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石 || 荣塘北湖丁家:崇文重教育英才

荣塘镇北湖村濒芗水而建,原本是一片烟波浩渺的湖泊,后来水退人进,逐渐形成人烟聚集之地。由于靠近城区,又有芗水河作为依托,这里的地理位置显得非常重要,从元代以来,北湖便作为基层政权所在地,成为重要的经贸人文胜地。兴建于明清时期的古街,至今仍然是附近村民买卖交易的农贸市场。
北湖村居住着西丁、喻、徐、东丁、何、吕、李等姓氏(丁、徐、丁、何、喻为旧时“北湖五保”),因为地窄人稠,村庄相杂而建,逐渐融为一体,已经很难找到彼此之间的准确分界线。不过,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总是能凭着与生俱来的感觉,通过一个祠堂、一条老巷、一口老井甚或一条土路,准确找到熟悉的地方,唤醒内心深处最悠远的记忆。
在北湖各姓中,以丁姓人口居大多数。而丁姓又分为西丁和东丁两村,西丁相对较大,有大房、定房、三房三支。村庄前湖后河,三面环水;青砖碧瓦,鳞次栉比;土地肥沃,人丁兴旺,端的是一块风水宝地。据谱载,丁氏祖本为周齐侯丁伋之后,世居陕西咸阳。到汉代时,丁义宦游瑞州,择居高安白茅村,成为白茅丁姓始迁祖。唐代时,丁义第十六世孙丁丰(710-795)迁居丰城明溪(今属蕉坑),成为明溪始迁祖。丁丰曾孙丁茂(847-928)幼子丁隽四世孙丁文荜由明溪徙居邑郛陶家巷(今老城后巷木牌楼巷一带),丁文荜曾孙丁仁眻于高宗南渡时(1127-1131)从陶家巷徙居北湖。之后,丁茂长子丁袭十一世孙丁斯信(丁仁眻曾侄孙),同他的儿子丁宝重游学龙光书院,见北湖地广土沃,便也从明溪徙居北湖。
丁仁眻名志行,为丁义二十七世孙,丁茂八世孙;丁斯信字元信,为丁义三十世孙,丁茂十一世孙。两村之间原有一湖之隔,丁仁眻居于湖之东,称作东丁;丁斯信居于湖之西,称作西丁。东西两丁虽然一个出自丁隽一个出自丁袭,算起来都是丁茂之苗裔。
在北湖定居以后,东、西两支丁姓繁衍生息,严肃家教,把诵诗读书、勤俭孝友作为立身之本,成为当地望族。元代后期,丁斯信曾孙丁义全(字兼忠)补郡廪生,长于诗文,被称为“文学先生”。其子丁彦肃(字哲士,号松亭)为明初国子助教,另一位西丁人丁仲轩以明经授建昌教谕,算起来也是人中龙凤。同时期另一位叫丁时敏的东丁人更是风头出尽,令北湖人自豪不已。
丁时敏,字诚之,大约生于元代晚期,是一位饱读诗书的儒士,被当朝巨儒、后任文渊阁大学士的湖塘燕山人朱善誉为“文章惊海内,功业震朝廷”,二人成为好朋友。丁时敏于洪武四年(1371)登进士,是明太祖朱元璋开国之初重要的文臣之一。初试牛刀,丁时敏志得意满,经常对人说:“士大夫出则为国,入则为家,进则为忠臣,退则为孝子,始不负所生。”跟父亲商量之后,召集东、西两村族人商议,兴建北湖丁氏大宗祠,以期告慰先祖,昭启后人。但丁时敏官运并不亨通,最后只任了河南卫辉府卫辉县丞。
相比较于其他姓氏,北湖丁姓对于建祠堂情有独钟。除了丁时敏和父亲丁义全领头兴建大宗祠(总祠)之外,东、西两丁也分别建了自己的祠堂。各支后裔中稍有些名望的人,也纷纷兴建支祠,要么为自己扬名立万,要么为祖先歌功颂德,一时祠堂林立,香火兴盛。如彦震公祠、哲士公祠、璞公祠、瑄公祠、楷公祠、应郎公祠、斗初公祠、云秀洪崖公祠、裕公祠、綵恒二公祠、成汉公祠等等,成为北湖独特的人文景观。
除了祠堂之外,北湖境内寺庙也相当兴盛,善男信女络绎不绝,一年四季香火不断。这里不仅有祈求功名利禄的太白仙宫,还有祈祷风调雨顺的古老社庙,名刹“梵慧寺”更是不同凡响,值得关注。梵慧寺始建于唐代,据说是马祖道一在江西兴建的48座道场之一。据清代李遇陛(字珂鸣,丰城人,清康熙十一年考中举人,后任松江府娄县知县)所撰《北湖梵慧寺碑记》载,这座古寺乃是始建于唐贞观二年(628),原址本在白沙,与马祖在世的年代不符。不过,不论是建于贞观二年还是出自马祖之手,都是唐代所遗,算起来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北湖人重要的精神胜地。
李遇陛在《北湖梵慧寺碑记》提到,梵慧寺在元末时遭兵废。一到夜晚,人们就会看到废墟上烛光冲天,还有一些高僧坐在那里高谈阔论。村里人知道这是佛缘未尽,都希望能够恢复重建梵慧寺。明代正统癸亥年(1443),一位叫丁文华的村民主动拿出自家的土地重建寺庙,并答应沿用旧寺名。这样,梵慧寺终于落到了北湖西丁的地盘上,而寺庙里的许多设施甚至佛像,则主要是丁斯信的后人捐资布施。北湖梵慧寺前原有“西土东筑”二方麻石碑刻立于寺前广场地界东西两侧,对寺庙建筑情况作了详尽解说,可惜碑刻被毁,现不知所踪。
有一次,“前殿悬巨钟忽裂径寸,声碎逾数载。裂纹复合,声更鍧于前,因名'复合钟’。”村民们觉得奇怪,从来没有听说钟也能够复合的,而且声音比之前更加洪亮,以为这是神灵保佑,心里更加虔诚。那时,李遇陛正在梵慧寺读书,与村里人丁仲仁、丁符瑞、丁宗黻是同窗,听说了巨钟烈而复合的奇闻之后,也觉得很神奇。又听丁仲仁等一班同学说起梵慧寺的重建经过,很是感慨,所以不吝笔墨,写下了这篇碑记。
兴庙建祠,无非是祈求祖先保佑、神灵降福,这与古人对自然界的认知水平受限有一定关系。不过,北湖丁氏向来对读书人十分关照,并以重金给予奖掖,这却是言之凿凿的。据谱载,北湖人自迁入以来,就非常重视读书科举,曾明文规定,只要是丁姓族人,去参加岁试的童生公祠就给银二钱,参加乡试和明经试都给银八钱;考中秀才的奖励十两银子,考中举人的奖励二十四两银子。这样的激励措施,的确给读书人很大动力。
到了清代嘉庆二年,又给这些奖励措施加了码,并进行了细化,规定:“族内文武生童,岁科院试给银二钱,贡监科试亦同,考遗者不给。童生府县试拔取案首者给银十两,应乡试者概给银八钱,若未入场不给。恩贡副贡拔贡优贡岁贡概给银十二两,进京朝考不另给。捐贡廪附加贡捐职加级请封者,概不给。中举给银二十四两,中进士给银二十四两,点翰林主事及侍卫概给银二十四两。恩赐者皆同。”同时还规定,对于考取功名的,外出赴任都有奖励,“凡文武各官初赴任者,皆给银十两,试用署事升迁移调一概不给。应竖竿者概给银十六两。惟捐纳者不给。”捐官的就没有奖励了。
看得出,奖金虽然不同,但都是为了鼓励后人崇文尚读,登科入仕,光宗耀祖。自古至今,北湖丁氏从未放松对兴教办学的重视,并一直延续着这一传统。清末至民国期间,北湖西丁人丁鸰翔(1889-1938)在铅山河口镇建立电灯公司,开设河口福利银行,出任河口商会会长,家境非常富有。1922年,丁鸰翔先生私人捐助巨资,着手在村里筹建校舍,经过三年筹划营建,建成一幢两层西式楼房校舍,取名“泉源学校”,并亲自出任首任校长。开学三年,老师善教,学生勤学,校风优良,成绩斐然。很多外地学子慕名前来求学,很多外地老师也宁愿降低薪水到泉源学校应聘。丁鸰翔先生不仅关心老师、鼓励学生,还对村里想读书但又家境贫寒的孩子免收学费,对年纪稍大想辍学回家种地的孩子,不仅免费提供膳食还进行就业培训,可谓不遗余力。泉源学校一时名噪丰城,多次受到县政府嘉奖表彰。“北湖十景”之一的门塘塘岸也是由丁鸰翔先生捐建,塘岸所用四方体红石都是从河口镇走河道运回,既美化了村庄环境,又方便了村民出行。枯水季节,远远望去,塘岸俨然万里长城,煞是壮观。
真正有远见卓识的人,从来都是把文化和教育放在首位。北湖丁氏先辈重视文化、重视教育的优良家风,至今仍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参考资料:《北湖丁氏族谱》

感谢丁学虎、丁国平先生提供协助

根据《丰城文旅》原创首发文章精选整理,由江西高校出版社正式出版的《丰城传统村落》(第一辑),是一部记录丰城村庄迁徙沿革、姓氏源流、历史人物、历史文化、掌故轶闻的百科全书,也是一部传承家学渊源、家风家训、传统文化、精神图腾的文化典籍。本辑共收录80篇文章,内容涵盖全市32个乡镇(街道),图文并茂,具有较高收藏价值。现仍有部分存书,有意收藏者请在《丰城文旅》微信公众号后台留言。

(0)

相关推荐

  • 春趣(外一首)

    春趣 沟纵横,道弯弯 小河水潺潺 平野新绿三两片 远树炊烟飞阑干 雁回白云间 新楼房,老槐杨 喜鹊枝头唱正欢 谁家小儿陌上捏泥团? 何处童子摘菜来跚跚? "东堤柳丝嫩又长呀, 西畦菜花黄又黄 ...

  • 江西丰城万氏村庄人口分布

    孙渡.三合村委会田垅排边万氏.约800人 河洲,新城区边,上.下万氏500人 杜市,茂枝村万家,约200人段潭,深湖村委会下坛组190人 三塘村委会山头组50人 荷湖,希望村委会扬湖200人 小港,北 ...

  • 江河在宇||【散文】掘塘陂散记

         掘 塘 陂 散 记                   文/江河在宇                 01 薄薄的晨雾贴着溪水,氤氲袅娜,笼着朦胧的村庄.那溪水自北向南,蜿蜒蛇行,缓缓流向村 ...

  • 丰城炉传斗首本

    丰城炉传斗首本

  • 瘦石 || 荣塘北湖喻家:芗水河畔太白祠

    烟花三月,油菜花开满地黄,最是蜂逐蝶恋时.安静的芗水河,此刻也绿波荡漾,花树倒映,把一江春色渲染得厚重而多情.过了荣塘芗水大桥,南岸的河堤下,便是北湖喻家,村民喻姓,三四百人口. 明代正统八年(144 ...

  • 瘦石 || 荣塘北湖吕家:龙光剑气润德堂

    南宋庆元年间(1195-1200),宁宗皇帝赵扩宠信外戚韩侂胄,贬谪重臣赵汝愚,以理学为"伪学",列出"伪学逆党籍",包括朱熹.吕祖谦.陆九渊等一批道学宗师在内 ...

  • 瘦石 || 荣塘吉塘张家:晨钟暮鼓清凉寺

    第一次去吉塘张家的时候,还是阳春三月油菜花开的季节.而今,油菜地早已变成绿油油的水稻,绿中泛黄的稻穗在夏风里摇曳起伏,散发出阵阵清香,看上去又是一个丰收的年景. 吉塘张家位于荣塘镇西大约6公里处,与樟 ...

  • 瘦石 || 筱塘北下村:古村深巷大宅门

    顶着炎炎烈日,走进甘棠腹地.进入北下村的时候,被几个古老的门头吸引住.门头后面巷道笔直,巷道里的麻条石发出青幽幽的光,心里禁不住一阵激动.凭直觉,这里是一个非常有看头.也非常有人文底蕴的地方. 北下村 ...

  • 瘦石 || 上塘田西金家:黄堂甘雨泽万世

    丰城河西的曲江与上塘之间,横亘着一条并不巍峨但却久负盛名的山系,这条山系东连密岭(仙姑岭),西接飞鸿山(梅仙岭),形成一条天然屏障,把曲江和上塘分割开来.在飞鸿山(梅仙岭)北麓,有一个历史悠久的村庄, ...

  • 瘦石 || 荣塘望郭泉井:龙剑故地风千古

    西晋太康元年(280)迁县治于丰水以西(今荣塘镇),改"富城县"为"丰城县".永平元年(291),时任县令雷焕挖狱基得春秋时期干将.莫邪雌雄宝剑,丰城因此闻名遐 ...

  • 瘦石 || 筱塘炉坑村:北岭灵光照嵊山

    大嵊山是筱塘境内唯一的山脉,位于集镇东约四公里,是筱塘与白土两乡镇之间的天然屏障.其海拔高度虽然只有183.1米,但是正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大嵊山以其山顶庙内塑有神仙之像, ...

  • 瘦石 || 上塘曹家村:春坊司谏曹曼龄

    上塘村是上塘镇机关所在地,也是原丰城矿务局机关所在地.曹家村便位于上塘集镇的南侧,隶属于上塘村民委员会. 曹姓据说出自上古时期的颛顼.颛顼元孙(五代孙)陆终第五个儿子名叫安,被大禹封于曹地,故此以曹为 ...

  • 瘦石 || 桥东扶桥盛家:犹忆先贤盛温如

    沙湖公园四面环水,中间一洲,环洲湖光潋滟,风光秀丽,人文鼎盛,被誉为"小瀛洲".历史上,此间有一盛姓村庄集族而居,故称为盛家洲.南宋期间,盛家洲出现过一位著名教育家温盛如,盛家洲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