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想抱一抱小时候的我】二

周强老师经常说——孩子是谁的,您真的了解自己的孩子吗?

我所有的漫画都在表达对事情的怀疑

一个自小备受打击、嘲讽的孩子,真的会对这个世界产生质疑,尤其是在得不到父母安慰与支持的孩子,这个世界为什么跟我想象的,看到的有那么多的不同,到底是怎么回事?爸爸妈妈爱我吗?爸爸妈妈是不是讨厌我?我是不是一个一无是处的人?

  

开始创作以后,我不再那么反叛。因为漫画带给我的力量比青春期那种更激烈。

这是因为青春期的逆反与桀骜不驯,在这个孩子的漫画里得到了很好释放,一吐心中的不快与压抑、郁闷。我可以在这里面任意的安排任何一个人的一切,那么这个孩子漫画里讽刺的是谁?或者报复的是谁?我们接着说。

  

这一生中,我妈妈从不跟我说“你很棒”,她只说:“到菜市场去买菜,他们都笑我,说你儿子画的(《双响炮》)原型就是你。”

我觉得爸爸为我骄傲,妈妈没有

我是反应很慢的人,通常真正让我难受的事我也没法立即意识到。就像一个东西往你身上烙印,你不感觉烫,也不感觉痛,很多年后你看到一个疤,你才知道当时可能很难受。

  

人,都有选择性记忆与遗忘的天生本领,这是一种自身保护的技能,周强老师曾经解释过人为什么会疯,当我们遇到无法接受的事情时,大脑会产生自我保护,既然不能接受,那干脆不接受,清空一切,结果大脑被清空了所有,人——疯了。孩子是在刻意的回避对自己的心理上的伤害。

我所有的漫画都在表达对事情的怀疑,都是从人光鲜靓丽的正面绕到人的背后,那可能是空的,赤裸裸的。

  

所以名气对我来说,是从天花板上掉下来的——来得莫名其妙,我没什么感觉。我享受住酒店,因为可以不用去前台,直接在房间办理入住,减少了和人打交道的机会。对我来说,出名的极致享受就是这个,其他都是压力。

  

我的范围越缩越小,最后只能把自己顶在一个墙角。当我知道一群人为我而来,我必须耗尽所有能量才能不拔腿就跑。从一大早就必须听音乐,静静听,才能让我接受要见人的事实。

  

每一个人不是生活在现实当中,都是生活在自己的心境之中。这也是周强老师常说的。长大了,成名了,在正常情况下成长的人,这时的感受是美妙的,是幸福的,是快乐的。但是,对于一个自小心理受伤的人来说,这些感觉是没有的,反而会产生更多的疑虑,更多的不安全感。所以,千万不要伤害一个人的心灵。

  

我痛恨这个世界,但不只我本身活在它里面,我的创作也活在它里面。

  

我画人,被迫要注意人。我从每个人身上取那么一点,然后组合,所以作品有意无意都跟时代有一点关联,尽管我只是凭感觉画。

  

我不想让我的漫画人物有名字,对我来说,他们只是影子。画完了,他们不在我脑海中停留,就像镜子照完了收起来,但是画的时候,你很难违背他们的意思。

  

我的漫画人物大部分有极端缺陷,我借此表现人性的负面。但如果你把她从漫画中拎到真实世界,你会发现她也有很多可爱面,只要你不碰她的底线。

  

我们平时所说的话,所做的事情,其背后都表达着我们内心的一切,这是一种无意识的展示,孩子画的人物缺陷,实际代表孩子自己的内心所缺,同时对他人缺陷扩大化,即是又可爱之处,但是不能触碰底线。

越不快乐的时候,越会想我到底是什么样的人。不要的东西越来越多,比如钱。钱不会凭空而来,一定要拿你的东西去换,可我不想拿什么东西去换钱了。

 

如果有一天我变成大人,我可能就不会画画了

  

我发觉我没有用漫画捍卫什么,唯一在捍卫的是我的小时候。我小时候的状态,是真实。我的整个成长过程围绕的几乎都是假象,包括父母的爱。对我来讲,真实最重要。

得不到应有的爱,得不到自然的爱,那么这个世界上很多的事情就会变得毫无意义。孩子只是想找回最初的爱,爱——大于一切!

  

我没有画过我太太。我不会表达爱意,也不会买东西送她,我的方式就是多陪她。我早起画画前会先吃早饭,等她起来时让我陪她吃早饭,那我一定会陪她再吃一顿,所以我每天吃两顿早饭。

  

人家问我对爱情、婚姻是乐观主义者还是悲观主义者,我说我是旁观主义者——那是我的工作,我看到了便画下来。

  

我从来不是个称职的爸爸。儿子小的时候我一天到晚把他弄哭,从来不让着他。有一次他哭着去找妈妈,我太太告诉他:“其实你爸身体里住着一个比你还小的小孩。”那以后他就没哭过,他说:“爸爸我让着你,因为你比我小。”

  

如果有一天我变成大人,我可能就不会画画了。

  

人生的本质我觉得是荒谬

  

我认为全世界最隐私的事情就是死亡。因为没有人可以代替你,没有人可以了解你、陪同你。至于死后的世界,对我来讲是人生最大的一个冒险,因为没有一个活人有经验,可以来告诉你。

  

再来一遍是不是还要这样?如果真能够选择,我选择不来,我选择不再来,我选择无知觉、无生命地飘浮在宇宙里,我选择没有我。

大家是否听出这个孩子,其实已经是成人,已经是知天命的人所表达的依然是悲观无助的。

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降生下来,首先是要得到父母的爱护和关怀,而不是父母的责怪和打骂;第二是被他人接受,并被他人尊重;第三是要得到别人的赞赏;第四要在家里有地位。

如果破坏孩子的基本心理需求,必会导致孩子出现心理问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