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第一奇女:吕碧城的传奇人生(组图)
有这样一个人:她被誉为是“近三百年来最后一位女词人”;她是中国第一位动物保护主义者、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位女编辑、中国第一位女性撰稿人;她是中国女子教育的先驱,开创了近代教育史上女子执掌校政的先例;她敢于挑战世俗,是女权运动的首倡者之一,她就是“民国第一奇女”———吕碧城
吕碧城,原名吕贤锡,又名兰清,字遁夫,号明因,后改为圣因,晚年自号宝莲居士。吕碧城生于1883年,父亲吕凤岐是光绪三年进士,曾任山西学政。吕碧城12岁时父亲突然逝世,从此家道中落。15岁时,吕碧城奉母命投靠时任塘沽盐场总管的舅父严凤笙。1903年,傅增湘创办了天津女子学堂。时年20岁的吕碧城欲前往学习,但遭到舅父严凤笙女子应“恪守妇道”的严词斥责。一气之下,吕碧城愤然离家出走。赴津途中,吕碧城在火车上认识了天津佛照楼旅馆女主人,蒙其关照,吕碧城在抵达天津后得以在其寓所暂住。
此后,一个偶然机会,吕碧城有幸结识了《大公报》经理英敛之。英敛之欣赏并器重吕碧城的文才,破格聘请她为助理编辑。吕碧城的名声很快传遍京津,袁世凯之子袁克文、李鸿章之侄李经义等人纷纷投诗迎合,推崇备至;就连当时的耆老严复、傅增湘、梁士诒、卢木斋等人对她也是青睐有加。
吕碧城才貌双全,除英语外,她可以讲5国语言,以女儿之身,着一袭旗袍,大方地与男人们交游,唱和诗词、赏玩棋琴,自由出入各种社交场所,美目顾盼,谈笑风生。当时坊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绛帷独拥人争羡,到处咸推吕碧城”。
吕碧城一生特立独行,在多个领域都有开创之功。她提倡女权,是当时妇女解放运动的领袖人物。吕碧城是中国女子教育的先驱,1904年9月在天津创办了北洋女子公学(后改名北洋女子师范学堂,今河北女子师范学校的前身),两年后出任校长,开创了近代教育史上女子执掌校政的先河。该校为中国培养了众多知识女性,如刘清扬、许广平、郭隆真、周道如等。邓颖超也曾在这里聆听吕碧城授课。
为实现救国救民的远大理想,吕碧城一度还涉足政坛。1912年,吕碧城凭借与袁世凯的旧交,出任总统府机要秘书,后又担任参政一职。但因不满现实很快就与袁世凯决裂,从此不再沾染政治。
1918年,吕碧城在个人事业如日中天之际,果断地中止了在上海的商务活动,只身前往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文学与美术课程,其间兼任上海《时报》特约记者。她将自己在美国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写成文章发回中国,意在开启民智。4年后,吕碧城学成回国,本想用所学知识报效祖国,不料此时国内政治黑暗,壮志难酬。于是1926年,吕碧城再度出国,漫游欧美,长达7年之久。50岁时,吕碧城决意归国,不再在异国他乡漂泊。
吕碧城一生风华绝代,身边不乏大批追求者,但她奉行“单身主义”,终生未嫁,晚年皈依三宝,在家修行。1943年1月24日,吕碧城病逝于香港九龙,享年61岁。此前,她曾写下绝命诗:“护首探花亦可哀,平生功绩忍重埋。匆匆说法谈经去,我到人间只此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