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白草

三白草,别称塘边藕。分布于河北、河南、山东和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地。本品根茎呈圆柱形,稍弯曲,有分枝。全株药用,内服治尿路感染、尿路结石、脚气水肿及营养性水肿;外敷治痈疮疖肿、皮肤湿疹等。

三白草,湿生草本,高约1米余;茎粗壮,有纵长粗棱和沟槽,下部伏地,常带白色,上部直立,绿色。叶纸质,密生腺点,阔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长10-20厘米,宽5-10厘米,顶端短尖或渐尖,基部心形或斜心形,两面均无毛,上部的叶较小,茎顶端的2-3片于花期常为白色,呈花瓣状; 叶脉5-7条,均自基部发出,如为7脉时,则最外1对纤细,斜升约2-2.5厘米即弯拱网结,网状脉明显;叶柄长1-3厘米,无毛,基部与托叶合生成鞘状,略抱茎。花序白色,长12-20厘米;总花梗长3-4.5厘米,无毛,但花序轴密被短柔毛; 苞片近匙形,上部圆,无毛或有疏缘毛,下部线形,被柔毛,且贴生于花梗上;雄蕊6枚,花药长圆形,纵裂,花丝比花药略长。果近球形,直径约3毫米,表面多疣状凸起。花期4-6月。产于河北、山东、河南和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省区。生于低湿沟边,塘边或溪旁。日本、菲律宾至越南也有分布。[1]

三白草,别名白面姑、白舌骨、塘边藕

三白草科植物三白草干燥根茎或全草。根茎秋季采挖;全草全年均可采挖,洗净,晒干。

本品根茎呈圆柱形,稍弯曲,有分枝,长短不等;表面灰褐色,粗糙,有节及纵皱纹,节上有须根,呈环节状,节间长约2cm;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类白色,粉性。茎呈圆柱形,有纵沟4条,一条较宽广;断面黄色,纤维性,中空。单叶互生,叶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4~15cm,宽2~10cm;先端渐尖,基部心形,全缘,基出脉5条;叶柄较长,有纵皱纹。总状花序于枝顶与叶对生,花小,棕褐色。蒴果近球形。气微,味淡。

炮制 除去杂质,洗净,切段,晒干。

性味 甘,辛,寒。

归经 归肺、膀胱经。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用于小便不利,淋沥涩痛,白带,尿路感染,肾炎水肿;外治疮疡肿毒,湿疹。

①《唐本草》:主水肿,脚气,利大小便,消痰破癖,除积聚,消疔肿。

②《本草拾遗》:捣绞汁服,令人吐逆,除胸膈热痰,亦主疟及小儿痞满。

③《植物名实图考》:治筋骨及妇人调经多用之。

④《岭南采药录》:治淋浊,利小便,消热毒。

⑤《广西中药志》:治妇女白带及痧气。

⑥《本草推陈》:治火淋,虚淋,黄疸。

⑦《湖南药物志》:治痢疾,蛇咬

实用选方

1、白带:三白草根二至三两,猪瘦肉四两,水煎,服汤食肉,每日一剂。

三白草

2、风湿痹痛:三白草根、牛膝根、白茅根、毛竹根各三至五钱,水煎服,红糖、米酒为引。

3、乳汁不足:三白草根一两,猪前脚一只,水煎,服汤食肉,每日一剂。

4、血淋:三百草根二两,海金砂藤叶一两,仙鹤草三钱,水煎,每日一剂。

5、附骨疽:三百草根一两,米酒煎服,每日一剂。

6、脚气肿胀(脚气病):三白草一两,水煎服。此方亦可治脓肿初起。

7、治疔疮炎肿:三白草鲜叶一握,捣烂敷患处,日换两次。(《福建民间草药》)

8、治绣球风:鲜三白草,捣法洗患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9、尿路感染、水肿:鲜根茎或鲜全草一两,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10、流火:鲜根茎二两,或再加珍珠菜鲜根一两,水煎服;另取鲜根茎加盐卤少许捣烂,敷患处。(《浙江 民间常用草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