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真正爱读书的人,是不会抑郁的
文章作者:琢磨君
一位年轻读者给杨绛老人写信,说自己郁闷、抑郁、内心充满许多困惑。
于是,杨绛老人只回复了一句话:年轻人,你的问题就是想得太多,而书读得太少。
人越长大,经历越多,思考越多,心中的困惑就会越多。
如果不及时读书学习,解开心中的困惑,便会心生抑郁。
就如孔子所说:思而不学则罔,光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不解。
朋友A总是多愁善感,容易悲观抑郁,我建议他可以尝试多读读书。
因为,一个人真正爱读书的人,是不会抑郁的。
1、读书让人内心更加充实
一个人如果读书很少,或者几乎不读书,犹如井底之蛙,很难看不到更大的天空。
一个人如果不读书,没有文化和思想,光去旅行,只是一个邮差罢了。
甚至,他越是走遍大江南海、云游四方,越会感觉内心孤独、抑郁。
反之,一个爱读书的人,见多识广,眼见大开,看待事物、想问题的时候,更有深度、广度。
时间长了,内心便会变得越来越丰富而宁静,继而在外展现出一种高贵的气质。
那些百岁的文学大家哪个不是一脸慈祥和博爱,年龄越大越温醇。
比如说,冰心、杨绛、巴金、启功、季羡林、周有光、南怀瑾等等。
杨绛老人
按照古人的说话:
一日不读书,便会觉得自己在尘世间变得庸俗;
二日不读书,照镜子的时候,就会觉得自己面目可憎;
三日不读书,与人说话的时候,就会变得毫无意味,生活枯燥无味,没有生机。
可见,书籍是滋润心灵的沃土,它可以驱赶着内心的孤独、寂寞、抑郁,让人更加充实、自由、幸福。
在书中,我们与许多高贵的灵魂对话,从他们的思想中汲取营养,继而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格局也更大,内心更加充实。
比如说,读《史记》、《三国志》、《资治通鉴》等历史书籍,可以让我们明智;
读李白、杜甫、苏东坡、陶渊明的诗词,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情感,使人更加聪慧;
读老子、孔子、孟子、庄子、荀子等诸子百家的哲理书籍,可以使人思想更加深刻;
读《人性的弱点》、《自卑与超越》等心理学书籍,让我们更加了解人心和人性。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让人灵魂更加充实。
朱熹在《观书有感》中说道: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当我们把读书当成终生事业,活到老学到老,便可真正懂得由读书中得到的乐趣,内心更加充实。
就如好学的颜回那样,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一般人都忍受不了这种清贫,但是他却能安贫乐道,精神富足,淡然处之。
2、读书让人更加积极乐观
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书中总结了许多事物发展的规律;
当我们明白了各种人生规律后,便会不再迷茫,更加积极乐观。
爱读书的人,更具有智慧,而智慧可以帮助人“拨开云雾见天日”,继而更加积极乐观地看待人生。
鲁迅先生虽然写了很多批判文章,但是他内心依旧积极乐观,他说:
生命的路是进步的,总是沿着无限的精神三角形的斜面向上走,什么都阻止他不得。
国学大师季羡林一生坎坷,但他是这样看待人生:我相信,不管还要经过多少艰难曲折,不管还要经历多少时间,人类总会越变越好的。
爱读书的人,思想更加辩证,看问题更加全面,因此骨子里总是流淌着一种乐观的英雄主义: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人人都认定这件事一定会胜利,毫无悬念;爱读书的人,反而觉得其中会藏在失败的危机;
人人都料定这件事一定会失败;爱读书的人,反而积极乐观,认为其中藏着转败为胜的一线生机。
一般人喜欢片面看待人性,要不是认为人性本善,要不是抱怨人心险恶。
但是爱读书的人,能够正确看待人性:天下无一成不变的君子,也无一成不变的小人。
一般人都是喜欢好福气,而厌恶祸患,要么过分乐观,要么过分消极悲观。
但是爱读书的人,能够正确看待福祸: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倚,福与祸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一般人都渴望成功而厌恶挫折,患得患失,为了名利而劳心劳力。
但是爱读书的人,能够正确看待挫折与得失:他们把挫折当成是成功的垫脚石,他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更加淡定地看待人生的各种处境。
“思想决定命运”!
那些爱读书的人,总是积极乐观,终于能够转祸为福,笑到最后。
因此,他们的事业也会更加成功,人生更加幸福。
3、读书让人三观更加端正
腹有诗书气自华!
人的气质本是天生的,但后天的读书学习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一个人的气质!
曾国藩多次在家书中强调:子孙后代一定要多读书!
就是因为他深知读书对人生的影响深远,可以塑造人的三观。
如他在家书中所写: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
读书可以明理,让人三观端正;三观端正了,人生自然也更加顺利。
正所谓是:一个喜欢读书的人,品格不会坏到哪里去;一个品格好的人,一生的运气不会差到哪里。
人如果不读书,便会人云亦云,随波逐流,那么周围人的三观就是自己的三观。
久而久之,人的精神独立与自由也就慢慢丢失了,最后对于是非与善恶的判别标准,也容易出现偏差。
正如作家蒋方舟所说:多读点书吧,不然你的三观将是由你的亲朋好友决定。
一个人三观正,则人品端正,人品端正,则可以厚德载物,走得更加长远。
读书是如何影响三观与人品的?
《菜根谭》中说得很清楚:德随量进,量由识长。
人的道德随着气量的增长而提高,人的气量也是由于见识的增加而更宽宏。
所以,我们要想使自己的道德更加完美,就应该使自己的气量更宽宏;
要使自己的气量更宽宏,就应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断增加自己的见识。
读书可以增加人的气量,提升人的品德,所以爱读书的人,更加不容易抑郁。
结语:
人活着,为了避免空虚与迷茫,应该找个事情做,而且最好有个长期且艰巨的目标。而养成读书学习,活到老学到老,就是最好的选择,因为书籍是永远读不完的。
而且,读书能够不断充实人的内心,丰富人的灵魂,提升精神境界。
人生本来就是充满着许多磨难,不如意者十之八九,我们一定要积极乐观,才能更好地立足于社会。
而读书学习让人明白事理,增长智慧,开阔见识,继而更加积极乐观对看待人生以及生命中的各种人与事。
所以说,我们再苦再累,也有抽空读点书,就如曾国藩诗句中所写:百战归来再读书。
人的发展,短期看机遇,中期拼实力,长期靠人品。在人品与能力之间选择,前者更加重要,所以端正三观、提升品德要比所谓的高情商和高智商更加重要。
而读书学习是最好的修身方式,可以端正人的三观与人品,所以我们应该多读书。
综上,一个真正爱读书的人,内心更加充实,心态更加积极乐观,三观和人品更加端正,他们是不容易抑郁的。恭喜那些爱读书的人!
如果您喜欢琢磨君的文章,点个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