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逛街买花褂子。
那晚上去凯德广场看电影,刚停下车就看见凯德门口的玻璃展示柜里,站着一堆塑料模特,光着腚。我跟李凤艳开玩笑说:你看这些模特儿,穷得穿不起衣服了。俩人笑着进了商场,转弯就惊诧了,原先挺红火的小资品牌only 、vero modal都关门了。本来还想逛逛的,这可好,没得逛了。前年冬天,还在凯德里面的品牌店里,买过几件羊绒大衣,现在那几家店都关门了。之前听说万象汇开业以后,把凯德挤毁了,我还不太相信,现在看来,真是那么回事。就拿我儿子他们来说,以前跟同学看电影吃饭玩,都是去凯德广场,现在全部去万象汇。除非万象汇电影档期不合适,还有个大润发垫着,凯德就去得更少了。
风水轮流转,真是一点不假。凯德刚开业的时候,我感觉还是比较高大上的。2012年在济南学习的时候,住了泉城广场附近的玉泉森信。泉城广场附近有个什么广场,好像叫万达,里面吃饭购物看电影,各种项目都有。我那时候就特别喜欢去那地方,去一次什么都能解决,还能看电影。特别希望日照也能有个这么大气的综合商场,后来就来了凯德,我第一次去凯德的时候,觉得跟万达有些像了,虽然规模还是小的多。那时候感觉挺自豪的,大日照总算也洋气一回。没想到才几年,这就没落了。
不过还好,有了万象汇还有苏宁广场。苏宁广场我去过两次,看过一次电影,吃过一次饭,还行。我跟同事还一人买了一件衣服,不贵,三百五百的。买衣服纯属吃饭看电影的附属,碰上合适的买下来,从来没有抱着专门去买衣服的目的逛。
昨天去中医院回来的时候,经过之前的太阳城广场周围,在原址上已经认不出来了。我问老郭,太阳城广场呢?他指着里面那栋建筑物说,那不是在那啊,这边就是咱修的路。还没等仔细看一眼,车就行走到了大海服装城门口。这个大海服装城牛,好多年了没改名字。不像人民商场,改了不少名字了,光我知道的就俩:家家乐服装城,七彩服装城,现在不知道叫什么名字了。
巴拉巴拉到日照落户以来,逛过的超市商场,不超过二十家。最早是百货大楼,二十年前是日照人民最高大上的商场。去百货大楼买点东西,回来跟同事邻居说起来也有些小炫耀:在大楼买的,不是市场买的。那时候的市场,在大楼面前是小打小闹的个体户,就跟正式工和临时工一样。我妈买衣服鞋子什么的从来不去市场,日照人的话叫“臆”。直到现在跟她买衣服也需要去什么新玛特、银座、利群等等,她觉的是国营的感觉,其实还不是一样—个体户送货,没办法,几十年的弯转不过来了。
我曾经也是如此,离了大商场不买衣服。直到后来跟孩爸谈恋爱,那时候他过日子,带我去太阳城市场买衣服。那时我第一次知道,日照市里还有这么个买衣服的地方,这么个低消费的地方。后来也偶尔跟同事逛逛固定的几家,有些衣服还是不错的,比商场的时尚。那时候太阳城市场是老城区的杂货铺,什么都有,都能批发,没有买不到的生活用品,太全了。据说最大的那家卖头花的老太太老板,曾经是在街头摆摊叫卖的小贩。后来做到了太阳城市场头饰的老大,沿街的一大排房子,都是她的商铺,牛老太。刚流行十字绣的时候,从她那买了许多十字绣缝,人家货全啊,什么图案都有,个体户完胜大商场。
后来家往东边搬了,去那边的次数少了。车也多了,太阳城市场周围,更是出现了行车难、停车难的问题,更是不想去了。
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有了淘宝,天猫,京东了,买双袜子都不用跑出家门去了。蔬菜、零食、快餐,都可以网购,送货上门。只要卡里有钱,还用逛什么商场了。偶尔去新玛特或者银座买副食品的时候,逛逛楼上的衣服,衣服标价贵得瘆人。售货员比顾客多,盯着你看,被看得发毛,感觉自己是个十足的穷人,自惭形秽,赶紧夹着尾巴逃跑。
商业竞争惨烈,能在竞争中屹立不倒的老店还有多少啊。在日照,我知道的真不多,也怪我这些年不逛市场的缘故,有些孤陋寡闻了。不过,像我这种情况的应该不少,李凤艳同学竟然不知道日照还有个“韩国商贸城”——那几年也红火过一段时间的服装城,如今也是今非昔比,我有好几年没去过那里了。网购的商品的丰富和便捷,已经让人欲罢不能了。
生活总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变化,当你留心对比的时候,会发现变化快得让人惊诧,人们也是不知不觉中就适应了。如果再让你回到过去那种骑着自行车赶大集买衣服,大街上一律黑灰蓝的时代,你还能接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