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痔的症状和特征
内痔的分期:
根据内痔的发展和变化分为4期。
1.Ⅰ期:
便血或滴或射,便后多自行停止,痔体不脱出,镜检示齿状线上黏膜隆起多在右前位,直径超过一个方位,黏膜表面色淡红呈草莓状,为血管肿型。
2.Ⅱ期:
便血色鲜红,排便时伴有痔体脱出,内痔的表现为便后自行还位,镜检示齿状线上黏膜隆起常在右前,右后或左位(母痔)表面黏膜有纡曲的静脉团,为静脉瘤型。
3.Ⅲ期:
便后或久立久行、咳嗽、劳动用力、负重远行增加腹压时痔体脱出、不能白行还位,需休息或手推才能还位。脱出黏膜表面暗红色、肥厚,便血减少,为纤维肿型。
4.Ⅳ期:
痔体增大,持续脱出或还位后仍易脱出或便血。
4.1.嵌顿性内痔 痔体大,脱出不能自回,激起括约肌痉挛而嵌顿。静脉回流受阻,动脉血压力大,仍继续进入内痔,使充血肿胀,肛缘水肿,最终血行停滞凝固而致血栓形成,内痔的症状为疼痛加剧,脱出痔体发硬,触痛敏感,肛缘水肿加重。还位困难,可用高野简易复位法全部还位后,肛外无痔块残留。
4.2.绞窄性内痔 嵌顿时间过久,血行停滞及血栓形成,由于缺血痔体表面发黑坏死,渗出较多,最后痔体全部坏死,但肛缘水肿未坏死。1915年Lockhart-Mummery和Joshi报道:内痔血栓向上延伸,导致直肠壁坏死,引起盆腔严重的脓毒症。坏死后感染多在局部,引起里急后重。此时强行还位,感染易扩散,引起直肠黏膜下肛周或坐骨直肠间隙脓肿,甚至脱落的带菌栓子沿静脉上行,发生门脉菌血症或脓毒血症,尚可形成肝脓肿。1934年Lockhart-Mummery、1948年Gabriel分别报道了绞窄痔并发致死性门脉败血症。尽管少见,但应重视。
4.3.内痔发炎 平时内痔症状较轻,但内痔细胞变性和水肿组织免疫力降低,常因便秘、过劳、刺激和摩擦而感染,肿痛灼热,内痔的表现有搏动感及异物填塞感,因干便压迫表面糜烂出血,常有里急后重感,持续1周,治疗得法,肿胀渐消,疼痛减轻,痔块变软缩小而缓解。也称痔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