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多崎作》有感

从昨晚开始,用了一天一夜将村上的新书读完。没有惊喜,但有很多思考。

  这本《多崎作》延续了村上一直在讨论的话题,而主人公也是一贯的类型。村上通过这种“类型小说”来探讨农业社会向商业社会转型过程中以及转型之后,人的境遇。社会是背景,是容器,而人是内容。
  村上在反思,书中的主人公也在不停的反思,反思的内容有:乡愁、青春、友谊、家庭、性、自由、孤独、人生意义、人生价值、人生理想、人与人之间情感的变迁、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异化、暴力、恶。
  村上主人公大部分都有某些特点:在现代社会中无所适从、茫然无措、丧失自我。没有安全感,找不到人生的价值、意义和方向。在缅怀过去的同时,不安于现状,在悲观无奈的同时,坚守自己的内心世界,不随波逐流。
  拥有这些特点的人在现代社会大都市中不难找到。他们心性敏感,喜欢思考。忍受不了家乡的封闭落后,一成不变,不惜一切代价,艰苦奋斗来到大城市,并努力与家乡切断联系。但是在获得“自由”的同时,却丧失了与人、与社会的紧密联系。在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和社会地位之后,却丧失了自我。他们拥有了物质、拥有了空闲,却丧失了内心的安宁与满足。他们从事这自己喜欢和擅长的工作,但是这份工作却无法提供给他们足够的价值感和成就感。他们经常和身边的异性发生关系,但是他们却没有爱的能力,既不能爱人,也不能被爱。他们不乏高端的艺术审美能力,但是无论怎样深刻的艺术作品,都无法填满他们内心的空虚和恐惧。他们既看不惯旧社会落后的强加于人的价值观,又反感商业社会的唯利是图,虚情假意,尔虞我诈和病态竞争。他们在无奈中选择了孤独,在孤独中把玩着无奈。他们需要别人,同时渴望自己被他人需要。他们渴望获得自由,尊严,认可和真挚的情感。但是,他们都失败了,在蹉跎中抑郁的抑郁,死掉的死掉。剩下的,选择了退行,放弃了寻找、思考和抵抗,不断地通过物欲、娱乐、刺激来麻木自己,转移自己的注意力,终于成为了“快乐”的人。
  村上一直在尝试探索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状况,这种探索从他的第一本书《且听风吟》就开始了。《弹子球》展现了对过去的缅怀和对现实的无奈,而《国境以南》更是在集中地反思人性。村上的这种类型小说越走越极端,如果说以前的主人公还是正常人的话,那么本书中的多崎作则是一个典型的抑郁症患者了。他根本没有能力对自己做出正确的评价,头脑中尽是夸大和极端的想法。在面临现实中的人际关系时,他的处理方式也是非常不成熟,甚至是幼稚的。貌似非常独立的多崎作,其实对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极为敏感。内心和自尊又极为脆弱,稍有什么事情发生,多崎作就要开始自我责备,自我怀疑,自我贬低,自我唾弃。多崎作没有爱的能力,他根本不爱他自己,他也没有能力去爱别人。一个已经36岁的男人,还会动辄为了一个女人是否选择自己而想到自杀。他的病情是很严重的。
  我觉得这本书没有带来惊喜,是因为相关问题村上在以前的书中已经探索得很多了,这本书并没有任何新奇和超越,至少在主题上和在结论上没有。
  在一个现代化商业社会中,特别是在一个没有普遍宗教信仰的现代化商业社会中,以上的这些问题是很现实和严肃的。现代化的商业社会推崇自由,人性,理性,公正;鼓励人们靠自己的努力去实现自己的梦想。但是高度的商品化社会使人自己也变成了商品,而流动化的社会带来了陌生,充分的自由带来了疏离,毕竟不是每一个人都是自给自足的哲学家、科学家和艺术家。作为凡夫俗子的我们,如何在这个熙攘而陌生,繁华而空洞的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人生意义和价值,恢复自己与他人,自己与社会的联系,是一个难题。
  据说中国的邻国不丹,在2006年《全球178个国家快乐排榜》中,名列世界第8,亚洲第一。在这个注重传统文化的国家,令人惊讶的是60%的公务员都是海归。即使家乡很穷,出国留学的人绝大部分都会回国。其中一位这么说:“西方很好,但不知道往哪去,没有方向感。可只要回到不丹,看见经幡,寺庙,僧人,就知道我在哪儿,要去哪儿。在不丹不需要谷歌,因为每个人都知道要去的方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