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玉器大全(隋唐--明)7

(0)

相关推荐

  • 古玉鉴定:金代古玉鉴定要点学习(学习资料)

    (公元1115 --1234年 )金代是由女真族完颜部联合契丹,汉族建立的地方政权,辖域包括今天的东北三省.河北.山西.陕西.山东以及河南.安徽.江苏一部份的广大地区. 女真族又称"女直&q ...

  • 叫板“粗大明”,故宫馆藏明代玉器,件件精美!

    明代玉器作为中国玉器发展史上的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具有很高的艺术性,画师玉工们为我们留下了构画优美,技艺精湛的艺术珍品.他们在玉石难得而且易碎的玉材上,发挥并实践着他们的艺术创造力和审美理想,具有很高 ...

  • 玉炉顶不甘做配角(中古篇)

    明人高濂在<遵生八笺·燕闲清赏笺>中对玉器的描述有这么一段话:"自唐宋以下,所制不一.如笛.管.凤钗-- 炉顶.帽顶--梳背.玉冠.珥.绦环.刀把.猿.马.牛.羊.犬.猫.花朵种 ...

  • 中国玉器大全(隋唐--明)15

    281. 白玉镂空福寿方形牌 明 长5.7厘米 宽4.5厘米 1982年西安市征集 西安市文物局藏 长方形镂空牌中部一'寿'字,其旁有蝙蝠飞翔,以串枝叶.梅花.竹叶衬托,外围竹节形方框.寿字为长寿吉祥 ...

  • 中国玉器大全(隋唐--明)16

    300-301. 青玉环把有盖樽 明晚期 通盖高10.5厘米 口径6.8厘米 1962 年北京小西天师范大学施工时出土 首都博物馆藏 杯体圆,由器和盖两部分组成.盖顶正中有一圆形平顶纽,上饰水涡纹,纽 ...

  • 中国玉器大全(隋唐--明)14

    261.描金玉佩 明 通长49.4厘米 1958 年北京市昌平县十三陵定陵出土 北京定陵博物馆藏 顶有金钩.玉珩顶有二孔与金钩相系,下有五孔分别组系,中间一行穿九珠下系瑀,瑀四孔分别与上.下.左.右玉 ...

  • 中国玉器大全(隋唐--明)12

    221.白玉观音插扦 明中期 玉观音高5.5 厘米 长 10厘米 宽 3厘米 1969 年上海市陆氏墓出土 上海市博物馆藏 头部为白玉观音,以金质莲座托之,右手在胸前执一云帚,神态肃穆,衣着飘然,胸前 ...

  • 中国玉器大全(隋唐--明)13

    241.青玉云纹螭耳匜 明中期 高13.3厘米 宽 10.3 厘米 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 口沿刻方折式云纹,身刻勾云纹,镂雕一螭为耳,螭头伸出口沿.椭圆圈足. 242. 黄玉觚 明中期 高13.1 厘米 ...

  • 中国玉器大全(隋唐--明)10

    181.白玉双人耳礼乐杯 元 通耳高 7.5 厘米 口径10.8厘米 足径4.5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玉质细润,随绺纹有黄褐沁.圆形,里外雕纹饰.里壁至底琢朵云,共四周三十二个.口沿外阴刻圈纹二十个.外 ...

  • 中国玉器大全(隋唐--明)11

    201.白玉镂雕蟠龙带板 明早期 铊尾长7.6厘米 宽4 厘米 大长方带板长6.4 厘米 宽4 厘米 小长方带板长4.3厘米 宽1.8 厘米 桃形带板长 4厘米 宽,3.5 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白玉. ...

  • 中国玉器大全(隋唐--明)9

    161.白玉镂雕双鹿牌饰 金 高3.5厘米 底宽3.9厘米 1974年黑龙江省绥化县奥里米古城周围墓葬出土 黑龙江省博物馆藏 玉料呈白色.体扁,作三角形,镂雕而成.器两侧边各饰一树,树梢于上角交接.树 ...

  • 中国玉器大全(隋唐--明)8

    141.青玉双鹅带盖小盒 辽 高9.3厘米 宽3.8厘米 辽宁省阜新县清河门出土 辽宁省博物馆藏 盒作双鹅蹲伏状,中间挖空,圆口,内为管状盒腔,口稍敛,两侧各有一穿绳用的小孔,细线刻羽毛状,制作精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