奇微的作战计划,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在与志愿军的作战过程中,按照每天32公里左右的速度有计划地向后撤退,并且李奇微严令部队在战斗中尽可能地避免与志愿军展开夜间作战和近战,而是充分发挥其远程炮火和空军的优势对志愿军进行有力的打击。与此同时,李奇微又调派部分空军全力以赴切断中国志愿军的补给线路。
在李奇微的部署之下,美军的后勤、空中打击和机动作战等方面的优势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而志愿军所擅长的穿插、迂回、近战和夜间突袭等战略战术却失去了发挥的优势。志愿军方面面临着弹尽粮绝的危险。
所以,从1951年四月份开始,中国志愿军方面看上去是取得了相当大的战果,但是实际伤亡却十分巨大。作为抗美援朝战争的总指挥彭德怀司令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信息。他意识到,此时美军的看似节节败退的状态其实很有可能是一种伪装,是李奇微设下的圈套,企图将中国志愿军的三大主力部队进行战略性的包围,然后一举歼灭。
5月21日,彭德怀果断下令,让前线的各军火速撤回三八线附近。但是,彭德怀的后撤命令还是稍晚了一步,因为此时的李奇微已经下达了全线反攻的命令。志愿军60军遭到了敌军毁灭性的军事打击与围攻,大部分的60军战士和官兵相继牺牲。但60军的顽强抵抗却有效地迟滞了美军对志愿军的进攻速度,让志愿军方面有了喘息之机,同时也等来了援军。
在两军攻防交错之际,两军的交战地转移到了铁原附近。铁原作为志愿军后方补给的阵地和重要的交通枢纽,一旦落入敌军手里,对我志愿军方面将是致命性的打击。这块被称为朝鲜中部的“铁三角”之地上面,公路、铁路运输线交叉纵横,地势上山脉连绵,群峰耸立,进可攻退可守,是不可多得的战略要地。此时从前线后撤下来的志愿军都在向铁原方向靠拢。但是,如此重要的战略要地,其北面竟然是辽阔平坦的平原,此种地形最适合美军的机械化大部队的作战行动,所以一旦铁原落入美军的手中,美军方面便可以借着空军和远程炮火的打击能力将志愿军歼灭在这块汉江平原之上。
面对“联合国军”的合围之势,彭德怀司令焦急万分。恰在此时,在东线作战的南朝鲜军队被我志愿军战士击退,彭德怀抓住机会立刻下令东线的志愿军展开反攻。就在志愿军战士在东线与美军激战之时,李奇微命范佛里特快速向铁原袭来,企图将志愿军的生命补给线彻底掐断。此时的铁原并无多少志愿军驻守,离铁原最近的部队急行军也要7天的时间才能赶到。可是此时的铁原已经到了危急关头,焦头烂额的彭德怀一筹莫展。正在此时第19兵团的63军从西线撤了下来即将到达铁原!彭德怀老总大喜过望,连忙致电19兵团的杨得志司令,并命令道“杨得志,我不管你用什么办法,务必要将敌军抵挡在铁原城外,至少要坚持15天到20天!”
这样的命令让19兵团的杨得志司令犯了难。因为此时的63军并不是得胜归来,而是在西线作战中损失严重人困马乏奉命回来休整。要兵力不足敌军一半的63军去抵挡范佛里特带领的全副武装全美械装备的美军,还要坚持至少半个月的时间,其难度可想而知。但是,杨得志也明白铁原对于中国志愿军的重要性,于是咬着牙给63军的军长傅崇碧下了命令。
傅崇碧
5月28日杨得志来到了63军的指挥所里,见到了身负重伤躺在担架上却依然在指挥战斗的傅崇碧,即便是走过枪林弹雨,无数次与死神擦肩的杨得志,还是忍不住红了眼眶。这就是中国军人的战斗精神,也正是因为这种精神,中国志愿军战士们才在朝鲜战场上创下了无数的战斗奇迹,并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在傅崇碧的指挥之下,63军采用了正面抗击与侧翼突袭相结合的战术,并趁着夜间对敌人进行了突袭。但是令杨得志与傅崇碧始料未及的是美军范佛里特带领的5万多兵力,竟然同时出动了1600余门各式火炮,300余辆坦克和庞大的战斗机群。战斗一开始,李奇微便命令范佛里特火力全开,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里,美军对准63军的189师竟然投放了多达4500吨重的炮弹。从铁原到莲川,整条战线上都在弥漫着战火的硝烟。李奇微本以为在这样密集的重火力打击之下,中国志愿军定会因损失严重而丧失战斗力。但是令李奇微没有想到的是,这支仅有两万多人,只拥有240多门火炮的中国志愿军,面对强大的美军和如倾盆大雨般的密集炮火,竟然爆发出了惊人的战斗力。他们抱着必死的决心,哪怕战至最后一人也绝不让敌人踏进铁原城半步!
傅崇碧根据敌我双方在兵力火力上的巨大差距,将63军的3个师按照一个倒品字型布置。由189、187两个师分布在左右两翼的前线抵挡敌军。188师在二线作为预备队同时加紧在铁原城外的防御工事建设。面对敌军密集的火力攻击,189师师长蔡长元及时调整军队部署,命令军队在山坡的反斜面底部挖掘掩护坑道尽量减少人员的伤亡。同时将565、566、567三个团14000余人分成了200多个独立的单位,分别坚守在200多个据点上。这样的安排部署在尽量减少了人员伤亡的同时也把每一个据点变成了一颗颗扎在地上的钉子。致使美军被迫减缓了进攻的速度,在与志愿军的战斗过程中美军方面也出现了重大的伤亡。189师的作战方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我军188、187两个师也争相效仿。
这样的作战方式虽然拖慢了美军的进攻速度,但是想要给美军重创还是不可能的。为此189师师长蔡长元不断的对敌我双方的战斗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最终蔡长元终于找出了美军在作战方面的另一个弱点,就是美军虽然擅长机械化大规模的作战方式,但是对于运动战方面却是弱势。而中国军队则恰恰相反,在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中我军积累了丰富的运动战的战斗经验。蔡长元马上命令各师作战指挥所,在战斗过程中不断的调整阵地和部队的建制。让各个阵地上的志愿军始终保持旺盛的战斗力。与此同时,美军方面按部就班的作战方式,让他们对作战前线传下来的情报有着强烈的依赖性。美军每天都要按照前一天所获取的情报来决定当天的军事部署。但时刻处于运动状态的志愿军,让美军的情报失去了时效性,打乱了敌军的战略部署。
蔡长元
6月2日,美军与志愿军189师在233.2高地和种子山阵地上展开了拉锯战,各个阵地几次易手。到6月3日晚,原本14000余人的189师仅剩下了4000多兵力,189师被改编成了一个团撤回二线休整,由188师接替战斗。铁原阻击战由此进入到了第二阶段。拥有丰富的坑道作战经验的188师在师长张英辉的带领下,将铁原城内原有的战壕和防空洞等一切可以用作防御的沟壕利用起来,以抵挡敌军的飞机和大炮的重火力攻击,与此同时,188师又充分利用反坦克武器击毁美军上百辆的坦克和装甲车。
6月4日,美军突破了65军左翼的防线,眼看美军就要长驱直入进入铁原城内,傅崇碧命令188师将铁原城南的水库炸开,以拖住美军的脚步争取作战时间。同时又指挥快速组织突击队实施反击打退敌军的进攻。激烈的战斗持续了一整天,美军的汽油弹将铁原城的外围变成了一片熊熊燃烧的火海!188师的兵力几乎被打光,整个63军只剩下187师一个团的兵力还能继续战斗。生死存亡之际,187师决定孤注一掷,集中了全军上下所有的炮火对准美军主力主动发起了进攻。而已经在准备庆功的美军此时在防御上也放松了警惕,这为187师的偷袭成功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在一切准备就绪之后,伴随着信号弹的声响,187师分布在数十个打击点上的上百门大炮同时开炮,美军阵地一瞬间变成了一片火海。187师的炮火点燃了美军的弹药储备点,整个美军阵地乱做一团。犹如天降神兵的志愿军们将美军打蒙了,受到惊吓的美军没有了继续进攻的勇气,他们选择了向后撤退。187师以一个团的兵力牢牢守住了铁原城阵地。
6月12日,中国志愿军完成了战略转移。李奇微见已经错失良机,再想要对志愿军进行围歼已经不可能。无奈之下,命令美军停止进攻,历时12天的铁原阻击战以志愿军的胜利结尾。此次战役的胜利为中国志愿军在三八线附近重建战线赢得了时间,也粉碎了李奇微的阴谋,从此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进入了战略防御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