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 | 怀珠韫玉·文脉薪传
王燕;1971年生于江西南昌,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西省美协理事,江西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江西省女美术家艺委会主任,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育学部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在读博士,江西省青年骨干教师。
◎怀珠韫玉、文脉薪传
——王燕的艺术品格与理想
文/廖媛雨(中央美术学院博士、江西师范大学副教授)
20世纪初至今,中国画经历了一百多年的现代变革。范迪安先生指出21世纪中国画发展需要思考更为复杂的文化问题:“如何实现传统资源的创造性转换?如何在新媒介与图像时代坚守中国书画本体,如何在笔墨语言的迭代建构中形成时代新貌,如何在文化建设中彰显民族精神,如何在国际交流中以中国方式产生对话的能力。”这一系列的艺术命题对中国艺术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有宏观的民族与现代艺术文化观念,需要具备对世界文化包容与吸收的能力。
王燕教授作为新一代江西艺术界的中流砥柱,集教育、研究、绘画于一身。无论是艺术观念、还是美育思想,王燕教授都以在新时代的文化语境中构筑本土民族文化传承的脉络为核心。2018年作为英国德比大学的第一位艺术类中国访问学者,她在一年的学习与交流中,撰写教育专著《艺术与人文的访学之旅--中英高等美术教育对比研究》便是中西艺术文化研究的重要成果,也是她艺术观念与美育思想的重要阐述。世界华人美术教育协会主席陈怡倩教授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她鼓励读者深层批判并检视自己在中西文化交融中的立足点,珍惜渊源流长的美学传统与美育精神。从西化中醒悟,看清盲点,这是相当令人激赏的机会。”王燕教授从20世纪九十年代至今,便一直以“文脉传承、中西融合”为其艺术的探索途径。
| 织梦 240cm×140cm 2012年 |
1997年王燕大学毕业,以优异的成绩留任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她在师大美术教育专业的四年学习过程中,接受了非常系统而严格的综合艺术训练:吴子南教授的美术理论;邹良材、丁成杰与黄洪平教授的国画;杜玉华教授的水彩;范坚教授的书法;马志明教授的素描;吴翘璇教授的构成基础;丘斌教授、李绍兰教授的设计等等。尽管以国画专业为主,但是由于工作需要,王燕留在了设计系。基于博观约取、触类旁通的艺术素养,王燕在此期间对设计理论与实践进行了深入地研究。
2000年,王燕前往北京中央美术学院胡勃工作室专门研习中国工笔画,当时授课的皆为全国知名工笔艺术家:胡勃、唐勇力、刘金贵、陆燕、金瑞等老师。在北京的一年,她除了在诸多教授的指点下刻苦创作,还与美院的王冠军、袁玲玲、庄道静、王海滨、王骁勇等人深入探讨艺术创作问题,这些同学现在皆为中国艺术的中坚力量。2001年结束了胡勃工作室的学习,王燕紧接着在这年的夏天又参加了王雄飞老师主办的岩彩绘画的学习。北京学习交流的成果是非常显著的,正如吴子南教授对王燕的评价:无论是在艺术的理解上,还是技术的精进上,都跨出了一个层次。并且能在“尚意”的传统中应用岩彩技法表达朴实、真切、平常的审美趣味。这一最为本真的艺术品质一直都贯穿于她之后的创作中。此后王燕成为师大国画系的骨干教师。
| 小伙伴 226cm×167cm 2011年 |
2009年王燕随同厦门大学的张小鹭教授及日本壁画修复专家宫本道夫一同前往克孜尔石窟考察,在克孜尔石窟中面壁临摹二十余天。正是这二十余天的与世隔绝,她深深体会到千余年前,中国工匠们为诸佛绘像塑身的艰苦环境。直到今日,她回忆起那段日子,仍旧激动不已:“在黑暗的石窟中面壁临摹的时候,我一直在冥想古代工匠们是怀着一颗怎样虔诚的心在真诚地劳作······ 这就是工匠精神!”回来后,王燕敬绘的作品《克孜尔壁画现状摹写—四十八窟》《映像克孜尔》等都是对这段经历最好的回馈。由此王燕不仅对岩彩这一中国传统技法有了更为深入地研究,其作品也升华为对中华古老文明及传统历史文化地深层思考。
2011年王燕再次前往北京,进入中央美术学院唐勇力工作室继续深研工笔重彩人物画。唐勇力教授不仅致力于中国工笔人物画的造型研究,更注重艺术家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这次的北京之行,对于王燕来说,不仅是艺术技巧上地再上层楼,更是艺术思想上的巨大提升。在创作上她更加着重对人物气质的准确表达,对平凡生活的细腻描绘,对微妙情绪的精准把握。《小伙伴》中女儿与同伴们的天真童趣,《织梦》中惠安女的开朗乐观,《绪》中少数民族女性的温柔祥和,无不体现了王燕成熟而富于感染力的艺术造诣。如果说对女儿成长的点滴记录是王燕自我情感的真实流露,对女性题材的钟爱是出于女性本能的视角,那么大量的现实主义题材的创作则显示出她作为艺术家的天然职责。《阳光午餐》关注的是留守儿童,《护牙天使》赞颂一线的医护人员。《天使系列》则是在2020年疫情爆发之初便创作的一组抗疫作品。这些作品也因其对现实问题的敏锐观察,及高水准的艺术表现而不断获得全国性的多项大奖。其中国画《阳光午餐》入选2014年十二届全国美展、《小伙伴》入选第四届全国青年美展。
| 护牙天使 185cm×155cm 2019年 |
王燕笔下不仅仅有中国人的生活百态,她还利用去非洲马达加斯加的短暂交流及英国德比大学的一年访学时间,创作了大量表现国外风土人情的艺术作品。作为中外艺术交流的使者,王燕在轻松惬意的状态下用中国传统工笔画创作的《非洲之花》及水墨画创作出的《德比印象》系列、《英伦小景》等系列十分成功地中西融合之作。正是由于她多年地浸润传统,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之胸怀博采众家,才能达到这种自然地创作状态。而这些艺术作品也成功地将中国艺术的精髓传递给了英国友人。德比大学的卡尔教授专门邀请王燕给学生上中国画写生课程。在授课的过程中,王燕的中国画理论讲解及现场授课,让英国学生们对中国艺术有了切身的体验,并对之肃然起敬。“德比印象”汇报展是王燕以中国传统绘画方式表现英国文化的一次全面展示。
| 成长系列之一 88cmx70cm 2012年 |
作为在江西这片土壤上成长起来的画家,王燕一直关注本土艺术的发展。近年来江西的漆画发展迅速,急需成熟的艺术家加入到漆画的发展与研究的队伍中,怀着对漆画的浓厚兴趣,她以优越的条件获得了免费参加“2020年厦门漆画高级研修班”的机会,在三个月的时间里创作出了《天使》《地球宝贝》等作品。这些作品能明显看出王燕将三十年来对“尚意”工笔和岩彩艺术的综合研究运用到了漆画创作中,赋予漆画一种全新的审美意趣。
从早期对家庭与生活细节的关注,到对社会现实的艺术反映,再到对世界文化的理解和表达,王燕已经形成了成熟的艺术观念:在大美术的发展趋势下,不拘泥于某一门类的艺术,用适合的艺术语言创作不同文化状态下的作品,将艺术美与功能性结合,突出艺术对现实生活的关照,探索中西艺术、多种艺术形式的融合之路。
| 阳光午餐 185cm×155cm 2014年 |
王燕从踏上艺术之路开始,就从未停下自己的脚步,总是不断地深挖自身潜力,在各个艺术门类中寻求表达中国艺术文化精神的新途径。尽管工笔重彩是其专长,但无论是因为工作需要对设计的学习,还是对岩彩材料的研究,或是对漆画艺术的探索,她都是抱着“人生在勤,不索何获”的执着信念,求变求新,求博求精。她不满足于自己取得的成就,也从不炫耀自己的才华。这一切皆源自于她身上蕴含着陆机《文赋》中所说的“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的艺术品格。
欣闻王燕老师考上了中央民族大学的博士,在此衷心祝贺她,期待能看到老师的新成果!
辛丑初夏于青山湖畔
| 夏花 180cm×96m 2016年 |
| 我们 65cm×50cm 2019年 |
| 等待 180cm×90cm 2016年 |
| 绪之二 85cm×44cm 2012年 |
| 天使系列之一 40cm×35cm 2020年 |
| 胡先骕校长与水杉歌 180cm×96cm 2020年 |
| 凝 60cmx110cm 2002年 |
| 鸢尾花之一 33cm×33cm 2018年 |
| 地球宝贝 100cm×100m 2020年 |
| 红土地 180cm×90cm 2016年 |
| 非洲之花 33cm×33cm 2018年 |
| 非洲之花 33cm×33cm 2018年 |
| 金玉满堂之一 33cm×33cm 2013年 |
| 金玉满堂之二 33cm×33cm 2013年 |
| 美人蕉 33cm×33cm 2013年 |
| 麦穗 33cm×33cm 2013年 |
| 苦瓜 33cm×33cm 2018年 |
| 小动物之一 33cm×33cm 2018年 |
| 小动物之二 33cm×33cm 2018年 |
| 金玉满堂之三 33cm×65cm 2018年 |
| 百年好合之二 33cm×43cm 2018年
图文来源于'王燕'本人
主攻学术·挖掘新人·引领收藏
北京墨轩臻品艺术 | 传承文脉·艺品典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