恨不看尽洛城花 ——“寻找最美家乡河”洛阳纪行
先来小诗一首镇楼——
洛阳再聚感怀
远村近树寒烟笼,
铁马劈风入夜浓。
故人驰驿倒融樽,
旧地重游怅离情。
把酒且饮三百杯,
回首怎堪二十冬。
相看子弟成新秀,
一悲一喜是洛城。
【20161106】
水利部水情教育中心(中国水利报社)与阿里、新浪微公益等单位主办的“最美家乡河”活动正在进行,受报社委派,前往洛河采访。领导知道我是河南人,所以这个安排既是工作也是一种照顾。
第一天:怀旧
洛阳我去过三次。第一次是实习,那是1994年,时长大约半个多月,实习地点是洛阳检察院反贪局侦查二科,我们宿舍的陈磊是一科,洛阳是他老家。那时第一次去看了龙门石窟,逛了植物园,“老四”曹大伟说要是能在植物园上班,不给钱都行啊。当然,他最后也没有在洛阳上班,他就像被贬的牡丹,从洛阳实习后不久,就回了山东老家曹县。
我在实习不久就来到北京,第二次故地重游已经是2013年暑假。当时还是和同学们失散的状态,找不到组织,尤其是想到这里明明有要好的同学,却联系不上,心中颇多遗憾。好在不久,一年之后,还是陈磊在网上通过微博找到了我,二十年同学聚会,新老校区走走看看,几多感慨沧桑。
【2014年郑大同学聚会】
这次去洛阳,给陈磊打了个招呼,同学李鹏携家眷一同来贺。中文系屈治安本来就是原水利系统干部,所以携家小一同前来,晚上把酒言欢,尽欢而散。回到宾馆,夜不能寐,遂成小诗一首。
第二天:探幽
第二天就开始干活,上午和洛阳水利局领导商量拍摄方案,下午就开始从城内踩点。
第一景点是伊河古韵,地点在龙门石窟下游,这是一个建在伊河上的湿地公园,面积很大,风景优美。不过,来的时候已经入冬,虽然杨柳尚青,但“荷尽已无擎雨盖”,估计等下来具体拍摄时,现在这些美好的景色也剩不下多少了。
伊河是洛河的最大支流,可以选择拍摄的地点已经有龙门石窟和伊河古韵两处,但我们的重点是洛河,这些都只能作为备选。龙门石窟我曾经去过,有印象,不用看,所以直奔下一个拍摄地点。
水利局同志推荐的下一个拍摄地点是东湖,但是由于正在施工,道路泥泞不堪,站在岸边看看,试试镜头,不太理想。
下一个拍摄地点让我眼前一亮,也就瀍河汇入洛河处的丝绸之路公园。这里既有河流交汇处,又有石桥宝塔,既有河滩青荇,又有游人钓叟。这里据说还是丝绸之路的起点,瀍河的“瀍”据说就是丝绸的意思,也就是中国唯一一条以丝绸为名的河。河堤本身也很有古韵,远远望去,绿柳中点缀着红灯笼,让人悠然想起隋唐盛世的繁华。
从瀍河出来,沿河堤浏览了洛浦公园,这是一条很长的沿河公园,是洛阳市民休闲健身的去处,尤其是上阳宫一段,还有一只大黄鸭,非常引人瞩目。
然而最让人怦然心动的却是在瀛洲桥。你很难相信,在这座繁华的城市里,竟然保存着一处原生态的河流景观,隋堤唐柳,仿佛让人忘却都市的喧嚣。一座桥,如梦如幻,既隔开了都市的喧嚣,又仿佛连接了历史与现实。
第三天:揽胜
第三天的任务比较重,因为上游的故县水库和下游的“洛出书”处都是必须要看的,也可能是拍摄的重点,但是地点都比较远,而且一上一下,要走很远的路。
一早,洛宁县水利局的同志就在高速路半道等着我们,一同前往故县水库。钻山越岭,一路上小叶杨金黄的叶子和北京的银杏一样漂亮,不过在山里,黄青红白,杂树满山,比城市的景观不知要美多少倍。路边火红的柿子缀满枝头,让我们看着直眼馋。所谓“果熟兼猿重,山深似路迷”,不知不觉就走错了路。
只觉得路越来越窄,道边是枯黄的玉米,正在收割的烟叶,越来越多的瞪着我们看的牛,还有惊奇的大白鹅,神气的公鸡……直到一群大耳朵山羊冲过来的时候,老乡才告诉我们,你们走错了,再往前就没路了。于是,一行两辆车仓皇掉头,另寻他路。正应了那句话,“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不如此肯定看不到如此的别样景致。洛阳的同志看出了我的担心,告诉我因为修路所以这次走不了大路,等你们正式来拍摄的时候,路应该就修好了。
走上正路,不一会就到了水库。虽然是中午,水库边显然比较冷。这里水质良好,可以达到一类水标准,中间有个坝岛夏天游人很多。水库有游船和大铁船,拍摄时可以租用。我选了几个比较好的拍摄场地,很满意。
中午吃了碗糊涂面,接着就奔下一个地点。路上我们曾在镇上看到一棵高大的银杏树,水利局的同志顺道就带我们去看。
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这棵长在镇政府的大银杏树,已经有2700年的历史,一共两棵,都有6、7米粗。更加神奇的是,两棵树中间原来有一眼泉水,后来盖镇政府的时候,泉水被截断,现在正在把镇政府搬走,恢复泉水,以后这里有可能成为一个旅游胜地。
据介绍,这两棵树都是雌株,俗称“姊妹树”,树高35米,有树乳垂下来,这我还是第一次见。树的北面原来有元代至正17年敕建龙泉观。吕祖曾有诗曰:“木木林中水,山山出古人。白王皇太子,口口吕先生。”第一句显然就是说这两棵树,第二、三句就藏着故事了,第四句说明这位古人还向吕祖问过道。洛宁距离东都洛阳不远不近,我想,如果有曾皇太子在此隐居,或者避祸,都很有可能。
一路走下来,洛宁的同志不时停下车,向我们介绍沿途的景观。路上还有崇阳水库、黄河水库两个阶梯开发的水库。谷深水碧,夹岸山青树绿,时有山羊如白云盘桓在山腰。此时,早上的阴云散开,金色的阳光洒下来,美轮美奂。
禹门河水库是一个重要的景点,相传这条大坝的位置就是洛河的“禹门”。据传说古时禹门河上有一山如大门挡住了河流,使得洪水泛滥成灾,大禹劈开山门,使得河水流入洛河,当地老百姓为感谢大禹,故将该河命名为禹门河,并建有庙宇,至今尚有遗迹。现在这里已经建起了大坝,修建了水库,实现了发电灌溉和蓄水功能。
据专家考证,大禹治洪水“导洛自熊耳”,主要工程有两处:一是洛宁县与卢氏县交界的沙河口,一是在洛宁县的龙头山西4公里处的禹门河。
禹门河往下有条小溪汇入洛河,这就是玄沪河,那里也就是传说中的“洛出书”处。可惜,由于时间太紧,只能记住这个地点,没法去现场勘查了。
相传,上古伏羲氏时,洛阳东北孟津县境内的黄河中浮出龙马,背负"河图",献给伏羲。伏羲依此而演成八卦,后为《周易》来源。
大禹时,洛阳西洛宁县洛河中浮出神龟,背驮"洛书",献给大禹。大禹依此治水成功,遂划天下为九州。又依此定九章大法,治理社会,流传下来收入《尚书》中,名《洪范》。《易·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就是指这两件事。
西长水村现存的两通古碑中,东边一碑为沙质岩石,上圆下方,额刻圭首,由于年代久远,只剩一魏体“洛”字,据专家学者考证,当为汉魏遗碑。西边一碑石灰岩质,为清雍正二年(1724年)腊月永宁县令沈育所立。碑上4个大字“洛出书处”为河南尹张汉所书。目前这两座石碑所在地为洛神庙,也就是为纪念洛水之神,伏羲之女宓妃而修建的庙宇
禹门河下游洛神庙对面是龙头山,传说了大禹治水到此结束,在龙头山摆宴庆功。此山四面皆圆,原有 “龙身”与山脉相连,伸入洛河,如龙吸水,但现在被高速路切断,“龙身”只能藏在地下了。
据介绍,山上现存的禹王庙修建于1995年,庙前有数通重修禹王庙的古碑,其中一碑立于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其碑文记载清朝以前该庙共重修过3次。在龙头山以下,就是广阔的黄河中下游平原,没有山地了。所以,大禹治水的工程也就到此结束。遗憾的是,现在下游的河道由于缺水,非法采砂的情况比较严重。
2016年11月20日星期日